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设置3个光照强度(100%、56.2% 和12.5%),模拟森林幼苗生长的旷地(采伐迹地)、林窗和林下光环境,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外来种台湾桤木和乡土种四川桤木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光环境限制了两种桤木幼苗形态指标的增长,适当遮荫的林窗环境比旷地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台湾桤木幼苗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和相对生长速率,较大的单叶面积、叶长、叶宽、株高和基径,较少的叶片数和较低的叶面积比、叶柄长.低光环境下,台湾桤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光量子效率较高,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较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台湾桤木幼苗具有更高的根生物量比和更低的叶生物量比;四川桤木幼苗则相反,加剧了动物取食和机械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利用白酒大曲中的酵母菌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芝麻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得到15株酵母菌株。利用2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中6株酵母菌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6株为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3株为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并对代表菌株Y1、Y2及Y4进行了形态观察;最后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对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分型,表明6株酿酒酵母分属于5个株型,6株库德里阿兹威氏毕赤酵母分属于5个株型,3株热带假丝酵母分属于3个株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入侵性杂草皱匕果芥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为入侵风险评估和损失预测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控制预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先用ENMTools和SPSS分别对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再调用R程序包Kuenm校准MaxEnt模型确定最优参数设置,然后使用MaxEnt和ArcMap对皱匕果芥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预测,并将已公布的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进口粮食加工企业地理位置与皱匕果芥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匹配分析。[结果]最冷月份最低温度、温度季节变化标准差和最冷季度降水量是对MaxEnt模型拟合重要性排名前3位的环境变量,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可能是影响皱匕果芥发生分布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皱匕果芥在中国的中度适生区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13%,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龙门山-大凉山以东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高度适生区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7%,主要形成川渝、湖北-湖南和长三角3个中心。在皱匕果芥的中、高度适生区分布有901个进口粮食加工企业和57个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结论]皱匕果芥的中、高度适生区内存在我国粮棉等作物的重要产区,一旦该杂草大面积发生,将给我国粮棉等作物种植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进口粮食的国际贸易是皱匕果芥入侵中国的主要途径,应当加强对进口粮食接卸、运输、加工等高风险区域和环节的监管力度,并积极实施外来入侵杂草的监测和调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防除,防止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探究从油樟(Cinnamomum longipaniculatum)叶中提取出的不同极性黄酮样品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志贺杆菌(Shig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五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以五种病原菌为指示菌,将不同的黄酮样品滴加在滤纸片上,观察抑菌圈的大小。结果显示,样品Fr1、Fr2、Fr3、Fr4和Fr7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样品Fr2、Fr3、Fr4、Fr5、Fr7和Fr8对志贺杆菌有抑菌作用;样品Fr4和Fr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样品过孔和Fr4对黄曲霉菌有抑菌作用;样品过孔对稻瘟病菌有抑菌作用。故不同极性的黄酮样品有良好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喉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53例喉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22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总能量、蛋白质的估计以及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等)和家属自备匀浆制剂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553例喉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者262例,营养风险发生率47.4%;干预组住院时间、咽瘘发生率和术后放化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干预前(P<0.05),营养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积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不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必要对喉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宜宾同一生境中的油樟 [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Gamble) N. Chao]、香樟 [C. camphora(Linn.) Presl]和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三种30棵乔木根、茎、叶中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在属一级分类单位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器官特异性, 组丝核菌属(Phacodium Pers.)为3种植物内生真菌共有的优势属; 同时, 通过对3种植物内生真菌的比较, 发现3种植物整体及对应部  相似文献   
7.
激素对樱桃番茄两种外植体诱导再生植株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琴  周黎军  周锦霞  曹有龙  陈放 《广西植物》2002,22(5):441-T008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 6-BA、IAA和 NAA培养樱桃番茄两种外植体以诱导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含 NAA的 MS+6-BA2 mg/L(单位下同 ) +NAA0 .2培养基诱导的叶片愈伤组织 ,经继续培养无芽的分化 ,含 IAA的 MS+6-BA2 +IAA0 .2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 ,经继续培养诱导芽的分化 ;含 NAA或IAA的 MS+6-BA2 +NAA0 .2和 MS+6-BA2 +IAA0 .2培养基利于下胚轴愈伤组织的诱导 ,而不含生长素的 MS+6-BA1 .0培养基可直接诱导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樱桃番茄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植物名称 樱桃番茄 (Lycopersicumesculentumvar.cerasiforme)。2 材料类别 无菌种子苗下胚轴。3 培养条件 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 :( 1 )MS +6 BA 2mg·L- 1 (单位下同 ) +IAA 0 .2 ;( 2 )MS +6 BA 2 +NAA 0 .2 ;( 3)MS + 6 BA 1 .0 +NAA 0 .1 ;( 4 )MS + 6 BA 1 .0 +IAA 0 .1。诱导分化的培养基 :( 5 )MS + 6 BA 1 .0。生根培养基 :( 6)MS +NAA 0 .1。各种培养基均附加 3%蔗糖 ,0 .6%琼脂 ,pH 5 .8,培养温度为 ( 2 5± 2 )℃ ,每天光照 1 6h ,光…  相似文献   
9.
以生长于同一生境下的粉红珙桐(粉红色叶片、苞片)与普通珙桐(绿色叶片、白色苞片)为试材,对比两种色彩珙桐叶片/苞片解剖结构和色素含量的差异,以揭示珙桐色彩转变的规律。结果显示:(1)两种珙桐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类型,栅栏组织由一层长柱形细胞整齐排列而成,海绵组织排列疏松,部分粉红叶片的上表皮细胞向外凸起,绿叶无此现象;粉红叶片的总厚度及其表皮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都高于绿叶,而表皮较薄。(2)两种珙桐苞片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粉红苞片上表皮细胞明显隆起,上表皮角质层增厚,而下表皮变薄。(3)粉红叶片的类黄酮、花色苷含量分别是绿色叶片的1.52倍、3.67倍,两者的光合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粉红叶片的叶绿素a/b值比绿色叶低很多;粉红苞片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白色苞片,而两者类黄酮含量差异不大。研究表明,花色苷是珙桐叶片和苞片色彩转红的直接因素,类黄酮有助于叶片呈红色;粉红珙桐叶片/苞片的解剖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更高,对阴湿环境的适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郭鹏  刘少英  冯今朝  何苗 《四川动物》2008,27(3):321-321
From 2004 to 2006, several field trips in western Sichuan, China were carried out. A number of Thermophis snakes were collected in Litang County. After detailed morphological studies, we found that these Thermophis specimens we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ose from Xizang (Tibet). We believed that Litang snakes should be a new species and describe it as be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