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1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表油菜素内酯对玉米果穗发育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米雌穗小穗和小花分化期,全株喷施0.01 ppm表油莱素内酯(BR)能促进幼穗发育,使幼穗的生长速度加快、吐丝提前,籽粒的败育率减少,从而导致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2.
玉米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玉米花粉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在 N6基本培养基附加激动素2 mg/l,6-苄基氨基嘌呤1mg/l,2,4-D 0.3 mg/l,水解酪蛋白500 mg*l 及谷酰胺250 mg/l 的培养基上进行转代培养。用转代培养一年半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附加激动素0.2 mg/l,6-苄基氨基嘌呤0.1 mg/l,2,4-D 0.5 mg/1,水解酪蛋白200 mg/l,谷酰胺100 mg/l及椰乳296的原生质体培养基 Z_2中。培养4—6天后,原生质体的再生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培养3星期后发育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此后,需添加降低糖浓度的同样原生质体培养基 Z_2共两次。待再生愈伤组织长到直径2—4 mm 大小时,把它们先后转经第一及第二(即Z_3及 Z_4)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器官分化。最后在 Z_4分化培养基上同时有胚状体的发生及植株的分化。  相似文献   
993.
胚乳对幼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大麦、玉米黄化幼苗的萌发过程中,PAL活性有“消长”现象。当去胚乳后,幼苗中PAL活性普遍下降。亚胺环己酮处理可以阻止去胚乳造成的PAL活性下降。大麦、小麦去胚乳老化12h幼苗的提取液可在体外抑制整体苗的PAL活性。表明胚乳在调节幼苗体内PAL活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去胚乳后体内有PAL“抑制蛋白”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4.
玉米几个数量性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株高、粒重和单株叶数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效应分析表明,终结性状的基因效应值为不同发育阶段性状净增量基因效应值的代数和,这使不同发育阶段净增量的正负基因效应相互抵消,故使终结性状的基因效应不能充分反映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在发育过程中的真实作用方式。不同发育阶段基因效应的符号、显著性关系及遗传模型的明显差异被认为是不同发育阶段由不同基因(组)作用的结果。净增量的基因效应估计值表明,显性效应在株高和粒重中比加性效应更重要,而单株叶数则相反;上位性效应普遍存在,其中株高>单株叶数>粒重。  相似文献   
995.
将经γ射线和EMS诱变处理的玉米八趟白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以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单胞系342号菌株产生的致病毒素为选择剂,采用正选择法进行筛选,已获得抗玉米小斑病的突梦体。这个突变体脱离选择剂5代(5个月)后性状稳定,用小斑病菌的分生孢于直接接种鉴定仍具有很强的抗病力。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抗病突变体与不抗病对照间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增加醋酸洋红前染色,使核仁在染色体分带之后也能着上颜色。用这一改良的Giemsa分带程序,本文研究了核仁与NOR-染色体的联系。发现玉米根尖细胞中两个近次缢痕带或异染色中心总是与前期和间期核仁紧靠在一起,两个核仁组织者都表现出形成核仁的活性。在单核仁细胞中,核仁总是同时与两个带或异染色中心相联系,可见这个核仁是由两个核仁组织者共同参与形成的;在双核仁的细胞中,每个核仁分別与并且仅与一个带或异染色中心相联系,可见每个核仁组织者各形成一个核仁,这两个核仁在核中常呈同向平行排列。  相似文献   
997.
汞对玉米、小麦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ppm Hg~#对玉米、小麦幼苗生长具一定的刺激作用,而10ppm Hg~#则抑制幼苗生长。Hg~#对两种作物根系生长有不同的生理效应,而对玉米、小麦根系过氧化物酶影响表现为谱带减少或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998.
超甜玉米单倍体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超甜玉米的花药培养物中,筛选出28个具有高度胚胎发生能力的类型Ⅱ愈伤组织系,这种愈伤组织质地松散,易于分散,可以长期进行继代培养。将3个月龄的类Ⅱ愈伤组织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建立起分散程度很好的8个悬浮细胞系。实验结果说明,培养基中加入酪蛋白水解物(CH)和2-(N-吗啉代)乙基磺酸(MES)对悬浮细胞的生长是有利的。培养基的 pH 迅速下降吋,细胞的增殖十分缓慢,当培养基的 pH 值开始升高时,细胞的增殖也显著加快。利用滋养培养法,可以使悬浮细胞的愈伤组织形成率大大提高(比对照高11.8—19.7倍),并在低密度下达到较高的(41.3%)植板率。染色体计数表明,继代培养6个月之后,88.0%的悬浮细胞和95.2%的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保持着2n=x=10的单倍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对玉米(Zea mays)营养生长期中的下位叶(第5叶)和生殖生长时期的中位叶(果穗叶)和上位叶(顶生叶)的成熟叶片的冰冻撕裂电镜观察,发现叶绿体类囊体膜所有撕裂面上各种功能蛋白颗粒的密度均以果穗叶中的最大,依次是顶生叶和第5叶的。以果穗叶与顶生叶相比,其类囊体膜中包含有绝大多数 LHCP 的 EFs 颗粒增加28%;包含有 PSI 反应中心与LHCP 相结合的 PFu 颗粒增加20%;包含有 PSII 反应中心与 LHCP 相结合的 EFs 颗粒增加19%。这一超分子结构的电镜观察结果与其 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板电泳解析的结果相一致。即 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板电泳解析的色素带上,同样是果穗叶类囊体膜上呈现的21kD(LHCP Ⅰ)和25 kD(LHCPⅡ)多肽的色素带相应地也比顶生叶的加宽,表明果穗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镶嵌的叶绿素 a/b 蛋白复合体等比顶生叶的显著地增多,这有利于果穗叶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分配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00.
大豆叶片淀粉的降解及淀粉降解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90μmol m~(-2)s~(-1)光强以下可见大豆叶片淀粉的降解,降解速率为0.8~3.8mg淀粉dm~(-2)h~(-1)。淀粉降解通过水解及磷酸解两条途径,α,β—淀粉酶的最适pH5~6,磷酸化酶pH7~8。α—淀粉酶活力随叶片的成长显著增强,β—淀粉酶则有所减弱。叶片淀粉积累或消耗时此三酶活力无显著变化。 黄化小麦叶片照光转绿过程中此三酶活力变化不大。黄化玉米叶片照光转绿过程中磷酸化酶活力降低,β—淀粉酶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