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0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88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经ITS序列鉴定并命名为长梗木霉SSL (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SSL)。利用RT-PCR的方法从该菌株中克隆出内切-1-4-β-D-葡聚糖酶I的基因 (eg1), 该基因全长1386 bp, 编码461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与T. longibrachiatum egl1基因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将该基因的成熟肽编码序列插入到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9k中,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eg1, 转化P. pa  相似文献   
993.
嵌合体大鼠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动物模犁.用囊胚注射法研究了大鼠内细胞团(ICM)和胎儿神经干细胞(FNS)构建嵌合体的潜力.结果发现来自黑色(DA)大鼠第5天(D5)和第6天(D6)囊胚的ICM细胞注入D5 Sprague-Dawley(SD)大鼠囊胚后得到3只嵌合体大鼠:D5 SD大鼠ICM细胞注射入D5 DA囊胚后得到4只嵌合体大鼠:而体外培养的DA或SD人鼠ICM细胞注射后均未能获得嵌合体大鼠.本研究用大鼠胎儿神经干细胞(rFNS)和LacZ转染的rFNS构建嵌介体,未能获得嵌合体人鼠:但在LacZ转染的SD rFNS注射到DA大鼠囊胚后发育来的41只胎儿中,有2只胎儿其组织切片中发现少量LacZ阳性细胞.结果表明DA和SD大鼠ICM具有参与嵌合体发育的潜力,但ICM细胞经体外培养后构建嵌合体的潜力显著F降(P<0.05);大鼠胎儿神经干细胞构建嵌合体的潜力较低,可能仅具有参与早期胚胎发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对肿瘤发生发展极为重要,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从肿瘤组织原位获取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基因表达研究摸索可行方法。方法获取淋巴瘤组织标本后,置于锌固定液中固定,并通过进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前操作模拟LCM环境,确定锌固定法对RNA完整性的保护作用。将组织标本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利用LCM技术获取肿瘤组织原位血管内皮细胞,并用RT-PCR方法对所获细胞进行纯度检测。结果无论是固定后直接提取组织RNA,还是经模拟LCM环境再提取RNA,均显示锌固定法对RNA完整性提供了良好保护。快速免疫组化可以明确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后者能够被LCM准确捕获,并经RT-PCR验证为高纯度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快速免疫组化联合LCM技术可以从肿瘤组织原位获取高纯度血管内皮细胞,并保证RNA的完整性,可能为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组织中p21waf基因表达与高危HPV感染的情况,研究P21蛋白与高危HPV感染在宫颈组织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21蛋白及基因杂交捕获Ⅱ代技术(HC-Ⅱ)检测高危HPV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这4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中P2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8%、15.4%、39.1%和57.7%;高危HP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3.5%、65.2%和88.5%,这两项指标在CIN、宫颈癌组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且与正常宫颈和宫颈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别宫颈组织中高危HPV阳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的P21蛋白阳性率。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21蛋白的表达和高危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恶化均有高度的相关性,其检出率和阳性表达率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CIN向宫颈癌恶性转化过程中,P21与高危HPV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宫颈上皮内病变与HPV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研究辽宁省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与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行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 Max)检测的患者,该600例患者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iguid-based cytologic teset,LCT)检查,有127例患者行病理活检,结合3种方法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导流杂交HPV-DNA检测结果与LCT结果相结合,600例患者中,感染HPV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32%(92/288),Asc-us42%(87/208),LSIL53%(40/75),HSIL86%(19/22),癌100%(7/7)。导流杂交HPV-DNA检测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结合,感染HPV的阳性率分别为:正常或慢性炎症36.17%(17/47),CINⅠ66.67%(36/54),CINⅡ-Ⅲ84.21%(16/19),癌100%(7/7),HPV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细胞学与组织学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LSIL72%(54/75),HSIL86.36%(19/22),SCC100%(7/7)。不同年龄阶段妇女感染HPV的阳性率依次为20-29岁46.76%(65/139),30-39岁43.41%(79/182),40-9岁40.48%(71/174),50-59岁38.16%(29/76),60-69岁37.50%(6/16),70岁76.92%(10/13)。600例患者HPV感染总阳性率为40.83%(245/600),在HPV21种亚型中,有19种亚型均被检测出,感染率最高的是HPV16 35.51%(87/245),其它常见型别依次为HPV58,HPV6,HPV53,HPV18,HPV31,HPV52和cp8304。此外还发现高危型HPV16的感染率:正常或慢性炎症35.29%(6/17)CINⅠ33.33%(12/36),CINⅡ-Ⅲ56.25%(9/16),癌85.71%(6/7),其感染率阳性率在各种程度的宫颈病变中占很大比重,也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高,进一步论证了HPV16的高危性。结论辽宁省妇女HPV感染的主要亚型是HPV16,HPV58及HPV6.无论是与细胞学检测结果相结合还是与病理活检结果相结合,HPV感染阳性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提示宫颈病变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预防及治疗HPV感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前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Smad4的表达情况,探讨四者在糖尿病大鼠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C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a组);另外,16周、24周两组加设胰岛素治疗组(b组)。采用尾静脉注射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VEGF和TGF-β1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量。结果正常对照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在肾小管均有少量表达,-αSMA在肾小管无表达;糖尿病组肾小管前述四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从16周开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糖尿病16周时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两两之间呈正相关;随糖尿病进展,α-SMA及FN在肾小管表达增多,24h尿蛋白增多,肾脏肥大指数增大,而VEGF、TGF-β1二者都分别和-αSMA、FN、24h尿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性;胰岛素治疗后,VEGF、TGF-β1、Smad2/3、Smad4及FN的表达都比糖尿病组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依然存在,-αSMA蛋白则呈阴性表达。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参与了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并且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肾脏损害。胰岛素对DN大鼠TEMT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可能部分是通过间接阻断VEGF、TGF-β1和Smad2/3、Smad4在TEC中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实验性矽肺形成过程中肺组织局部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以及沙利度胺对矽肺肺纤维化血管生成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矽肺组和沙利度胺组气管内注入二氧化硅混旋液复制实验性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第二天起沙利度胺组给予沙利度胺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采用HE染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实验性大鼠矽肺的发病过程,肺组织中p-Akt蛋白和局部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肺胶原蛋白含量的关系。结果矽肺组第7天新生血管明显增多,第30天较第7天有所减少,到第60天肺组织正常结构基本消失,取代为广泛结节性纤维化,少见血管;沙利度胺组血管生成在第7天轻于矽肺组,但仍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p-Akt蛋白在矽肺组第7天明显达到高峰,第30天时较第7天有所减弱,第60天时明显减弱。沙利度胺组p-Akt蛋白和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矽肺组,但高于对照组。结论矽肺早期血管生成显著,血管生成在矽肺肺纤维化发生早期可能起重要作用;沙利度胺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度的血管生成,对实验性矽肺具有一定的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非手术治疗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275例非手术治疗老年肺癌的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165例。以中央型肺癌、鳞癌易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由革兰阴性菌导致的HAP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放疗加化疗HAP感染率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随着白细胞下降,感染率明显增高,特别是粒细胞〈1.0×10^9/L者感染率最高。结论根据老年肺癌非手术治疗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把HAP的预防作为根本措施,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1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52株,按WHO推荐的NC-CLS标准方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及体外药敏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上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中,多表现为多重耐药。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及左旋氧氟沙星抗PA效果最好,耐药率分别只有14.47%、14.47和5.26%。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广泛存在,应当根据临床体外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并减少耐药菌产生;同时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