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19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13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单叶蔓荆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CI-Gel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云南西双版纳单叶蔓荆子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类似物,根据其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技术(MS,NMR等)鉴定为紫花牡荆素(1)、3',5-二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2)、4',5-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3)、牡荆葡基黄酮(4)和山奈酚-3-O-葡萄糖苷(5),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进行了抗羟基自由基氧化和抑菌活性的初步筛选实验,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3的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992.
核桃树皮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桃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的研究,从核桃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IR、1H NMR、13C NMR、EI-MS等分析方法,确定为正三十酸(1)、白桦脂醇(2)、蒽醌类化合物(3)、β-谷甾醇(4)、没食子酸(5).对核桃树皮的粗提取物进行抗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核桃树皮的抗癌成分主要集中在较强极性溶剂萃取部分.对化合物2、3、5进行抗癌、抗真菌的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5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分别有64.78%、46.02%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993.
黄山药的黑曲霉转化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黑曲霉YM33182(Aspergillus niger)对黄山药转化后,其转化产物的化学成分.采用固体发酵法对黄山药进行生物转化;通过高效液相分析(HPLC)转化前后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变化;利用反复硅胶色谱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4个转化产物,分别鉴定为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1),薯蓣皂甙元-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甙(prosapogenin B,2),薯蓣皂甙元[-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甙(Dioscin,3),薯蓣皂甙元[-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甙(gracillin,4).HPLC分析表明,Prosapogenin B是原提取物不含有的成分,占转化产物的10.77%.  相似文献   
994.
考察粳稻品种‘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为亲本的F23,群体及双亲的米粒延伸率相关性状,并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与稻米延伸性有关的QTL,包括1个米粒型QTL、1个饭粒型QTL、2个延伸率QTL、3个膨胀率QTL和1个延伸指数QTL,分别位于第1、2、6和11染色体,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在15.4%-37.5%之间。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主效QTL在不同群体和不同环境中的重演性较好,这些QTL受水稻籼粳分化这一演化过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道了来自北美和亚洲10个四倍体披碱草属物种Elymus(StStHH)的核型.其核型属于1A或2A型,核型公式如下:24m+4sm(2sat)(加拿大披碱草E. canadensis);20m+8sm(4sat)(E. elymoides);20m+8sm(4sat)(E. glaucus);22m+6sm(4sat)(E.lanceolatus);22m+6sm(2sat)(E. mutabilis);22m+6sm(2sat)(老芒麦.E.sibiricus);24m+4sm(E.trachycaulus);22m+4sm+2st(2sat)(E.trachycaulus ssp.subsecundus);24m+4sm(4sat)(E.virginicus);20m+8sm(4sat)(E.wawawaiensis).  相似文献   
996.
藏药迷果芹根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藏药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的根中首次分离到6个化合物,经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结合化学反应,确定了其结构分别为xanthalin(1),3-O-angeoylhamaudol(2),isoimperatorin(3),aviprin(4),4′-O-β-D-glucopyranosy-5-O-methylvisamminol(5)和daucosterol(6)。  相似文献   
997.
化学不育剂-环丙醇类衍生物控制鼠害:Ⅲ.灭鼠现场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0年4月至2001年6月进行了为期15个月使用化学不育剂——环丙醇类衍生物控制鼠害的现场试验。鼠密度于试验5个月后由初始的63.8%下降为42%。11个月后为4%,控制率高达93.7%。检测幼体足迹,由开始的25.4% 11个月后下降为0。半年后检查雄性精子浓度、活精子数和精子死亡率等3项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雄性生殖系统均受损伤。试验表明,该不育剂使鼠类密度较长期控制在不危害水平。次年繁殖期密度反而下降,控制鼠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8.
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为广泛性髂 -股静脉闭塞 ,因髂 -股静脉为下肢静脉回流唯一的主干通路 ,所以此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严重类型。临床虽不多见 ,但后果十分严重 ,临床护理对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至关重要。我科从 1 99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47例 ,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7例中 ,男 1 3例 ,女 34例。其中双侧 1 0例 ,左侧 2 9例 ,右侧 8例。发病年龄为 2 3~ 76岁。并发下肢静脉性溃疡 1 0例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 8例。1 .2…  相似文献   
999.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农药污染对水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Denitrfying bacteria,DNB)种群数量及其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稻田土壤、黄松稻田土壤和红壤稻田土的DNB种群数量范围分别为59.04×104~157.59×104、42.89×104~108.97×104和32.14×104~75.30×104cfu·g-1,稻田土DNB种群数量和土壤NO3^-的消耗量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在1kg干土中加入1mg丁草胺或呋喃丹,能刺激DNB的生长及其反硝化活性,在1kg干土中加入5mg多菌灵、10mg丁草胺或呋喃丹,对DNB的生长及其反硝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丁草胺和呋喃丹施后7d,多菌灵施后14d,对水稻田土壤的DNB种群数量和反硝化活性抑制作用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减轻,最后呈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2002年春季,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2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53个样品,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31个硅藻属的80个种和变种;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有17个种,斜纹藻属(Pleurosigma),有8个种和变种;数量上较优势的种为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为3.48×10^3cells·L-1,占28.54%;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为1.43×10^3cells·L-1,占16.98%;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0.71×10^3cells·L-1,占9.85%.它们在大部分站位中都有出现;柔弱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高细胞密度区主要出现在1230E断面的站位,而具槽直链藻则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的31~32°N断面的站位.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于0.43×10^3~23.3×10^3cells·L-1,平均4.61×10^3cells·L-1;在123°E、30.5°N的DDl5站位,无论表层还是中层,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均最高(表层,1.85×10^4cells·L-1;中层,2.33×10^4cells·L-1).从水平分布看,浮游硅藻呈不均匀分布态势,从垂直分布看,大部分站位的表层浮游硅藻丰度高于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