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族性骨斑点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征,提高X线诊断准确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例骨斑点症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家族性骨斑点症X线特征为关节骨端多发斑点状致密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本组患者中2例有症状,1例患者无任何症状。常规生化检测无异常。结论:根据典型的X线特征及遗传特点,对骨斑点症可见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5个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阳性的AtHDG11转基因黑麦草株系。相比野生型再生植株,转基因植株具有更发达的根系,同时在干旱胁迫下具有较低的MDA含量,并且具有较高水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这些结果均显示过量表达AtHDG11能够提高黑麦草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报道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tfd C)序列,设计PCR引物,从一株邻单胞菌(Plesiominas)的pL1质粒上扩增到tfd C基因片段,连接到pGEM-T载体上,并转化大肠杆菌lM109菌株,筛选到阳性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全长801bp,有一阅读框,编码255个氨基酸,与增氧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lus)的tfd C基因相比,在693位相差一  相似文献   
4.
人工microRNA干扰拟南芥AtCDKC;1和AtCDKC;2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源于拟南芥的microRNA序列为骨架,构建抑制AtCDKC;1和AtCDKC;2基因的人工microRNAs载体,研究其对目的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选择AtCDKCs基因的特异性序列,通过重叠PCR的方法改造拟南芥microRNA164a骨架序列,连接到双元载体pPZPY122,在农杆菌介导下转化拟南芥。RT-PCR分析表明,人工microRNA能够显著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获得了抑制效果明显的转基因植株,并且对AtCDKCs在拟南芥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毛竹中NYE基因的分离及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NYE1是拟南芥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降解的重要调控基因,本文用AtNYE1为诱饵基因,通过NCBI tblastn在毛竹的cDNA文库中找到3个与其相似性较高的c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eNYE1、PeNYE2和PeNYE3。为了验证其是否具有AtNYE1相似的功能,分别将它们的编码区构建到带有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强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上,并通过冻融法将这3个表达载体导入GV3101农杆菌。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这3个基因分别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及在拟南芥植株中稳定表达,结果显示,瞬时过表达和组成型过表达PeNYE1均导致了叶片的黄化,而瞬时或组成型过表达PeNYE2或PeNYE3均未观察到黄化表型。这些结果表明PeNYE1是毛竹中叶绿素降解的重要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微弹轰击法转化获得的含bar基因燕麦T3代为材料 ,运用Northernblot方法研究了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Challenge(0 .2 0 % )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叶片中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外源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除草剂处理后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由于除草剂喷涂后 ,植株体内氨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bar基因编码的PAT酶活性的变化 ,因而测定了Challenge处理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叶片中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 ,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氨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都没有显著的变化 ,而对照植株体内氨的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能迅速上升。这表明 ,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由于PAT酶的稳定表达 ,而使氨的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转录和翻译两个层次上反映了水稻Act1启动子融合的bar基因在转基因燕麦T3 中能够稳定表达 ,且表达水平不受叶位和除草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稻Act1启动子融合的bar基因在转基因燕麦T3代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弹轰击法转化获得的含bar基因燕麦T3代为材料,运用Northernblot方法研究了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Challenge(0.20%)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叶片中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bar基因在燕麦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叶位、以及除草剂处理后转录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由于除草剂喷涂后,植株体内氨含量的变化能够反映bar基因编码的PAT酶活性的变化,因而测定了Challenge处理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叶片中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氨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都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对照植株体内氨的含量在除草剂处理后能迅速上升。这表明,含bar基因的燕麦植株体内由于PAT酶的稳定表达,而使氨的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转录和翻译两个层次上反映了水稻Actl启动子融合的bar基因在转基因燕麦T3中能够稳定表达,且表达水平不受叶位和除草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辣椒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辣椒碱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采用MTT测定细胞活性,GLU Test试剂盒法测定葡萄糖摄取,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的变化。结果:25μM辣椒碱作用72 h和50μM、100μM辣椒碱作用48 h、72 h,可显著抑制3T3-L1细胞增殖,6.25、12.5、25μM辣椒碱作用可显著促进3T3-L1细胞的葡萄糖摄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辣椒碱能够显著增加GLUT1蛋白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辣椒碱具有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GLUT-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滞绿突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扼要地介绍了植物发生滞绿突变的类型、生理生化特征及遗传机理。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绿素的降解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简要介绍了植物叶绿素降解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