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6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5055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822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764篇
  2011年   733篇
  2010年   727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1204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550篇
  2004年   418篇
  2003年   431篇
  2002年   550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中国薹草属黑穗薹草组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薹草属黑穗薹草组Sect.Racemosae及外类群冻原薹草组Sect.Frigidae共20种3变种采用38个形态特征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穗薹草组应是一个自然分类群;支持了《中国植物志》将两对相似种:乌拉草(Carer meyeriana)与红原薹草(Carer hongyuanensis)、膨囊薹草(Carex lehmanii)与五台山薹草(Carex montis-wutaii)分别处理为种的观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本组的分类特征较为稳定与集中,本组主成分分析散点图与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大致吻合,并表明有关小坚果、果囊、鳞片、主茎叶和苞片的性状在本组的分类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不同种源厚朴苗期性状变异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植物及分布区域广、环境异质化程度明显的现象,采用田间种源实验,对分布在中国7个省的14个种源厚朴苗期的生长性状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厚朴的苗期生长性状差异显著。种源遗传力分析表明,苗高和单株叶面积两个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93、0.79,可认为以苗高和单株叶面积为主的种源多性状综合选择改良潜力巨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遗传相关、表型相关、环境相关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单株叶面积和地上部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程度高于地下部生长性状,表型显著相关的性状组合数量和程度低于遗传相关。厚朴苗期种源选择的首选因子为各生物量及单数叶面积性状,辅助因子为苗高和地径。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初步选定景宁、武夷山、龙胜、开县、城固、宁强及洋县的种源为优良厚朴种源。  相似文献   
993.
四季竹立竹表型可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优良的观赏和夏秋笋用竹种四季竹的丰产林分密度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四季竹纯林4种林分密度(17500~27500株·hm-2,D1;37500~42500株·hm-2,D2;55000~62500株·hm-2,D3;72500~82500株·hm-2,D4)的分株构件因子调查,并对立竹主要形态特征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四季竹立竹胸径和相同胸径下的节间长分别呈"∧"和"∨"形变化,极值分别出现在D3和D2密度。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冠幅和枝盘数均呈"∨"形变化,并且最小值都出现在D2密度;立竹枝长和残枝率均呈倒"N"形变化,枝长最大值和残枝率的最小值均出现在D3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呈"∧"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D3密度;立竹单叶面积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全高、胸高壁厚、枝下高和枝夹角、单叶质量、比叶面积在不同林分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立竹表型形态与秆形构件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枝条构件,最后是叶片构件。经通径分析,各林分密度立竹表型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D3D4D2D1。在试验林立竹胸径条件下,D3是四季竹无性系生理整合成本和效益的密度阀值,是分株形态良好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994.
以钱粮湖垸为例,研究了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林地(Ⅰ)、园地(Ⅱ)、旱地(Ⅲ)、水田(Ⅳ)和荒地(Ⅴ)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其典范相关关系。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细菌、放线菌数量均以旱地最高,真菌数量以荒地最高;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占全部微生物的比例为44.42%~92.93%,其次为真菌数量,所占比例为4.89%~42.76%,放线菌数量最少,所占比例为1.71%~24.5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50cm土层磷酸酶、脲酶、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变化范围为0.01~0.07mg.g-1.d-1、0.01~0.05mg.g-1.d-1、0.92~7.11mg.kg-1.d-1和0.01~0.38μl.g-1.d-1;土壤磷酸酶、脲酶、脱氢酶活性分别以园地、荒地、水田最低,而旱地土壤蛋白酶活性总体最低;土壤微生物典范变量(U)中,放线菌数量与之呈正相关,回归系数最大(0.174),其次为细菌数量(0.003),而真菌数量则出现负相关(-0.215);土壤酶活性典范变量(V)中,脲酶活性与之呈正相关,回归系数最大(10.557),其次为脱氢酶活性(1.616),而磷酸酶活性(-17.275)与蛋白酶(-0.041)则出现负相关。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在典范变量上的聚集趋势可为该区域土壤健康诊断与立地类型划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辽西地区典型种植模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种植模式评价是当今种植制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针对辽西地区自然特点和种植模式混杂多样的现状,在多年试验研究和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辽西地区6种典型种植模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等权关联度下还是在侧重生态环境指标或经济指标的变权重下,南果梨+南瓜种植模式与参考模式的关联度均为最大,分别为0.867、0.920和0.841,南果梨+花生种植模式次之,说明南果梨+南瓜‖花生的林粮间作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好,是辽西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最佳模式,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关联度最小,分别为0.848、0.901和0.821,这种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最差。该研究结果对保护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多熟立体农业,推动该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2—2003年GIMMS NDVI遥感数据,在进行合成、重采样和时间序列滤波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中国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2年来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总体上呈略微增加的趋势,且该区域生长季有提前和延长的趋势;黄淮海大部分地区植被活动在增强的同时,局部地区出现了植被退化现象;从季节变化上看,春季上升和夏季下降趋势明显;林地为主的自然植被、草甸类自然植被和所有农业植被未变化类别占主导地位,而草原植被则以增加趋势为主。主要生长季的NDVI距平EOF分析表明,第1模态的主要特征是区域中间、北部和南端为正,四周为负变化;第2模态的主要特征是从东南向西北由正到负变化且正值区明显偏多;第3模态从东南向西北呈现"正-负-正"的空间分布,其中负值区大部分为以林地为主的自然植被区和一年一熟农业植被,正值区大部分为农耕区和草原牧区,该模态大致反映了农牧区和林区的NDVI分布型。  相似文献   
997.
1995~2003年调查并整理分析青海湟水流域的蝶类,有9科52属80种,其中凤蝶科1属2种,绢蝶科1属6种,粉蝶科8属22种,斑蝶科1属1种,眼蝶科12属13种,蛱蝶科15属18种,蚬蝶科1属3种,灰蝶科9属10种,弄蝶科4属5种.以古北界为主,青藏区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溃疡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近年来急诊科临床收治的糖尿病并发下肢溃疡患者12例,全部病例均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抗生素抗感染、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的中药、常规局部换药并结合使用具有去腐、生肌、消炎作用的中药膏剂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和自我护理技能培训。结果全部病人均治愈出院,其中截趾术后伤口愈合出院1例,点状邮票植皮后伤口愈合1例,经换药伤口愈合10例。随访期间全部病例溃疡未复发。结论糖尿病下肢溃疡是由血管、神经、感染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对糖尿病并发下肢溃疡患者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强调重视糖尿病的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999.
钟健荣  何志球  陈杰珍  梁丽琼  徐小丽 《蛇志》2010,22(1):26-27,31
目的探讨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方法。方法对6例眼镜王蛇咬伤患者的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及时使用抗蛇毒血清、中草药等治疗,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正确局部处理伤口是抢救成功的前提;早期足量应用抗眼镜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抢救成功和治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00.
王威  李其斌 《蛇志》2010,22(3):208-209
目的分析中华眼镜蛇咬伤致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华眼镜蛇咬伤致器官功能障碍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器官的受损情况;并将76例患者按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为:0 h就诊时间≤12 h组(A组),12 h就诊时间≤24 h组(B组)和就诊时间24 h组(C组),以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为观察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例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中,以肝的器官功能障碍率最高,为60.53%(46例),其他肾、心、血液、肺和胰腺的器官功能障碍率分别为42.11%(32例)、28.95%(22例)、23.68%(18例)、15.79%(12例)和7.89%(6例),各器官功能障碍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A组为20.59%,低于B组的42.11%和C组的52.17%,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咬伤所致的器官功能障碍以肝脏受损最为多见,且病情进展快,因此,蛇伤后12h内应积极进行预防各器官功能受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