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7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3a蛋白和7a蛋白是SARS-CoV的非结构蛋白,分别主要由SARS基因组中ORF 3a 和ORF 7a所编码。在体内和体外感染病毒的细胞中均发现了有3a蛋白的表达。首先将pGL3-Control载体进行了改构,除去了SV40启动子基因,获得了pGL3-Enhancer载体,将获得的IFN-β启动子基因连入载体中,构建了带有人IFN-β启动子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IP-21,并且通过实验证明所构建的质粒在干扰素的诱导剂NDV的作用下能够表达荧光素酶活性,照度计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的有效性。为了观察SARS-CoV非结构蛋白3a和7a对干扰素诱生途径的影响,将IP-21瞬转入稳定表达有3a和7a蛋白的CHO细胞,通过荧光素酶的信号强弱对3a和7a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ARS-CoV的3a和7a蛋白能够刺激荧光素酶的表达,即在体外的细胞实验中,3a和7a能有效地激活IFN-β的启动子部分。此结果对进一步研究3a和7a的功能以及对SARS-CoV的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2.
目的:构建βig-h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 /βig-h3并转染人7721肝癌细胞,检测转染后细胞MMPs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用RT—PCR方法获得βig-h3基因,以pEGFP-C2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GFP-C2 /βig-h3。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人7721肝癌细胞,明胶酶谱法检测转染后细胞MMP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正确构建了pEGFP-C2 /βig-h3重组质粒,并且在人7721肝癌细胞达到高转染效率,转染后细胞MMP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C2 /βig-h3真核表达质粒,βig-h3促进人7721肝癌细胞分泌MMPs,提示βig-h3与肝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邻氯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邻氯青霉素(cloxacillin)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一株能稳定分泌抗邻氯青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H8-B1-F4。间接ELISA方法测定,抗体亚类为IgG1,其细胞上清抗体效价为1:1000,腹水效价为1:4×105。与其结构类似物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的交叉反应率为21.3%和19.6%,和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和苄青霉素无交叉反应。体外传代培养和冻存复苏后抗体分泌稳定。为进一步研制检测邻氯青霉素的 ELISA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我国剧毒蘑菇新种——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ZhuL.Yang&T.H.Li子实体不同生长时期的主要鹅膏毒素α-amanitin(α-鹅膏毒肽)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致命鹅膏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α-amanitin的含量有较明显变化:成熟老化时期的子实体α-amanitin的含量最低,仅为1462.7μg/g干重;含量最高的是生长旺盛时期的子实体,达2226.8μg/g干重,比成熟老化期的多34%;菇蕾时期的含量处于前两者之间,为1725.9μg/g干重,比成熟老化期的多15%,但比生长旺盛期的少22%。这表明致命鹅膏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其α-amanitin的含量可能呈正态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95.
大量研究表明,TGF-β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生长因子,是全身瘢痕愈合的重要刺激因素.在人眼部参与多种眼部纤维化的过程。尤其在促进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mad蛋白家族在TGF-β超家族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mad7主要通过抑制TGF书受体介导的Smad2、Smad3磷酸化来拮抗TGF-β的信号转导,被认为是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自我调节的一种负反馈信号。  相似文献   
96.
葡萄糖转运子4 转位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葡萄糖是大部分细胞主要能量来源,它进入细胞的过程在生命的维持中无疑成为一个重要的步骤。而葡萄糖进入细胞是依赖于这些细胞上的葡萄糖转运子和相应的对其进行调节的因子。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在糖进入细胞维持血糖平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有关GLUT4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却总给人不系统的感觉。本文对GLUT4转位的胰岛素依赖和非胰岛素依赖的信号途径以及其远端过程及机制作一综述,同时分析了GLUT4转位的信号途径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以黄河鲤为材料,从其肠道内分离具有产β-甘露聚糖酶功能的益生菌。【方法】采用平板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法复筛获得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序列和比较基因组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用DNS定糖法测定酶学活性,用耐高温、耐酸、耐胆盐和平板打孔扩散法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用滤纸片法、腹腔注射法等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通过刚果红染色从鲤肠道中分离筛选出产β-甘露聚糖酶的细菌62株,其中HF-14109菌株产酶能力最强。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 RNA基因序列和比较基因组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5°C、最适p H为6.0,在温度20–80°C、p H 4.0–9.0范围内都较为稳定;Cu2+、Fe3+、Zn2+、Ba2+对该酶具有激活作用,而Mn2+、Ca2+对该酶具有抑制作...  相似文献   
98.
抗磷脂抗体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以反复的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为特征,与内皮细胞及单核淋巴细胞功能失调有关。β2糖蛋白Ⅰ是一种磷脂结合型糖蛋白,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并且在AP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抗β2糖蛋白Ⅰ及其抗体的功能尚未阐明。本文将围绕β2GPⅠ及其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期望为APS发生发展过程中抗原抗体复合物调节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水平,采用健康检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I、GI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确切,且有效降低患者龈沟液TNF-α、IL-1β、IL-8水平,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和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牙周炎患者,共有患牙103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牙周超声治疗后联合口服头孢克洛,每次0.25 g,每8 h给药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咬合指标(咬合创伤指数(TOI)和咬合时间(OT))、牙周指标(附着水平(AL)、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和出血指数(BI))、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3%vs. 74.28%,P0.05);两组治疗后的TOI、OT、AL、PD、CAL、BI、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头孢克洛治疗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牙周超声治疗仪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咬合指标,并且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