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花寿命的进化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寿命 (Floral longevity) 是指一朵保持开放并具有功能的持续时间,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繁殖策略影响着植物的繁殖, 在植物繁殖策略的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进化生态学家开始重视寿命的研究, 在传粉与非传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展示和繁殖成功与寿命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生活史进化模型表明, 最优寿命取决于开成本和两性适合度实现速率之间的权衡。大量的实验研究支持此模型。实验研究表明:授粉可导致某些植物的寿命显著缩短, 但是, 粉移除对寿命一般没有显著影响;部分植物的具有最短寿命, 这可能是一种保证植物雄性适合度的机制;温度和水分等非传粉因素的变化, 因改变开成本而影响到寿命;在的群体水平上, 植物根据传粉状况和资源状况, 会调节序上不同的开放时间, 进而改变展示的结构和功能;长的寿命是保障植物繁殖成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但可能要付出一定的适合度代价。该文概述了寿命进化生态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 最后指出:在理论研究上, 雌雄利益冲突为理解寿命的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验研究中, 需要重视植物通过优化寿命而增强雄性适合度的研究思路。对寿命的成本-收益分析, 需要考虑单展示的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92.
心叶凹唇姜的开花格局和雄性先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叶凹唇姜 (Boesenbergia longiflora) 是分布于亚洲热带的一种姜科植物, 在我国滇南地区成片生长于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的冲积土壤上。心叶凹唇姜的寿命为两天, 第1天为严格的雄性阶段, 第2天为严格的雌性阶段, 是典型的内雄性先熟, 一朵的雌、雄性阶段没有重叠, 因而完全避免了自授粉的发生。对这两种生境 (石灰山贫瘠的岩石缝隙和路边林下) 下的心叶凹唇姜的4个野外种群 (在云南省普洱市的翠云乡彩虹洞、南岛河、澜沧县惠民乡和西双版纳州绿石林森林公园) 和栽培植株的开格局进行调查后发现, 大多数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序开, 并且每隔一天才开一朵, 只有10%左右的植株同时具有雄性阶段和雌性阶段的, 这样的开格局有效地降低了同株异授粉发生的可能。心叶凹唇姜的平均粉-胚珠比 (Pollen-ovuleratio) 为291, 应该是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其自然种群存在着粉限制, 彩虹洞、南岛河和绿石林3个不同种群的平均结籽率都不到60%, 这可能与其较小的展示有关。心叶凹唇姜为泛化传粉植物, 不同种群的有效传粉昆虫种类各不相同。在两种不同的生境条件下, 心叶凹唇姜的大小和开格局都没有显著的差异, 大多数个体同时只具有一种性阶段的, 说明心叶凹唇姜这种独特的开格局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心叶凹唇姜通过隔一天开一朵的开格局, 配合雄性先熟机制, 有效地降低了自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3.
毛姜花原变种花寿命对两性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的寿命被认为是由雌、雄适合度的增长和维持开放的费之间的平衡来决定的。姜属(Hedychium)是姜科唯一一个从热带到高海拔地区分布的大属, 属内不同种类植物的寿命差异很大。毛姜原变种(H. villosum var. villosum)的寿命为5 d, 显著长于其它同域分布的姜科植物。通过人工剪除毛姜原变种的柱头来使朵具雌性功能的时间缩短, 结果显示: 在不同的处理中, 结实率随朵具雌性功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开1 d后剪除柱头的结实率为1.85% ± 1.59%, 极显著低于对照的结实率20.96% ± 4.13%, 说明其较长的寿命能显著地增加传粉的成功率和结实率, 长达5 d的寿命有利于雌性适合度的提高。同时, 毛姜原变种开1 d后, 剩余的平均粉数和总平均粉数没有显著差异, 而开后2、3和4 d后剩余的平均粉数则极显著少于总平均粉数, 说明随着寿命的延长, 粉输出量也显著增加, 其长达5 d的寿命也有利于其雄性适合度的提高。较长的寿命在毛姜原变种拓展新的生境、向更高海拔地区的扩散中也许起着重要的作用。姜科植物有着极其多样性的传粉和繁育系统, 寿命在姜科植物传粉和繁育系统的多样性形成及其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 较长的寿命有效地提高了雌性适合度和雄性适合度, 从而使姜科植物能脱离热带生境, 向更高海拔的地区扩散, 寿命在姜科植物从热带地区到高海拔地区的分布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该研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光光度法等对金蕾、开放和初谢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金茶茶中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糖和粗纤维。茶中的脂肪、粗纤维和水溶性糖含量随蕾至开放的形成过程呈增加趋势,谢后其含量呈下降趋势。开放中总黄酮、皂甙、儿茶素、VE含量比蕾和谢中含量高。金蕾、开放和初谢三个阶段中氨基酸总量分别是7.44、5.14、5.00 g·100 g~(-1)。金茶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蕾内氨基酸含量尤为丰富。综合表明,金茶茶具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结果为了解金朵不同采收期的营养组成以及金朵的开发及采收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垂珠花自然居群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垂珠自然居群间表型差异的内在因素,该研究用14个表型性状和微卫星分子标记法对6个垂珠自然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皆存在极显著差异;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_(st))为22.64%,垂珠自然居群内的表型变异大于居群间的表型变异,说明居群内变异是垂珠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2)4对微卫星引物在87个个体上共检测到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条引物10.63个,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平均观察杂合度(H_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59和0.811,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达1.894;居群内遗传多样性(H_s)高达0.811,居群间遗传多样性(D_(st))仅为0.11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18,说明11.8%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88.2%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与表型变异研究所得结论大体相一致。表型性状和微卫星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垂珠自然居群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较高的基因流(Nm=2.050)使得垂珠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小于居群内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6.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在3个不同地区引起蝉若虫地方病的蝉棒束孢种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3个地方病种群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敬亭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石台种群最小.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地方病种群无优势性,均为多系的异质种群,遗传谱系与地理来源无关.敬亭山不同采集时间的菌株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异质性.种群(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53,而基因流Nm为0.9110(Nm<1), 暗示低水平的基因交流是种群内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蝉棒束孢种群水平的高异质性和低优势性是维持蝉若虫地方病的遗传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7.
98.
刘志雄  李凤兰 《植物研究》2015,35(4):535-539
用同源克隆方法,从日本晚樱(Prunus lannesiana)芽中克隆出了PrseSTK基因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32504。其包括1个共66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同源序列比对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rseSTK是拟南芥的STK同源基因,其编码蛋白的C末端拥有2个高度保守模体:AG motif Ⅰ和Ⅱ,属D类MADS-box转录因子。其在器官中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在单瓣‘大岛樱’中,PrseSTK主要在雄蕊和雌蕊中表达;但在重瓣品种‘普贤像’中,其在萼片、雄蕊和叶化雌蕊中均有表达。其在2个品种4轮器官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差异,并与拟南芥STK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也有一定的差别;其在萼中的异位表达可能与重瓣品种萼筒异位子房的发育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99.
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可以做菜食用。菜食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作为一种渗透调节物质,人们对脯氨酸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然而脯氨酸在生命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还知之甚少。为了研究脯氨酸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筛选得到了拟南芥的脯氨酸抗性突变体kao2。突变体在不同浓度脯氨酸培养基上均表现出抗性,但是突变体中脯氨酸的吸收没有显著变化,降解关键基因表达也没有增多。Tail-PCR进行突变基因克隆的结果表明,T-DNA插入位点位于AtKAO2(At2g32440)的第一个外显子,且插入导致AtKAO2基因不再表达。拟南芥突变体库中订购的kao2-2同样表现出脯氨酸抗性表型。此外,kao2表现出胁迫敏感表型。kao2表现出明显的晚表型,并且赤霉素的添加能够部分挽救晚表型。而kao2突变体中开抑制因子FLC表达升高,而开促进基因FT的表达降低。研究在脯氨酸与开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建立了联系,为脯氨酸对开途径的信号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