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比较东南山茶Camellia edithae枝条在NAA、IBA以及ABT-1号生根粉等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的扦插生根情况。结果表明,东南山茶插条以质量浓度500 mg·L-1 NAA处理20 min处理生根率达93.33%,黄泥土和河沙按3∶1混合作基质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2.
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 SBE)是淀粉合成的限速酶。为了进一步研究SBEⅡb沉默对玉米生长及直链淀粉合成的影响,克隆了玉米(Zea mays)淀粉分支酶SBEⅡb基因片段,构建了SBEⅡb的发卡结构表达载体pTFU-SBEⅡb hairpin,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导入玉米HiⅡ幼胚中,经除草剂筛选获得了194株转化再生植株,其中4株结实,获得转基因种子35粒。T1代植株经PCR及试纸条检测获得3株阳性材料,半定量RT-PCR结果得出SBEⅡb的表达量降低,推断出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对直链淀粉的合成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93.
我国淡水鱼类柱形病病原菌柱状黄杆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认识我国淡水鱼类烂鳃病的病原以及柱形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实验从发生烂鳃病的病鱼中分离细菌性病原,经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以及是否在含托普霉素的Shieh培养基中生长并形成黄色假根状菌落,是否产生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的酶类等特性的鉴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证实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是所分离的烂鳃病的病原。同时,研究也证实20世纪曾经命名为烂鳃(Gill-rot)病病原的鱼害黏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 Lu,Nie & Ko,1975)是柱状黄杆菌的同物异名。利用分离到的16株柱状黄杆菌的16SrDNA序列,以及已经发表的柱状黄杆菌的相关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柱状黄杆菌的菌株聚成3枝,与柱状黄杆菌的三种基因组型(Genomovar)相对应。其中当时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强毒株G4与分别分离自日本和美国的两株聚为一枝。另外两枝包括的菌株较多,它们中的一些菌株来源于相同的鱼类宿主,如鲤形目的种类;但是,这两枝也包括一些特有的株,如从欧洲和美国的鲑形目鱼类上分离的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这一枝还包括我国曾经命名为鱼害黏球菌的G18弱毒株。从我国隶属于鲈形目的鳜鱼和鲟形目的中华鲟上分离到的柱状黄杆菌则聚为另外一枝。作者认为对不同基因组型菌株的致病性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将可能从根本上认识鱼类柱形病的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94.
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及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种群特征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树林是白骨壤纯林以及白骨壤为主,有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混交林.白骨壤在潮滩上连续分布,红海榄、木榄和桐花树生长于近陆林缘及潮滩的中部,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陆缘向海缘呈降低趋势.通过分析白骨壤种群的株高、地径在潮滩上的变化规律得出年幼的个体聚集于近陆林缘,近海林缘较少.白骨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是根据生境条件及白骨壤种群在海滩上的分布格局,分析得出该红树林资源处于退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95.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用100、300和500 mg·L-1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辽园多丽’番茄幼苗,测定在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片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和蔗谢代谢相关酶活性(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活性SS)的变化.结果表明:SA处理叶片可以维持或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叶片果糖、葡萄糖含量及AI、NI、SPS和SS活性,其最高值分别比单纯NaCl处理植株增加30.0%、31.1%、24.7%、27.9%、22.0%和24.5%;但对NaCl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叶片蔗糖含量的影响不大.表明水杨酸可以通过提高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转化酶活性来提高番茄叶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从而缓解NaCl胁迫对番茄的伤害,其中以500 mg·L-1的SA处理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96.
对豆科格木属植物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树皮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药理筛选,结果表明,对KB(人口腔上皮癌)、A2780(人卵巢癌)细胞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从该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一个新化合物和4个已知化合物,经光谱鉴定为20S 24S-环氧-23S,25-二羟基达玛烷-3-酮(1)、20S,25-环氧-24R-羟基达玛烷-3-酮(2)、20S,24S-环氧-达玛烷-3β,25-二醇(3)、白桦酸(4)和乙酰莫绕酸(5).  相似文献   
97.
深圳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类型转化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个时段遥感图像、转移概率方法和优势转移过程空间分布图,定量研究了深圳经济特区1979—2003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驱动力和原因.结果表明:深圳经济特区城市化过程迅速,且主要发生在1979—1990年间.3个研究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景观类型动态大相径庭.1979—1990年主要表现为植被退化和转移为人工景观类型阶段,优势景观类型转化的空间位置主要发生在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优势景观类型转移过程具有幅度大、强度大的特点;1990—2000年主要表现为大量建设用地的竣工转化为非渗水表面以及少量植被类型向人工景观类型的转化,优势景观类型转化主要发生在南山区和福田区,整个阶段表现出城市成形特征,原有植被景观特别是林地已较少受到人类干扰;2000—2003年则表现为土地利用方式精细整理的城市化过程,有较显著的城市扩建和改造现象,渗水材料的使用有效消除了非渗水表面的负面影响,这一阶段影响幅度大、影响强度中等.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的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2(Mn-SOD)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2O2作为损伤因素模拟氧化应激损伤。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组(Control)、150μM H2O2损伤组(H2O2)、25μM白藜芦醇保护组(RSV+H2O2)、SOD2-si RNA干扰组(SOD2-si RNA+RSV+H2O2)和乱序RNA组(SC-si RNA+RSV+H2O2),药物暴露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HT22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活力显著下降(P0.05),LDH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细胞形态明显破坏;25μM的RSV显著恢复了HT22细胞的活力、减少了LDH释放、改善了细胞形态,而SOD2-si RNA显著逆转了RSV引起的上述保护作用,乱序RNA(SC-si RNA)未对上述保护作用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SOD2减轻H2O2对HT2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IL-6缺失是否影响鼻咽部菌群组成。方法提取鼻咽部灌洗液DNA并进行扩增子测序检测IL-6敲除前后鼻咽部菌群,分析菌群α多样性,并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差异菌群。通过PICRUSt对菌群OTU丰富度表进行标准化,然后进行菌群关联的KEGG分析。结果 IL-6基因敲除后鼻咽部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不明显,但菌群组成发生明显变化。丰富度前15个属中9个属明显变化,有6个属明显下降,3个属明显上升。其中,Streptococcus和Bergeyella丰富度明显升高,Staphylococcus、Rothia和Corynebacterium_1丰富度明显降低。Real time PCR检测种水平发现IL-6敲除后Staphylococcus lentus丰富度明显降低。菌群KEGG分析发现,IL-6敲除后,炎性功能相关的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表达下调、细胞凋亡通路表达上调,另外,部分抗病毒活性通路表达上调。结论炎性因子IL-6与鼻咽部菌群组成存在明显相关性,菌群KEGG分析发现IL-6敲除后多个炎性功能相关通路表达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0.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诱导肿瘤血管形成的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生长因子.本实验利用抗VVEGF螺旋-环-螺旋多肽的基因M49,通过PCR技术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原核表达pET-32a(+),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进行表达,并对目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186 bp基因片段,诱导表达后得到一个约为22 kD融合蛋白,并进一步使用SUMO蛋白酶切除标签,得到约3.5 kD目的蛋白,通过小鼠(Mus musculus)给药实验验证了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这将为下一步VEGF螺旋-环-螺旋多肽靶向药的研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