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可卡因诱导的大鼠自身给药行为,为临床治疗药物成瘾提供新的思路.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DBS高频电刺激组,每组8只.3组大鼠全部行右侧颈静脉长期置管术,假手术组和刺激组同时进行双侧伏隔核电极植入术,术后第7天起进行每天2小时的自身给药训练,训练程序为固定比率的FRI程序(即大鼠触碰鼻触一次可获得药物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20s内为不应期,当大鼠连续3天触鼻频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小于均数标准差的1/4后,FRI模式下的大鼠自身给药训练成功.模型建立成功以后对DBS刺激组进行高频电刺激.结果:刺激组大鼠在高频电刺激15天触鼻频率与自身给药动练第15天触鼻频率相比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剌激组大鼠触鼻频率与假刺激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结论:脑深部高频电刺激可抑制可卡因成瘾大鼠对可卡因的依赖.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DLC-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DLC-1 shRNA(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序列克隆到质粒pGCsi-U6/Neo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构建的DLC-1 shRNA表达质粒转入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LoVo细胞中DLC-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Transwell小室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转移实验观察LoVo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表达DLC-1分子.所构建质粒表达载体能有效地干扰LoVo细胞DLC-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转移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LoVo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表达DLC-1基因,应用RNAi技术可特异性降低其表达.DLC-1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氧气在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提取C57BL/6小鼠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用1μg/ml脂多糖(LPS)刺激细胞24 h,用5 mM三磷酸腺苷(ATP)刺激细胞4 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用5 mM ATP刺激细胞后,给予细胞40%、60%和100%的氧气处理1.5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1μg/mL LPS和5 mM ATP先后刺激下,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升高(P0.001),用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刺激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后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01)。5 mM ATP刺激之后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氧气干预1.5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高氧抑制LPS/ATP诱导的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焦亡。  相似文献   
64.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用甘蔗糖蜜酒精发酵液生产腐植酸的菌株H812。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培养的最适酒精发酵液浓度为16°Bx,最适培养条件为:时间8d、温度34℃、摇床转速200r/min、初始pH7.0、接种量12%和装液量50ml/250ml,其中温度对发酵产品影响显著。在优化的条件下,腐植酸产量为38.1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48.34%。对H812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分析以及ITS序列分析,推测该菌株为曲霉属真菌。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规范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各项管理标准。方法:分析、总结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受试者、试验药物、病房监护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和体会。其中受试者管理包括受试者的招募、知情同意、筛选、入住、饮食、用药、观察及采血、出组,试验药物的管理包括试验药物的验收、存放、领用、使用和回收处理。结果:通过分析、总结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各个管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要求。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应经过系统化的GCP培训,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执行;受试者应在全面知情同意后参加试验,并遵守病房各项规章制度;试验药物应按照要求妥善保管,在各个环节监控和记录试验药物的流向;病房监护应做到抢救设备定期维护,抢救药品定期更换,专人负责保管。结论:通过规范化流程和系统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Ⅰ期临床试验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6.
报道苏铁植物大孢子叶化石一新属———中间苏铁属(Mediocycasgen.nov.)。标本采集于辽宁省西部,喀左县杨树沟煤矿后山的早三叠世红砬组。这些标本以前曾被处理为疑问化石(Problematicum)。因当时资料不足,所以没有确定属种名称。但鉴于这些化石在苏铁类早期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故对它们作了重新研究。文中除了以喀左中间苏铁(Mediocycaskazuoensisgen.etsp.nov.)为典型种进行描述以外,还对新属、种在苏铁类起源与演化方面的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为了探讨京津冀地区雾霾所诱发的实验性大鼠心脏损伤急性发作的可能机制,以及荞麦芦丁、白藜芦醇和槲皮素(buckwheat rutin,resveratrol,quercetin BRRQ)联合应用为材料对心脏损伤的防治作用。将C57小鼠60只,随机取出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建立小鼠PM2.5气溶胶吸入动物模型,以京津冀地区收集的PM2.5雾化吸入染毒共8周,将成模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BRRQ低、高剂量组(L,H-BRRQ group)、地奥心血康(Dioscorea anthaica Prainet Burkill group)和模型对照组。通过观察心重指数(HWI:hw/bw),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肌酸激酶(CK)蛋白表达的变化,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观察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等方法,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BRRQ能剂量依赖性降低京津冀地区雾霾所致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脏损伤的HWI,对血浆中IMA、MDA含量的增加和SOD活性的降低、MDA含量的增加,及对心肌CK蛋白表达的升高,BRRQ均具有一定的逆转作用。能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其中BRRQ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地奥心血康效果相近。表明了本研究中的BRRQ对鼠雾霾所致大鼠心脏损伤具有逆转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拮抗了p38α-MAPK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42例,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手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疼痛评分以及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5天的血清CRP情况。结果:1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相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较均有所升高,第5天的血清CRP都有所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能够改善患者血清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9.
利用溴甲酚紫染色法和发酵测酶活的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酯酶高产菌株ZM1。对ZM1进行形态特征及5.8SrDNA基因两侧的内转录间隙进行序列分析推测该菌株为灰绿犁头霉(Absidia glauca Hagem)。经过紫外诱变处理,得到1株正突变株ZMM1,在适合条件下,酶活达到58.76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04.3%。传代实验表明ZMM1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0.
转换分析是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人骨年龄鉴定新方法,具有综合多种年龄标志物、不受参考样本影响、适用于老年个体等优势。本文将其用于陕西洛川月家庄墓地人骨年龄鉴定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构建出的人群死亡年龄结构、生存过程有显著差异:转换分析得到的最高寿命、平均死亡年龄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更多个体可存活至中老年。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年龄差值受样本保存状况、年龄阶段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别。转换分析是人骨年龄鉴定方法的重大创新,使鉴定过程标准化、鉴定误差定量化。未来需使用一些年龄已知的个体开展更多验证研究,以评估该方法对我国人骨样本的适用性及不同软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