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小菜蛾碱性磷酸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man设计简并引物,通过反转录一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克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抗性、敏感种群中可能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t)抗性相关的碱性磷酸酶基因。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扩增条带与预期片段长度一致,阳性克隆经测序获得了403bp的基因片断。经blast比较得出所克隆基因属于碱性磷酸酶基因。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种群中该基因片段有18个碱基发生变化,有1个氨基酸发生替换(缬氨酸转变为苏氨酸)。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小菜蛾全基因结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在控制条件下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在白菜、大葱、甘蓝和豇豆上的生命表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在4种寄主植物上均为5个龄期。幼虫和蛹在大葱上的发育历期最长,在白菜上最短。甘蓝叶片饲养的甜菜夜蛾生殖力最高,单雌产卵量为1015.8粒,豇豆叶片上饲养的生殖力最低,为496.1粒。甜菜夜蛾在甘蓝上的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最高,分别为0.237和287.82,在大葱上最低,分别为0.172和173.90。在大葱上甜菜夜蛾幼虫存活率较低,在其他3种寄主植物上较高。甜菜夜蛾的特定年龄生殖率在甘蓝叶片上最高,第22天单雌产卵量高达453.6粒。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4种植物中,甘蓝是甜菜夜蛾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93.
【目的】明确拉萨地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的生物学特性和田间动态规律。【方法】建立了该种群的两性生命表,采用黄板诱集成虫的方法调查了日光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的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该种群西花蓟马成虫前期总发育历期为12.54 d,2龄若虫发育历期为5.62 d,占成虫前期发育历期的44.8%,卵能存活到成虫阶段的概率为0.598。雌虫的平均寿命为27.76 d,雄虫为20.2 d。该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和净增殖率(R0)分别为0.153/d和22.817。在拉萨日光温室番茄上西花蓟马能够周年发生,种群增长呈"单峰"型,6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发生盛期。【结论】拉萨地区西花蓟马的2龄若虫期明显较长,日光温室中西花蓟马的最佳防治适期在4月初。  相似文献   
94.
Wolbachia属共生菌及其对节肢动物宿主适合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生殖组织内呈母质遗传的一类共生细菌。近30多年来,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Wolbachia对宿主生殖方式的调控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Wolbachia对节肢动物宿主的适合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对Wolbachia的宿主分布、存在部位及其对节肢动物宿主种群适合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Wolbachia在该领域的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烟粉虱复合种内共生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粉虱复合种Bemisia tabaci(Gennadius) complex内共生菌的种类可分为5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的初级内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和次级内共生菌,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Wolbachia属细菌,衣原体门(Chlamydiae)衣原体纲细菌CandidatusFritschea bemisiae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类噬胞细菌(Cytophaga-like-organism, CLO)。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烟粉虱初级内共生菌分为2支,一些初级内共生菌和宿主系统发育并不严格一致; 次级内共生菌分为3支,一些次级内共生菌可能存在水平传播或多次侵入的现象。上述5类内共生菌在烟粉虱不同生物型/地理种群内的分布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可能具有独特的初级、次级内共生菌,并且不含有或很少含有Wolbachia属细菌、衣原体纲细菌Candidatus Fritschea bemisiae以及类噬胞细菌(CLO)。最后探讨了不同内共生菌对烟粉虱宿主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6.
在室内持续用多杀菌素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进行抗性汰选,获得抗性倍数达到11 999倍的极高抗品系。该抗性品系对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3 718和84倍,对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敏感性也有显著下降,交互抗性倍数分别为3.33和2.28倍,对虫螨腈无明显交互抗性。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多功能氧化酶的活力与敏感品系均无显著差异,推测抗性可能与靶标位点的敏感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7.
一株产木聚糖酶的黑曲霉固态发酵产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选育产木聚糖酶活力高的黑曲霉菌株,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通过木聚糖酶解木聚糖产生透明圈的方法,筛选产木聚糖酶菌株,测定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玉米芯与麸皮的比例、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添加氮源对产酶的影响。进行了作用温度、pH值、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试验,以及酶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的试验。结果:从自然界筛选得到一株产木聚糖酶的黑曲霉菌株,通过对固态发酵培养条件优化,最终产酶水平达到了5500u/g固体干曲。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是45℃、最适作用pH值4.8,是一种偏酸性酶。该酶在45℃以上的温度保存会使酶活力迅速丧失,Mg^2+、Z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Mn^2+、Cu^2+、Hg^2+则完全抑制酶的活性。结论:选育的黑曲霉菌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培养条件简单。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与比较烟粉虱Bemisia tabaci 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Capsicum annuum植株上对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 ToCV)的传播差异,解析媒介昆虫-病毒-寄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为田间辣椒上ToCV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及ToCV cDNA侵染性克隆,对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获取和传播ToCV的能力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在健康和携带ToCV辣椒植株上的取食偏好。【结果】在感染ToCV的辣椒植株上接虫后96 h内,烟粉虱MEAM1和MED成虫体内病毒积累量逐渐增加,MED成虫获毒速度和病毒积累量均大于MEAM1成虫的,MED成虫获毒量是MEAM1成虫的1.74倍;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的传毒量明显高于MEAM1成虫,传毒量平均相差9倍,且MED成虫传毒率比MEAM1成虫高29%。MEAM1和MED成虫对健康和感染ToCV的辣椒植株的取食偏好相似,都明显倾向于取食被ToCV侵染的辣椒植株。【结论】烟粉虱MED成虫在辣椒植株上获取、传播ToCV的能力均高于烟粉虱MEAM1成虫,这也是ToCV在我国大面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廖文宇  吕卓鸿  张友军  杨中侠 《昆虫学报》2022,65(11):1547-1564
作为最成功的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剂已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约80年。Bt由于其特异性强、安全高效的特点而得到广泛、成功的应用,极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长期使用,一些靶标害虫逐渐对Bt产生抗性。本文对昆虫体液免疫及昆虫Bt抗性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已有研究认为害虫对Bt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是毒素激活受阻及(或)毒素受体突变或减少。然而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的Bt抗性还与其免疫系统,特别是与Toll, IMD和proPO-AS等体液免疫通路有关。由此,本文对昆虫体液免疫系统参与昆虫Bt抗性形成的主要通路进行了归纳和推论。IMD免疫通路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昆虫Bt抗性,或可能通过多种免疫反应对抗因中肠组织被Bt破坏而引起的败血症,并通过JNK信号通路促使中肠组织愈合,进而提高其对Bt的抗性。从体液免疫系统切入研究,可能成为深入探索昆虫Bt抗性机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0.
杀虫剂分子靶标:γ-氨基丁酸A型受体(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友军  张文吉 《昆虫知识》1996,33(5):315-317,286
4与GABAA受体变异有关的神经不敏感性抗性机理多氯环烷烃类杀虫剂的长期使用,选择了大量的抗性害虫种群。已报道的504种抗性害虫中,该类杀虫剂的抗性种群占57.7%,共291种[24]。神经不敏感性是该类杀虫剂最重要的抗性机制之一,神经敏感性降低单个抗性机制即可使黑尾果蝇对狄氏剂产生4270倍的高抗性[19]神经不敏感性抗性机制的分子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GABAA受体数目的变异和受体的质变。Matsumra(1987)等[25]报道抗环戊二烯类的蜚蠊品系受体密度显著减少,与二氢苦毒宁的亲和力仅为敏感品系的1/10Tauaha(1987)[26]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