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研究TLR7通路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Fas-/-MRLlpr/lpr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5周龄MRLlpr/lpr小鼠骨髓提取DC体外培养,以TLR7激活剂咪喹莫特处理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0、MHCⅡ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0。结果咪喹莫特处理后,树突状细胞表面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Ⅱ和CD80分子均降低,分泌的IFN-γ、TNF-α和IL-10均明显增加。结论 TLR7通路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小鼠MRLlpr/lpr小鼠DC抗原呈递能力,具有影响免疫应答作用。  相似文献   
93.
人工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与生物环境安全问题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相互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是其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人工纳米材料释放进入到水体中后对生物膜细菌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净污活性等的毒性效应,分析了人工纳米材料对生物膜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探讨了生物膜对人工纳米材料的吸附作用及机理,为深入研究人工纳米材料与生物膜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CS)在兔软骨修复过程中对于IL-1β、TNF-α和TGF-β及血液中钙磷含量的影响。方法:36 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6 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分子量CS低剂量组、低分子量CS 高剂量组、高分子量CS低剂 量组、高分子量CS高剂量组,每组6 只。通过在实验兔股骨髁关节面部位,钻出直径3mm,深度3mm的缺孔,造成其关节软骨的 缺损。术后次日给予药物进行灌胃,每日1次,5 周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关节液中IL-1β、TNF-α和TGF-β的含量,同时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盒来测定兔血清中钙,磷含量。结果:低分子量CS 和高分子量CS都能够减少关节液中炎性因 子的含量和增加TGF-β的含量,且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低分子量CS 与高分子量CS相比效果较好 (P<0.05);而高低剂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予CS的组别,其血清中的钙磷含量相对较少(P<0.05),但都高 于对照组。结论:高、低分子量的CS都可以增加TGF-β的含量,降低IL-1β、TNF-α和血清中钙、磷的含量。而对于软骨修复,这可 能是通过对上述因子的影响,从而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安徽猪源非伤寒沙门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猪源非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方法应用标准K-B纸片法对100株沙门菌进行耐药检测,并分析其多重耐药性。结果分属B、E1、E4和F四个血清群的100株非伤寒沙门菌总耐药率为72%,其中B群耐药率为82.35%,E1群为44.44%,E4群为84.62%,F群为100%;72株耐药菌株中有52株为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其中B群多重耐药率为64.29%,E1群为75%,E4群为45.45%,F群为100%;多重耐药谱是强力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结论安徽地区猪源非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程度严重,该地区养猪业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应加强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96.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雄性生殖系干细胞,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上,既具有自我更新潜能,又具有定向分化潜能,是自然状态下出生后动物体内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进行自我更新并能将基因传递至子代的惟一成体干细胞。根据国内外最新相关进展,系统评述了猪SSCs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及移植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97.
Ⅰ期临床试验主要关心药物的毒性,目的是在给定的剂量水平中寻找最大耐受剂量(MTD).本文提出了基于药物毒性反应等级的up-and-down自适应设计,调查了该设计在各种变化的剂量一毒性关系下的运作特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对提高建议MTD的精确度,以及保护病人,防止病人暴露在较高毒性剂量下方面,对Ⅰ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实现了有意义的改善.  相似文献   
98.
NADC30-lik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可以造成怀孕母猪的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NADC30-like谱系PRRSV已成为国内的优势流行毒株。【目的】研制针对NADC30-like谱系PRRSV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方法】将PRRSV NADC30-like毒株编码GP5蛋白开放阅读框5(open reading frame 5,ORF5)、ORF6(编码M蛋白)分别连接至pFastBacTMDual载体P10和PH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获得穿梭质粒pFB-30-ORF5及pFB-30-ORF6,酶切鉴定后,将ORF6基因插入到穿梭质粒pFB-30-ORF5 PH启动子下游,构建穿梭质粒pFB-30-ORF5-OPF6。将上述3种穿梭质粒分别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及PCR鉴定重组杆粒。再将获得的重组杆粒转染至SF9昆虫细胞,发现细胞病变后收获病毒液,继续盲传3代,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是否有病毒样颗粒。用第3代病毒液感染SF9细胞后,分别用GP5蛋白、His-tag、Flag-tag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通过免疫电镜、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3种穿梭质粒pFB-30-ORF5、pFB-30-ORF6和pFB-30-ORF5-OPF6,酶切鉴定正确。通过蓝白斑筛选及PCR验证后获得重组杆粒,分别命名为Bacmind-30-ORF5、Bacmind-30-ORF6和Bacmind-30-ORF5-ORF6。重组杆粒感染SF9细胞120h时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收获病毒液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大小为50nm左右呈现球形结构的VLPs。免疫电镜可以观察到胶体金颗粒结合在VLPs周围;IFA结果显示实验组均出现了明显绿色的特异性荧光灶;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3种VLPs均出现特异性条带,并与预期大小一致。【结论】制备了3种NADC30-like谱系PRRSV的病毒样颗粒,为针对PRRSV新谱系流行株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大麦黄矮病毒 (BYDVs)是一种由蚜虫专化性传播的循回非增殖型单链正义RNA病毒 ,是黄症病毒属 (Luteovirus)的代表成员。BYDVGAV是我国的主流株系之一 ,它与美国的BYDVMAV有较强的血清学关系 ,但美国的MAV仅由麦长管蚜传播 ,而我国的GAV除麦长管蚜传播外 ,还可由麦二叉蚜传播[1,2 ] 。近年来 ,有关麦蚜传播病毒专化性的研究已成为BYDV的研究热点[3 ] 。BYDV病毒的传播涉及病毒粒子表面成分与蚜虫体内专化性受体的相互作用 ,BYDV病毒粒子表面主要成分是CP ,另外一个次要成分是通读蛋白 (…  相似文献   
100.
阳小成  阿舍小虎  苗原  刘银占 《生态学报》2016,36(17):5371-5378
采用土壤二氧化碳(CO_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不同放牧模式(全年禁牧、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和自由放牧)下川西北高寒草甸的土壤呼吸进行监测,比较了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和温度敏感性。研究发现:1)放牧模式可以改变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变化。禁牧、夏季放牧以及自由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在季节上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而冬季放牧样地的土壤呼吸最大值与前者相比明显向后推迟;2)放牧模式并不改变高寒草甸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但对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不同;3)不同放牧模式可以改变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Q_(10))。不同放牧模式下土壤呼吸Q_(10)值大小依次为:禁牧1a(8.13)冬季放牧(7.49)禁牧3a(5.46)夏季放牧(5.20)自由放牧(4.53)。该地区土壤呼吸的Q_(10)值均明显高于热带和其它温带草地土壤呼吸的Q_(10)值。结果表明,放牧模式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在生长季节无放牧干扰的高寒草甸可能比放牧干扰的高寒草甸释放出更多的CO_2到大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