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甘肃小陇山油松与柴胡栽培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细菌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群落组成、数量及多样性能够反映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不同植被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健康状况,对实现植被管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小陇山移栽至耕地(耕地前期种植柴胡)后生长4年的人工油松苗(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土地和长期种植柴胡(Bupleurum chinense)土地的表层土壤(0—30 cm)为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种人工植被下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群落组成和丰富度,并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不同植被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油松地土壤细菌群落均匀度明显小于柴胡地土壤。2)所测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的37个门,84个纲,168个目;其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且油松地土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富度显著低于柴胡地土壤(P 0. 05),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富度却显著高于柴胡地(P 0. 05);主要的优势菌纲为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但各优势菌纲的丰度在两个植被土壤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富度与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富度与全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RDA分析发现,碱解氮和全氮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最主要因子。可见,油松和柴胡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不大,但油松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物种分配较柴胡地集中,且优势细菌门中的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在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同时,碱解氮和全氮含量是影响2种植被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这些结论为了解小陇山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供理论,也为当地进行人工油松苗的种植、经营及土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且预后差。mi R-21可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多种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侵袭迁移相关的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i R-2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是一个潜在的肺癌诊断与转移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生长的影响,对从广东省镇海水库分离的2株拟柱孢藻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组合,及不同氮源条件下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光强下,拟柱孢藻N1和N8藻株的生长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均在28℃高光强下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而N8藻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要高于N1藻株。拟柱孢藻N1和N8在各硝态氮浓度下均能正常生长,但仅能在中低浓度的铵态氮和尿素氮中生长,高浓度(128~247 mg L–1)的铵态氮和尿素氮会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在3种氮源下,N1藻株的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N8藻株,这说明N1藻株对不同氮源的利用能力要高于N8藻株。因此,广东省的拟柱孢藻具株系多样性,喜好高温,适应较宽的光照范围,并可利用多种氮源用于生长,这可能是该地区拟柱孢藻水华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
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技术,从北京和美国加州的有机磷杀虫药剂抗性库蚊复合品系中分离出一条49kb的酯酶基因扩增片段。该片段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扩增单元,也是迄今分离出的最大的一条昆虫酯酶基因扩增片段,扩增基因结构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本文还重点讨论了DNA大片段的制备方法和脉冲电场电泳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95.
乔传令 Raym.  M 《昆虫学报》1996,39(3):225-232
在库蚊Culex pipiens品系中,非专一性酯酶的过量产生是对有机磷杀虫药剂抗性的普遍机理。酯酶基因位于紧密连锁的A和B座位上。现已知所有酯酶B的过量产生都是基因扩增的结果。为了确定不同国家库蚊品系的酯酶B1的过量产生是否都是相同DNA单基因型扩增的结果,我们构建了酯酶B1结构基因扩增区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了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发现不同地理位置的酯酶B1库蚊,如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波多黎各岛、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中国北京,都有着相同的单基因扩增,但在扩增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无论在美洲或亚洲,凡是酯酶B1扩增的库蚊都为同一个起源,之后经迁移而传播到各地;同时发现酯酶B1扩增的库蚊与酯酶A2一B2扩增的库蚊相比,其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酯酶B1扩增的库蚊仅仅限于美国、加勒比和中国的一些地区,而酯酶A2-B2扩增的库蚊则广泛地分布于美国、加勒比、亚洲、非洲、太平洋各岛及欧洲等地。  相似文献   
96.
以二倍体绿色草莓(Fragaria viridis Duch.)为父本、八倍体栽培草莓‘房香’(F.×ananassa‘Fusanoka’)为母本杂交所得的五倍体草莓(株系代号:FxLs-11-37,2n=5x=35)及其染色体加倍而成的十倍体(株系代号:A3,2n=10x=70)草莓为试材,观察记载其部分农艺性状、SPAD值以及净光合速率,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草莓染色体加倍后叶片蛋白质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电泳图谱。结果表明:(1)与五倍体FxLs-11-37相比,十倍体A3的株型明显矮化、植株冠径变大、叶长叶宽增大、叶片增厚以及叶色浓绿,其叶片的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FxLs-11-37。(2)通过PDQuest软件对图谱分析表明,两者在等电点4~7、分子量14.4~66.2kD范围内蛋白质斑点分布最多,可识别的总蛋白质斑点数超过700个,其中蛋白质表达差异水平在1.5倍以上的有18个,2.0倍以上的有4个。利用MALDI-TOF-MS/MS质谱技术鉴定了这4个差异蛋白质,分别是草莓主要过敏原a 1-E、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1、叶绿体硫辛酰基合酶1、NAD(P)H脱氢酶(醌)FQR1类似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主要与抗逆、mRNA转运、物质与能量代谢相关。荧光定量PCR对上述4个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检测表明,与蛋白质表达差异的趋势一致。该研究获得了草莓染色体加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深入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7.
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3D聚合酶作为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在病毒基因组转录及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3D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鲜有研究。酵母双杂交实验是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成熟有效的方法。本文将3D基因克隆至pGBKT7载体,构建了用于酵母双杂交实验的诱饵质粒,鉴定正确后转化酵母细胞AH109,依次检测了3D蛋白的表达、细胞毒性和自激活能力,结果表明3D基因可在AH109菌株中表达,对后者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融合蛋白具有自激活能力。进一步构建一系列含3D蛋白截短体的诱饵质粒,通过自激活实验界定了3D的最小转录激活域(1~94aa),为后续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3D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气候变化导致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普遍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壤养分降低、植被覆盖度减少、生产力下降。外源氮素添加是促进退化草原尽快恢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对那些退化较为严重的草原。该研究选取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不同退化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的草原群落,于2014–2015年开展连续两年的氮素添加实验,设置对照(不添加)、低水平(5.0 g N·m^(–2)·a^(–1))、中水平(10.0 g N·m^(–2)·a^(–1))和高水平(20.0 g N·m^(–2)·a^(–1))4种氮素添加处理,探讨退化草原群落生产力在恢复过程中对不同水平氮素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1)高、中水平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轻度退化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1%、51.6%,氮素各水平添加对中度、重度群落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高、中水平氮素添加显著提高了轻度退化群落中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1%、47.7%,而多年生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7.4%、42.1%,但中度和重度退化群落各功能群生物量的响应不显著;(3)三种水平氮素添加对轻、中、重度退化群落物种丰富度在试验期间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有助于提高轻度退化草原中多年生根茎型禾草的生物量,进而提高群落的生物量,但多年生杂类草会被逐渐替代,导致生物量降低,可见施氮对草原恢复的影响取决于草原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99.
100.
植物对热刺激的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