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鸟类的生殖内分泌主要受光周期调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鸟类生殖内分泌轴(HPG)分泌节律适应温度变化的可塑性及个体间变异则决定了种群适应气候变化的微进化潜能。以黄体生成素(LH)为指标研究了红嘴相思鸟HPG轴分泌节律的温度可塑性及个体间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升高可引起红嘴相思鸟LH分泌活动。(2)高温组和低温组红嘴相思鸟血浆LH水平均存在个体差异,高温组的个体间变异总体上大于低温组。一些个体具有较大的HPG轴可塑性,能够提前分泌LH。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条件下,红嘴相思鸟HPG轴活动具有提前的可能性,且种群内存在个体间差异,一些个体可提前启动生殖,进而适应可能出现的环境变化。为探讨鸟类适应气候变化的微进化潜能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2.
向日葵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利用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利用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概念及原理研究了高密度一年生草本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种内竞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其个体大小不成线性关系,说明种群内不同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竞争属于非对称竞争。植株的氮素损失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个体较大的植株具有较高的氮素输入率和较低的氮素输出率,因而具有较高的氮素净增加值。植株的氮素生产力(NP)和氮素平均滞留时间(MRT)均与植株个体大小呈正相关。较大的植物个体具有较高的NP和较长的MRT,由于NUE为NP和MRT二者的乘积,因而较大个体植株的NUE高于个体较小的植株。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的NP和MRT之间不存在协衡关系。氮素回收效率(NRE)与植株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在个体水平上,较大的植株个体具有较高的NUE与其较高的NRE有关。种群内植株个体对土壤氮素的非对称竞争主要由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不同所致。因此,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概念不仅适用于研究种间的养分利用策略,对于种内不同植株的养分策略研究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93.
微尾鼩冬季肥满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野外捕获 2 2 2号微尾标本进行肥满度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生境肥满度差异不显著 ,雌雄微尾肥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 ,不同年龄组间肥满度差异显著 ,未成年个体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 ;冬季各月份肥满度与种群数量呈负相关 ,r =- 0 96 4 6 <0 ,P <0 0 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4.
采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藻类食物的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及卵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种类和浓度对红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体积及卵体积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食堕种空中,种群增长率以小球藻组最小,栅藻组最大;个体体积以小球藻组最小,栅藻组和混合藻组问无显著差异.种群增长率(Y,d^-1)与食物浓度(X,×10^6cells·ml^-1)间呈曲线相关,两者间的关系符合方程:y=-0.0040x^2+0.0409X+0.447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当浓度分别高于或低于6.0×10^cells·m1^-1和3.0×10^6cells·ml^-1时,轮虫个体体积和卵体积均分别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中国汉族女性长骨推断身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张继宗 《人类学学报》2001,20(4):302-307
本文通过对中国汉族女性69副已知生前确切身高的四肢长骨的测量,研究了中国汉族女性四肢长骨推断身高的方法,建立了中国汉族女性上、下肢骨推断身高的一元回归方程,二元回归方程及三元回归方程。首次提出了中国汉族女性长骨推断身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锐齿栎森林生态系统主要营养元素的层次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标准地 -标准木 -分层切割法和破坏性取样化学分析法 ,在林分器官、个体、群体和系统 4个水平上测定了秦岭锐齿栎林的生物量、营养含量和积累量。结果显示 :光合器官N、P、K和 Mg含量季节变化是从展叶到落叶逐渐下降 ,Ca则相反。枝内 N、P、K含量随枝径增加明显下降 ,Ca、Mg含量变化有所不同。树干木质部和树皮 N、P、K、Ca和 Mg含量与树干圆盘高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或正相关。根系 N、P、K、Ca和 Mg含量随根径的增加呈显著的降低趋势。 69年生锐齿栎林木生物量为 1 2 35.782 kg,营养积累量为 1 4.498kg,林木不同器官的生物量、营养含量和积累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叶和皮在林分营养积累和分配中具有重要意义。2 6年生锐齿栎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 1 95.7998t· hm- 2 ,营养总贮量达 390 .1 739t· hm- 2 (包括 0~ 60 cm土壤 ) ,土层占总量的 99.39% ,各层次营养积累量排序为 :土壤层 乔木层 枯枝落叶层 >灌木层 >草本层。 2 6年生锐齿栎林营养年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分别为 334、374、1 38.870和 1 95.50 2 kg· hm- 2 ,且各元素的循环情况各不相同 ;林分平均归还率为0 .585,各元素的归还率不同 ,林分吸收的营养元素多一半归还予林地。  相似文献   
97.
以浓度分别为 3 0× 10 6、 6 0× 10 6、 9 0× 10 6和 12 0× 10 6cells/mL蛋白核小球藻 (Chlorellapyrenoi dosa)为食物 ,在温度为 (2 5± 1)℃下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的 3个地理品系的角突臂尾轮虫 (Brachionusangularis)种群的增长、个体和卵的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地理品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和卵的体积均有显著影响。同一食物浓度下 ,广州品系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芜湖品系的个体和卵体积最大 ;同一品系中 ,当食物浓度为 9 0× 10 6cells/mL时轮虫有较大的种群增长率。各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均呈曲线相关 ,但种群增长率达最大时所需的食物浓度在各品系间存在着差异。在食物浓度和品系两因素中 ,品系对轮虫个体体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以蛋白核小球藻为食物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食物浓度对角突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个体大小和卵大小均有极显著影响 .其中 ,轮虫种群增长率与食物浓度间呈曲线相关 ;当食物浓度为 8.2 4 5 3× 10 6cells·ml-1时 ,种群增长率达最大值 0 .6 0 85d-1;在所研究的食物浓度范围内 ,轮虫个体具有随食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轮虫卵体积在中等食物浓度范围 (6 .0× 10 6~ 9.0× 10 6cells·ml-1)时较大  相似文献   
99.
 增加有效分蘖数被认为是提高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小麦种群在生长进程中也会形成大量的无效分蘖,存在“生长冗余”。研究了覆膜栽培对两个春小麦种群中无效分蘖比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并从植物个体大小不整齐性和生活史策略的种群生态学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与露地对照相比,覆膜栽培能显著提高春小麦产量(+38.5%);产量的提高源于地上部分生物量(+44.7%)的显著增加。但是, 覆膜种群的繁殖分配(穗重/地上部分生物量,-5.2%)和收获指数(-4.5%)显著降低;在几个主要生  相似文献   
100.
岩白菜(虎耳草科)不同海拔居群的繁殖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资源分配策略是植物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植物用于繁殖的相对资源比例(即繁殖分配)与植株的生活史特征、个体大小及植株的生境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藏东南色季拉山一个阴坡上海拔4200m~4640m范围内6个不同居群的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岩白菜(Bergenia purpurascens)的繁殖分配特征,结果发现:(1)繁殖器官生物量、营养器官生物量、地上部分总生物量、花数目、花序轴长度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而叶数目随海拔变化不大,繁殖分配值则先降低后升高,转折点在林线过渡带(海拔4400m)处;(2)各居群(海拔4300m居群除外)营养器官生物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均显著正相关,而营养器官生物量与繁殖分配则负相关,但各居群的显著性不同;(3)各居群繁殖器官生物量与植株个体大小(营养器官生物量)呈不同程度的异速增长,而繁殖分配则与植株个体大小负相关;(4)各居群植株都存在一个繁殖所需的个体大小阈值,而且这一阈值在林线以下区域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在林线以上区域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并不是影响岩白菜繁殖分配策略的唯一生态因子,不同居群的生境状况和植株个体大小都与其资源分配策略密切相关,高山地区林线的存在对植物资源的权衡方式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