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4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蜘蛛在茶园的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不同生境条件和管理方式的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差异和多样性变化,于2011年3月份—2011年10月份,运用振落承接和过筛法对3种不同类型茶园的蜘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组成:3种类型茶园蜘蛛群落在科、属、种的组成及个体数量上,均表现为有机茶园高,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低,且在物种数和个体数存在显著差异。管巢蛛科和狼蛛科是3种类型茶园的优势类群,球蛛科、跳蛛科、狼蛛科、皿蛛科的物种优势度大于10%。(2)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多重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普通茶园最低,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3)多元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茶园蜘蛛群落组成与普通茶园差异较大,无公害茶园与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差异较小;3种类型茶园的茶丛蜘蛛群落个体数、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地表,且表现为机茶园多,无公害茶园次之,普通茶园最少。蜘蛛的功能群采集发现,在3种茶园中结网蜘蛛少,而主要是游猎蜘蛛。(4)不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园,因其周边生境结构复杂(竹林、小灌木及杂草),植被丰富,形成植被缓冲带,改善了茶园小气候环境,增加了茶园土表覆盖度,可明显提高茶丛和地表游猎蜘蛛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条件好、干扰少的有机茶园中的蜘蛛物种数量、群落多样性明显高于受损生态系统和人为干扰强的普通茶园。  相似文献   
81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热射病大鼠模型ET21、VWF、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个6只,建立热射病大鼠模型后分为模型组、常温组、常温bFGF组、降温组、降温bFGF组,建模后0 h、2 h,比较不同级别生命征、血管功能因子。结果:建模后0 h,模型组Tr、HR、RR、MAP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建模后2 h,常温bFGF组、降温bFGF组明显低于常温组、降温组,降温组、降温bFGF组明显低于常温组、常温bFGF组(P0.05)。建模后0 h,模型组ET21、VW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VEGF含量明显低于热空白组(P0.05);建模后2 h,常温组ET21、VWF明显升高,VEGF明显降低,常温bFGF组、降温组、降温bFGF组ET21、VWF明显降低,VEGF明显升高(P0.05);降温组、降温bFGF组ET21、VWF明显低于常温组、常温bFGF组,VEGF明显高于常温组、常温bFGF组(P0.05);常温bFGF组、降温bFGF组ET21、VWF明显低于常温组与降温组,VEGF明显高于常温组与降温组(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助于改善热射病大鼠生命体征,调节血管功能因子含量,提高热射病大鼠预后。  相似文献   
813.
端粒酶反转录功能区基因的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14.
半湿法分离提取半乳甘露聚糖型植物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叙述了半湿法分离提取植物胶的生产方法,工艺特点以及原料要求。  相似文献   
815.
高等植物己糖激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糖激酶(HXK)具有催化己糖磷酸化的作用,是植物体呼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HXK在植物的糖感知和糖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GenBank已登录28种高等植物的HXK同源基因,其在不同物种中均以多基因家族形式存在。HXK基因家族多数成员包括9个外显子,编码492-522个氨基酸。HXK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植物HXK家族成员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少数成员存在于细胞质、叶绿体和质体基质中。植物HXK基因家族大部分成员在不同器官或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HKL3和水稻(Oryza sativa)OsHXK10仅在花中表达。高等植物部分HXK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还调控植物激素信号转导以及调节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应用MEGA 4.0软件对18个物种HXK基因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HXK基因序列聚为7小支,聚类关系能反映不同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816.
水貂粪便中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TPY培养基,从健康水貂的粪便中分离培养、筛选出2个肠道菌株。方法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培养出的2株菌株为双歧杆菌,其中1株为长双歧杆菌,另1株为青春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对氯霉素极其敏感,对阿米卡星耐药。结论本实验为毛皮特种经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17.
涂玉  尤业明  孙建新 《生态学杂志》2012,23(9):2325-233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西省灵空山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样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凋落物处理包括: 剔除凋落物(N)、叶凋落物加倍(L)、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氮添加量分别为0(N0)、5 g·m-2·a-1(N1)和10 g·m-2·a-1(N2).结果表明: 剔除地表凋落物且无氮添加时,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处理间对SO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其活性(MR)的变化范围依次为: 262.42~873.16 mg·kg-1、73.55~173.85 mg·kg-1和2.38~3.68mg·kg-1·d-1.MBC、MBN和MR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氮添加对MBC、MBN和MR均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处理对MR影响显著,表现为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的MR最高,叶凋落物加倍处理次之,剔除凋落物处理最低,而对MBC和MBN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表现出交互作用.短期的氮添加处理和森林地表凋落物变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818.
研究长期饥饿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种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31.86?1.47g)的草鱼,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对照组和饥饿组),每组三个平行,饥饿处理15、30、45和60d,测定饥饿对头肾和脾脏中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活性、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活性、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饥饿胁迫的影响,草鱼鱼种自然杀伤性细胞在脾脏和头肾中的杀伤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在饥饿15d、45d、60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饥饿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饥饿30d以后,维持恒定。由此可见,长时间的饥饿胁迫降低了草鱼鱼种的免疫力。相比较而言,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在评价鱼类的免疫状况时比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819.
研究了长期饥饿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特异性免疫水平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31.86±1.47)g的草鱼,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对照组和饥饿组),每组3个平行,饥饿处理15、30、45和60 d,测定饥饿对草鱼头肾和脾中自然杀伤(NK)细胞的杀伤活性、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活性、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饥饿胁迫的影响,草鱼自然杀伤性细胞在脾和头肾中的杀伤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血清和肝胰脏中溶菌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在饥饿15、45、6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饥饿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饥饿30 d以后,维持恒定。由此可见,长时间的饥饿胁迫降低了草鱼的免疫水平。相比较而言,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在反映鱼类免疫状况时比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可能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82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NAFLD和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A组),单纯NAFLD患者100例(B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C组),并选取同期来该院检查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hemerin、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肝功能、炎症因子、应激反应指标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分析血清chemerin水平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按照A组、B组、C组以及对照组的顺序,患者血清chemerin、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空腹血糖、胰岛素及HOMA-IR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hemerin水平与血清ALT、AST、MDA、CRP、TNF-α、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HOMA-IR水平呈现正相关,与SOD、GSH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hemerin水平可通过对胰岛素抵抗、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等机制进行调节,参与NAFLD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并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为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