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1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检测微胚乳玉米非胚部位(胚乳)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的活性结果表明:微胚乳玉米的非胚部位(胚乳)中ADPG.PPase活性在授粉后21-28d达到峰值,而对照的玉米品种‘高油115’的ADPG—PPase活性在授粉后14-21d达到峰值,滞后约7d。‘高油115’非胚部位(胚乳)中ADPG—PPase活性最大值极显著高于微胚乳玉米,其单粒ADPG—PPase活性最大值为微胚乳玉米的2.2-3.6倍,其每克干重ADPG—PPase活性最大值则为微胚乳玉米的2.4—3.8倍。  相似文献   
82.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其与籽粒质地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普通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4种类型玉米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含量,分析这些营养物质与角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期间4种类型玉米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总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爆裂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始终最高(4.7%-23.1%),甜玉米(1.4%-4.6%)和糯玉米(2.3%-4.9%)的始终较低;甜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一直最低(15.7%-35.5%),除授粉10d以外,糯玉米的支链淀粉含量一直最高(65.5%-69.8%);甜玉米总淀粉含量始终最低(17.1%36.1%)、总蛋白含量(15.2%-26.9%)和授粉30d后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4.2%-17.6%)。高蛋白含量可能是爆裂玉米和甜玉米角质率高的原因,糯玉米的角质率低可能与支链淀粉含量高和蛋白积累少有关。  相似文献   
83.
昆虫中肠对Bt原毒素活化与对活化毒素降解的变化被认为是害虫对Bt产生的机制之一,研究比较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中肠液、BBMV蛋白酶的活性,通过SDS-PAGE分析2种昆虫对原毒素的活化速度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速度。2种昆虫的中肠液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BBMV蛋白酶活性,中肠液与BBMV均能迅速活化原毒素并继续降解活化后的毒素,与中肠液相比,BBMV对原毒素的活化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均慢于中肠液,甜菜夜蛾对毒素的活化与降解又慢于棉铃虫。另外,还测定抑制剂对中肠液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抑制剂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相应酶活性的抑制表现出相同的趋势,TLCK对丝氨酶蛋白酶具较好的抑制作用,而PMSF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次之,TPCK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4.
1%蛇床子素粉剂对三种储粮害虫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蛇床子素粉剂在5种处理浓度下对3种储粮害虫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rici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 Motschulsky和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0.5mg/kg(蛇床子素:粮食)浓度处理粮食,7d后,粮食中谷蠹、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78%、100%、86.70%,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虫磷和谷虫净。将药剂处理4个月后的粮食进行接虫试验,15d后谷蠹和玉米象的防治效果仍可达100%,达到储粮害虫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85.
为了确定水菖蒲(Acorus calamus)活性成分β-细辛醚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的熏蒸活性,研究β-细辛醚对玉米象不同虫态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β-细辛醚对玉米象4种虫态都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其中对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好,其次是卵,幼虫和蛹对β-细辛醚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以质量浓度为200μL/L熏蒸卵120h后,卵的死亡率达到了99.09%。对幼虫和蛹的熏蒸作用不明显。对成虫熏蒸120h后,LC50为17.82μL/L。  相似文献   
86.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 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 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取食Bt玉米后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发生了明显的病变。取食Bt玉米12 h后中肠细胞开始病变, 首先微绒毛脱落、内质网开始肿胀, 24 h后内质网肿胀、增多, 杯状细胞杯腔增大, 48 h后微绒毛大量脱落, 细胞开始空泡化, 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 细胞空泡化程度加剧, 在感染前期细胞间的病变程度差异较大。微绒毛脱落、内质网肿胀断裂是在多数取食Bt玉米的亚洲玉米螟中肠细胞发生的普遍病变。由此表明, 人工修饰的Cry1Ab基因导入到玉米染色体组中所表达的杀虫蛋白可使玉米螟幼虫中肠细胞发生病变, 最终导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87.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高产田和中产田两种地力水平下,利用15N标记法研究了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分配率、利用率和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田适量施氮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过量施氮没有表现出进一步增产效果,其氮肥利用率较低(29 04%).中产田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提高,但氮素利用率却降低.各个器官15N积累量依次为籽粒>叶片>茎>根>叶鞘>穗轴.在高产田,当施氮量超过300kg·hm-2时,玉米籽粒和叶片中积累15N有所下降,而茎和根中积累15N的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产田,随着施N量的增加,籽粒和穗轴积累15N量均相应增加.高产田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以及籽粒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均是施氮300kg·hm-2时最大,施氮450 kg·hm-2则抑制了其活性的增强,而中产田的各个酶活性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8.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赵俊芳  杨晓光  刘志娟 《生态学报》2009,29(12):6544-6551
以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东北三省为例,利用1961~2007年78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玉米生长季温度距平冷害指标,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东北三省各地区春玉米严重冷害受害程度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由于不同地方温度波动幅度较大,区域性的严重冷害发生频率也随之加大;就平均发生频率空间分布而言,1961~2007年严重冷害的平均发生频率表现为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最大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38%),最低值在辽宁南部(4%).(2)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熟性玉米品种可种植界线明显北移东延,早熟品种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中、晚熟品种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3)随着不同熟性玉米品种种植区域北移东延,严重低温冷害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种植风险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89.
玉米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ZmLRRPK1的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亮氨酸重复区的类受体蛋白激酶(LRR-RLKs)在植物对多种信号的响应中发挥作用。应用电子克隆的方法在玉米中克隆了一个LRR-RLKs类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ZmLRRPK1(GenBank接受号为EU873320)。推断的ZmLRRPK1蛋白含有59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6kDa,等电点pI为5.42,具有典型的LRR-RLKs结构域。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在ABA、甘露醇和氯化钠的诱导下,ZmLRRPK1在玉米胚芽鞘中表达并在24 h内保持较高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90.
盐胁迫对玉米叶片叶肉细胞生物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NaCl胁迫对玉米叶肉细胞生物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NaCl胁迫破坏了玉米叶片叶肉细胞生物膜的正常结构,50 mmol·L-1 NaCl处理胁迫下,玉米叶肉细胞核膜,线粒体膜,细胞膜,叶绿体膜,液泡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膨胀,间质片层空间增大,片层紊乱。100 mmol·L-1 NaCl处理胁迫下,质膜,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受到严重的破坏。细胞质膜破坏,破损的叶绿体充斥在细胞间隙中;叶绿体外膜破坏,甚至解体消失,叶肉细胞中充满膜结构,基粒排列方向改变,垛叠层数减少,基粒和基质片层界限模糊不清,有的基粒解体消失,甚至叶绿体完全解体;核膜破坏、解体,核中的染色质高度凝缩;线粒体的数量增多,线粒体膜破坏,脊的数量减少,甚至整个线粒体破损解体;液泡膜破坏;由于各种生物膜的破坏,使细胞内充满许多囊状小泡、多泡体或斑层小体;叶肉细胞发生严重的质壁分离,严重时发生细胞壁断裂;甚至整个细胞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