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85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在东北小兴安岭林区对黑熊冬眠仓的特征和仓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网状排查的方法,调查熊仓111个和未被利用的树洞(26)、岩洞(12),其中树仓72个,地仓36个,明仓3个.结果表明:72个利用树仓和26个未利用树洞的坡度和灌丛盖度差异显著;坡度、灌丛盖度、仓口到地面高度、海拔、树高等因子与利用状况关联紧密;黑熊对树仓周围植被偏好利用针叶林和杂木林,回避阔叶林,对针阔叶混交林生境随机利用;对树仓的洞口有选择性,选择利用只有一个上洞口或侧口的树洞,回避有多个洞口的树洞;而对坡向、坡位、树种、枯树/活树和洞口朝向的利用无选择性.36个利用地仓和12个未利用岩洞的树高和坡度差异极显著,人为干扰距离因子差异显著,其余各项数量型因子差异不显著;树高、坡度、人为干扰距离、灌丛盖度、仓口长和海拔等因子与利用状况关联紧密.黑熊对地仓偏好利用上坡位和中坡位,回避下坡位;对地仓的洞口朝向选择利用仓口朝向阳面的地仓,回避阴面,对洞口朝向半阴半阳面的地仓随机利用.对植被类型、坡向、树种、枯树/活树和树洞/岩洞的利用无选择性.在小兴安岭南坡的带岭林区研究中还发现,当树仓、地仓被火烧过以后,将不再被黑熊利用;但是黑熊并不离开冬眠巢域,而是就地自建巢穴,利用明仓过冬.  相似文献   
82.
张斌  袁晓  裴恩乐  牛俊英  衡楠楠  王天厚 《生态学报》2011,31(16):4599-4608
近年来长江口滩涂湿地高强度的促淤围垦对生物多样性保育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于2006至2010年在南汇东滩进行了水鸟调查,研究围垦后堤内环境的快速演替过程对水鸟的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鸻鹬类、雁鸭类和鹭类三类主要水鸟类群,结果表明鸻鹬类的总数呈严重下降趋势(ANOVA, p=0.009),而雁鸭类和鹭类总数在上升(ANOVA,p=0.015;p=0.00);在种类数量方面,鸻鹬类和雁鸭类差异不显著(ANOVA,p=0.597;p=0.523),鹭类种类数变化极显著(ANOVA ,p=0.00)。同时,通过对水鸟的栖息地选择因子偏好的分析, 发现滩涂减少是鸻鹬类减少的主要因素,而大型鱼塘和芦苇增加是雁鸭类和鹭类增加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提出相应海岸带湿地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3.
对分布于云南西北部的茄参(Mandragora caulescens)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茄参的花期为5月底到6月初,单花持续时间为(9.9±2.8)d,其性表达方式为雌性先熟。有三种昆虫拜访茄参的花,白背熊蜂蜂王是最有效的传粉昆虫,但其访花频率很低;苍蝇和蚂蚁的访花频率较高,但苍蝇传粉效率十分有限;蚂蚁是窃蜜者。授粉实验证明茄参具有部分自交亲和能力,但由于雌性先熟,不具备主动自交能力。人工添加异交花粉显著提高了结实率和结籽数,证明茄参存在花粉限制。茄科的大部分植物是严格自交不亲和的,但茄参族的茄参是自交部分亲和,这和茄科天仙子族的部分成员类似。我们认为这两个独立起源于新世界向欧亚大陆扩散事件的族,各自从自交不亲和向自交亲和转变可能与高山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有关,这种繁育系统的进化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大绒鼠及高山姬鼠体温调节和蒸发失水的日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横断山区同域分布物种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和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的日节律特征,对两种鼠在24 h中4个时间段(04:00~06:00时、10:00~12:00时、16:00~18:00时和22:00~24:00时)的体温和蒸发失水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绒鼠、高...  相似文献   
85.
川西北泡沙参种群根系生长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对川西北地区泡沙参种群根系生物量累积和形态发育过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沙参种群根系生物量累积一般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较高的泡沙参根系生物量累积和形态发育时期可以持续到15~17年生以后,根系采收直径应在1.7cm以上.动物啃食、人为采挖、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与不同海拔各种群的根系生物量累积等有着密切联系,中海拔地区(2800~3300m)人为干扰少,土壤和水热条件适宜,根系生物量和形态发育达到较高水平,适合高产栽培.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的不利环境条件限制了泡沙参根系生长.在进行野生资源保护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泡沙参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努力减少放牧、采挖等人为破坏,有条件的地区应实行分区禁牧、禁采挖,为泡沙参种群恢复和药材品质提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6.
重庆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罗键  高红英  周元媛 《四川动物》2004,23(3):249-256
1996~2004年对重庆市35个县(区、市)进行野外调查采集,结合有关资料记载,重庆市共有爬行动物2目12科38属58种,其中龟鳖目4种,有鳞目蜥蜴亚目12种、蛇亚目42种(含重庆市蛇类新记录3属4种)。建议加强对该市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生境的保护,合理利用爬行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87.
长白山高山冻原植被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魏晶  吴钢  邓红兵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1999-2004
从物种生物量、优势种器官生物量和植被生物量角度,探讨了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3种长白山高山冻原植物中,单物种生物量排序前5种植物分别是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chrysanthum)(159.01kg·hm^-2)、笃斯越桔(Vaccinium jiliginosum var.alpinum)(137.52kg·hm^-2)、高山笃斯(Vaccinium uliginosum)(134.7kg·hm^-2)、宽叶仙女木(Dryas octopetala var.asiatica)(131.5kg·hm^-2)圆叶柳(Salix rotundifolia)(128.4kg·hm^-2).它们是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的优势种.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和地下与总生物量之比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植被生物量随海拔升高。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植被生物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平均生物量为2.21t·hm^-2,对调节长白山小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固定大气CO2起着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对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海南重楼(Paris dunniana Lévl.)种群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生存环境条件及种群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尖峰岭林区,只有35%的被调查沟谷生境存有海南重楼个体,大多数生境个体不足3株,平均种群密度仅为3.2 株*km-2,小群聚株间距大(3~30 m),种群联系程度低,呈孤立的分散状态.81%的调查个体株高低于100 cm,而低于80 cm的个体占75%以上; 87.5%的个体未开花; 平均根茎长10.5 cm, 变幅在 4~20 cm 之间. 植株小叶片数为 3~9, 只有 34.3% 的植株的小叶片数在 7 片或 7 片以上. 个体年龄 3~14 a,缺失3 a以下的幼年个体和10~11 a的个体,种群年龄结构呈缺失的不正常的"菱"型.综合分析表明,该种的生境退化严重,种群数量小,有性繁殖能力极弱,种群处于衰退状态,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将濒于灭绝.  相似文献   
89.
兰科紫纹兜兰的保育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深圳市梧桐山是濒危物种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仅存的几个自然分布地之一。自1998年10月1日至2002年2月28日,我们在梧桐山选取了9个调查点,对407个基株进行了观察,研究了该地的气候、植被、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与紫纹兜兰之间的关系。观察结果表明,梧桐山地区的紫纹兜兰在次生阔叶林下生长良好;短刺刺腿食蚜蝇(Ischiodon scutellaris)为其有效传粉者;大多数开花的紫纹兜兰均能结果。我们认为,紫纹兜兰生存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应该是其生境亦即森林的破坏,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  相似文献   
90.
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牛蛙(Rana catesbeiana)的入侵已成为一些本地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或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1959年牛蛙被引入中国大陆,但直到1990年才开始在国内大范围饲养。牛蛙的自然种群在国内一直未见报道。我们于2003年9—11月调查了浙江省东部5区3县的牛蛙种群,发现在岱山、秀山、六横及佛渡岛上有牛蛙分布,共捕获23只牛蛙,包括4只成年个体,18个亚成体和1只蝌蚪。于2004年1月和2月在岱山捕获28只蝌蚪。结果显示:(1)牛蛙的蝌蚪能在当地越冬成活,说明牛蛙在上述4岛成功地建立了自然种群;(2)牛蛙主要分布于水库、池塘和溪流,牛蛙的生境与6种当地蛙有部分重叠;(3)养殖时管理不善造成的牛蛙逃逸,以及牛蛙价格过低而导致养殖户将牛蛙弃置野外可能是牛蛙入侵的主要原因。牛蛙对当地蛙的潜在威胁很大,开展牛蛙的分布、食性和种群动态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