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9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9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籼粳杂种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基础,以籼稻品种3037和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低温花粉不育的遗传分析。推迟播种后,F2群体各单株孕穗期的日平均温度为21~23℃,调查了F2群体各单株的花粉育性。利用108对SSR引物构建了包含157个F2单株,覆盖12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该连锁图的总长度为1857.8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6.26cM,标记较均匀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采用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花粉不育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个低温花粉不育QTLS,即qLTSPS2和qLTSPS5,分别位于第2、5染色体,其加性效应分别为0.021、0.045,显性效应分别为-0.246、-0.251,显性度分别为11.7和4.8,具有超显性效应.超显性是QTL作用的主要方式,这2个位点杂合基因型在低温环境下具有降低花粉育性的作用,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5.6%、11.9%。另外,两因素的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QTL之间不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82.
水稻对叶瘟和穗瘟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水稻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用由感病株系构成的2个亚群体和2个不同的稻瘟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叶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还选用由感病而且抽穗期相近的株系构成的亚群体和另一个病菌小种,进行了水稻对穗瘟部分抗性的QTL定位,将病叶面积百分比(DLA)、病斑大小(LS)和病斑数(LN)作为对叶瘟部分抗性的性状,将病斑长度(LL)和孢子量(CA)作为对穗瘟部分抗性的性状。所构建的图谱包含168个标记。应用QTLMapper 1.01b,共检测到11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和28对双因子互作,有3个表现主效应的QTL参与对同一性状的互作。QTL的主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4.7%~38.8%,而上位性效应对单一性状的贡献率为16.0%~51.7%,QTL的主效应对大多数性状的贡献率小于互作效应,表明互作效应对于部分抗性的重要作用。对穗瘟部分抗性的两个性状LL和CA,所检测到QTL总效应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0.6%和82.6%,表明由排除了主效抗病基因的感病株系组成的亚群体适合于进行部分抗性QTL定位。  相似文献   
83.
矮泰引-3中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矮泰引-3的矮生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半矮秆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这两个矮秆基因分别定位到第1和第4染色体上。等位性测交的结果表明,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与sd1是等位的,所以仍然称其为sd1;而位于第4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是一个新基因,暂命名为sdt2。利用SSR标记将sd1定位于RM297、RM302和RM212的同一侧,而与OSR3共分离,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能是RM297-RM302-RM212-OSR3-sd1,遗传距离分别为4.7cM、0cM、0.8cM和0cM,这与sd1在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确切位置是基本一致的。利用已有的SSR标记和拓展的SSR标记将sdt2定位于SSR332、RM1305和RM5633、RM307、RM401之间,它们的排列位置可能是SSR332-RM1305-sdt2-RM5633-RM307-RM401,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6cM、3.8cM、0.4cM、0cM和0.4cM。  相似文献   
84.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嵌合基因GFP-mTn(mTn是微丝结合蛋白Talin的微丝结合域,可以显示活体细胞中微丝的结构)导入蓝猪耳。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转基因植株的各种不同组织中融合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在叶片的表皮细胞、保卫细胞、根部的皮层细胞中有融合蛋白的不同程度表达。但仅在保卫细胞中微丝标记状况良好,显示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经光诱导处于开放态的气孔的保卫细胞微丝呈网状结构,在细胞内无规则分布;经黑暗诱导处于关闭态的气孔保卫细胞中微丝束沿保卫细胞纵轴排列,呈卷曲状分布,并观察到螺旋和环状的微丝结构。在转基因植株的其他部位,例如茎表皮细胞、根毛细胞和花粉粒中,未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为研究气孔运动过程中微丝动态变化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85.
奶山羊转基因供核细胞的再饥饿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转基因奶山羊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率,将经转染外源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饥饿培养(含0.5%FCS的DMEM)5天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细胞-80℃或液氮冻存,试验前复苏后直接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Ⅰ),或复苏后恢复培养(含10%FCS的DMEM)2-5天后再饥饿5天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Ⅱ);第二部分细胞作传代培养(含10%FCS的DMEM)2天后再饥饿5天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Ⅲ)。将上述不同处理的供核细胞进行细胞周期与存活率的检测,并将该供核细胞移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山羊MⅡ期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经电融合、化学激活后,将核移植(NT)胚胎经0.8%琼脂糖包理后移入临时寄母输卵管内,培养6天后回收并观察NT胚胎的早期发育。结果,试验组Ⅱ所用供核细胞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及其存活率分别为95.68%、99.9%,均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88、66%、80%);试验组Ⅱ的桑椹及囊胚期NT胚胎的发育率(66.09%)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22.00%)与试验组Ⅲ(50.5l%)。将以上发育的NT胚胎分别移入同步发情的受体后,35天作B超妊娠诊断,试验组Ⅱ的受体妊娠率为45.83%,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20.00%)与试验组Ⅲ(29.58%)。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饥饿后的供核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恢复培养2-5天,再经饥饿处理,能显著地提高G0/G1期细胞的比例及细胞存活率;应用该细胞所组建的NT胚不仅具有较高的桑椹与囊胚期发育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受体妊娠率。  相似文献   
86.
化学诱导表达系统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诱导启动子可以在特定时间和部位激活或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化学诱导表达系统,用于基因功能分析、无标记植物转化、特定位点DNA切除、育性恢复和RNA沉默等方面的研究。化学诱导表达系统为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大大加快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7.
小鼠pαMHC-EGFP胚胎干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穿孔方法将含有α肌球蛋白重链启动子的pαMHC-EGFP载体转染到D3系小鼠胚胎千细胞,应用200μg/ml新霉素进行药物选择。采用悬浮培养法,体外诱导分化心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第7天和第8天拟胚体中出现“跳动”的心肌细胞并同时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同时与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比较心肌细胞分化率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该细胞株在分化心肌细胞的同时,具有绿色荧光蛋白的标记,因而利于对心肌细胞的识别和纯化。  相似文献   
88.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是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CD4^ CD25^ Treg细胞来源于胸腺,其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并且其作用是通过直接的Treg-T效应细胞之间的相互接触方式来实现的。CD4^ CD25^ Treg细胞可分泌多种抑制性细胞因子,但与其抑制功能关系并不明确,目前有证据表明GITR和Foxp3与CD4^ CD25^ 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有关,并且Foxp3已作为CD4^ CD25^ 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通过IL-10、TGF-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imDC以及转基因技术可以产生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相关性疾病、肿瘤免疫和抗感染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4-15期鸡胚血液为材料,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取鸡胚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在无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上分别进行体外培养。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含有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鸡血清(chicken serum,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hIGF-1)、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mLIF)和青,链霉素双抗的M199培养液中培养时,鸡PGCs最多能够存活4天:当采用细胞因子和5天鸡胚胎性腺基质细胞共培养时能存活23代且每代细胞增殖可达近10倍。提纯后的PGCs细胞冻存复苏后,经台盼蓝染色鉴定存活率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90.
《遗传》2005,27(4):570-570
中国遗传学会七届一次动物遗传学讨论会定于2005年8月26日-29日在大连市召开,现将会议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