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cDNA探针的克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表现病毒症状的甘薯叶片中直接提取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用酚-SDS-蛋白酶K法提取SPFMV RNA,以Oligo(dT)作引物合成eDNA。以质粒pUC19为载体,转化E.Coli DH5a,筛选出插入片段长度为1.9kb的阳性克隆,以此制备探针,与SPFMV(RC株)感染的巴西牵牛(Ipomoea setasa)和牵牛(I.nil)叶片总核酸抽提液进行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52P和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杂交试验均得到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82.
2,4_D对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来源于‘徐薯18’叶片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含有不同2,4D浓度的液体MS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悬浮细胞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分裂方式和发育途径:2,4D浓度为1mg/L时,细胞均等分裂,增殖迅速;不含2,4D时,细胞多进行不均等分裂,并发育成体细胞胚。不同2,4D浓度中培养的悬浮细胞,其胞外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方式有很大差异,并与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甘薯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病毒研究进展孟清,张鹤龄(内蒙古大学生物系,呼和浩特010021)ResearchAdvancesinSweetPotatoVirusesMengQing;ZhangHeling(BiologyDepartment,InnerMongoliaUn...  相似文献   
84.
NaCl胁迫对甘薯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一些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随NaCl胁迫浓度的提高,甘薯叶片叶绿体数目逐渐减少,类囊体膜片层松散、扭曲、破裂及逐渐解体膜片层检叶绿素含量下降。与此同时,H2O2、MDA含量增加,ASP、SOD活性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耐盐品种在NaCl胁迫下能维持较强的H2O2清除能力和较低的MDA水平。  相似文献   
85.
观察甘薯提取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甘薯提取物0.1、1.0、10.0 μg/mL低、中、高剂量组和1.0 μmol/L尼莫地平阳性药物对照组,用2.0 mmol/L谷氨酸造成PC12细胞损伤,MTT法测定损伤细胞的存活率,观察其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变化,考察甘薯提取物对谷氨酸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甘薯提取物可明显提高谷氨酸诱导的PC12损伤细胞存活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谷氨酸诱导的PC12损伤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并呈现剂量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神经营养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比较了北京通州、顺义、昌平、延庆地区甘薯叶际细菌的多样性和生物量,并调查了通州地区甘薯叶际细菌群落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变化情况。PLFA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检测样品中,革兰氏阳性细菌生物量均高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生物量。PCR-DGGE方法与PLFA方法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甘薯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受到时空因素、甘薯生理特性等的影响,不同地点、不同生长季节甘薯叶际细菌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DGGE条带测序分析表明,Pseudomonas sp.在不同地点的甘薯叶际均为保守菌群,Bacillus sp.,Acinetobacter sp.,  相似文献   
87.
采用盆栽和模拟试验研究了锌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对土壤锌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矿山土壤种植锌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后,根际土壤水溶性锌和乙酸铵提取态锌含量显著降低,而非根际土壤有效锌无明显变化.与不种植东南景天的对照土壤相比,根际土壤pH值降低了0.3个单位,有机质和DOM含量分别提高13.6%和20.9%.东南景天根际DOM对土壤锌吸附解吸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与土壤类型有关.与对照DOM相比,在矿山土、黄筋泥和黄松土中,添加根际DOM使锌的最大吸附量(Xm)分别降低了17.8%、21.9%和27.7%,而非根际DOM对锌的最大吸附量没有影响.在3种供试土壤中添加根际DOM促进了锌的解吸,其中以黄松土最明显.东南景天根际DOM能降低土壤锌吸附容量,减少土壤对锌的吸附,促进吸附态锌的解吸,从而提高了根际锌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In this report, we demonstrate that sodium hydrosulfide (NaHS), a hydrogen sulfide (H2S) donor, promote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mediated by auxin and nitric oxide (NO). Application of the H2S donor to seedling cuttings of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promoted the number and length of adventltious root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t was also verified that H2S or HS- rather than other sulfur-containing components derived from Nari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stimulation of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A rapid Increase In endogenous H2S, indole acetic acid (IAA) and NO were sequentially observed in shoot tips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s treated with HallS.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HzS-mediated root formation was alleviated by N-l-naphthylphthalamic acid (NPA), an IAA transport inhibitor, and 2-(4-carboxy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 (cPTIO), an NO scavenger. Similar phenomena in H2S donor-dependent root organogenesis were observed in both excised willow (Sallx matsudana var. tortuosa Vilm) shoots and soybean (Glycine max L.) seedl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cess of H2S-induce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was likely mediated by IAA and NO, and that H2S acts upstream of IAA and NO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相似文献   
89.
泉薯830系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菜用甘薯新品种,具有茎叶生长快、产量高、食用品质佳等优点,适宜作为蔬菜利用;单次采收产量达30t/hm2左右,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栽培上要采取合理密植、及时施肥、适时采收等配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0.
崔红  陈睦传 《植物学报》1999,16(6):653-657
新兴的生物技术为甘薯这一古老的农作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细胞大规模培养、体细胞融合、基因转导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望从根本上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和育种模式。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影响甘薯体胚发生体系及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建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讨论了甘薯基因工程研究的应用潜力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