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9年4月1日—10月31日, 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监测银杏树干液流密度的动态变化, 并同步观测环境因子的变化, 分析银杏蒸腾耗水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 (1) 银杏树干液流启动于4月10日左右, 结束于10月20日左右, 前后历时194天左右, 树干液流密度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 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宽峰曲线, 阴天或雨天条件下, 由于太阳辐射的波动, 树干液流日内变化波动较大。(2) 生长季内单株日蒸腾耗水量均值为(6.16±3.32) kg·d–1, 4—10月的单株日蒸腾耗水量分别为(2.40±1.50)、(7.64±1.35)、(7.78±2.03)、(8.34±2.35)、(8.38±3.05)、(6.64±2.03)、(2.39±1.89) kg·d–1; 监测时间内, 林分蒸腾耗水总量为244.81 mm, 小于降雨总量(534.86 mm), 但季节性供水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6月最为严重。(3) 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 影响树干液流的生态因子发生显著变化, 小时尺度上, 影响液流速率的关键因子为征能量水平的太阳总辐射(Rs)和综合反映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的饱和水汽压差(VPD), 而月尺度上, 银杏单株日蒸腾耗水量月变化主要与气孔导度、土壤温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4) 环境因子与树干液流密度相关程度存在季节性差异, Rs和VPD在生长旺盛期与树干液流密度相关性最高, 生长初期相关性最低; 土壤湿度在生长季初期对树干液流形成极显著胁迫。  相似文献   
82.
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日益走向生态化,地理学在吸收了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之后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地理学家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生态学是国土整治、环境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现代地理学研究迫切要求地理学家特别是自然地理学家掌握足够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生态学与环境管理》(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就是一本向地理学家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环境管理中应用的好书。本书系英国兰开斯特大学Chris.C.Park先生编著,由Dawson Westview出版社1980年出版,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K.J.Gregory教授主  相似文献   
83.
山羊草属异源多倍体物种核rDNA ITS区的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定了山羊草属Aegilops 3个组中异源多倍体物种的核rDNA ITS区序列,并用邻接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倍体物种的ITS区序列长度为559∽606bp,其中ITS1、ITS2分别有变异位点51、42个,且存在多态位点。多倍体种均与各自的某一祖先种构成稳定分支,说明在杂交-多倍化后,这些多倍体的ITS区在同步进化的作用下已向着其某一祖先种的ITS区进化。对于sect.Vertebrata的异源多倍体物种来说,其ITS区主要向其祖先种Ae.umbellulata(UU)的ITS区进化,这与山羊草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sect.Cylindropyrum和sect.Polyeides中,Ae.cylindrica(CCDD)朝着Ae.caudata (CC)进化;Ae.ventricosa(DDMvMv)朝着Ae.comosa(MM)进化;Ae.vavilovii(DDMMSS)朝着Ae.crassa (DDMM)进化。  相似文献   
84.
植物多倍体起源与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交和多倍化是植物最重要的进化方式之一 ,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多倍体物种 ,约 50 %的被子植物和 80 %的蕨类植物进化历史上都曾经历过这种活动 〔1,2〕。在动物界 ,随着大量分子生物学证据的积累 ,有关杂交 -多倍化物种形成的报道也越来越多〔3〕。随着时间的流逝 ,杂种与祖先种在遗传分化上的积累越来越多 ,这使得探讨多倍体物种起源及其进化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生物学家们就对植物多倍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4〕,不过 ,由于当时研究方法的限制 ,他们只能在外部形态、生化特性等方面对多倍体植物进行一…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瘦素、睾酮对前列腺癌(PCa)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82例PCa患者。术前均检测NLR、血清瘦素、睾酮水平。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2年随访观察,按照是否发生生化复发分为复发组(n=34)以及无复发组(n=48)。比较两组NLR、血清瘦素、睾酮水平差异。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a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以及血清瘦素、睾酮预测PCa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复发组术前NLR以及瘦素水平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而睾酮水平低于无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10 ng/mL、TNM分期T2期人数占比以及Gleason评分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SA≥10 ng/mL、TNM分期T2期、Gleason评分较高、术前NLR较高、瘦素水平较高、睾酮水平较低是PCa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术前NLR、血清瘦素、睾酮水平预测PCa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的0.678、0.712、0.733。结论:PCa根治术后生化复发受术前PSA、NLR、血清瘦素、睾酮水平、TNM分期、Gleason评分等因素影响,术前NLR联合血清瘦素、睾酮对PCa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6.
麦蚜是危害我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产的主要害虫,具有分布广、数量大、繁殖力强以及远距离迁飞等特点,不仅直接吸食小麦汁液,还传播多种植物病毒,每年造成小麦减产10%~30%。目前对麦蚜的防控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化学杀虫剂长期或不合理的使用,多地麦蚜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从麦蚜抗药性测定方法、抗性水平及交互抗性、代谢和靶标抗性机制、以及麦蚜抗药性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麦蚜的防治及杀虫剂的持续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7.
报道了Paeonia anomala L.的核型,澄清了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分布于该地区的Paeonia anomala L.的核型组成:2n=2x=10=6m+2sm+2st。该类群核型与该属其它类群一致——2A型。在综合比较分析该属染色体参数以及核型不均一性参数,包括最长,最短染色体比(L1/Ln)和染色体不对称系数(CKOA)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该属三个组在核型上没有明显分化,仅在木本类群(Sect.Mouton DC.)和草本类群(Sect.Onaepia Lindley和Sect.Paeonia)之间存在微小差异。此外,作为二倍体类群,新疆阿尔泰地区分布的Paeonia anomala L.很可能是二倍体杂种,这将为研究被子植物的父母本同倍化杂交式物种起源提供一个很好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88.
不同野化训练条件下朱鹮的行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至201 1年1月,在陕西省洋县朱鹮生态园和华阳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2处野化训练大网笼中朱鹮(Nipponia nippon)(n洋县=30只;n华阳=22只)的行为进行研究,同时调查2处大网笼野化训练条件的不同.结果表明,在觅食行为的时间分配中,秋季洋县群的划动寻觅、探...  相似文献   
89.
甘蓝迟抽薹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RAPD技术,利用混合分离群体法(Bμ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进行了甘蓝迟抽薹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得到了与甘蓝迟抽薹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N1-750,其连锁距离为7.9cM。  相似文献   
90.
王超  方舟 《动物学杂志》2021,56(5):756-769
几何形态测量学是头足类角质颚形态分析的重要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地标点法和轮廓线法。虽然地标点类型被划分为三种,但基于地标点法的角质颚形态研究对于地标点的选取与建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探究可以更好地展示角质颚形态变异程度所需要的地标点以及样本数是十分必要的。为探究不同地标点和样本数对角质颚形态分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2018和2019年捕捞的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角质颚样本,使用R语言LaMBDA包LaSEC函数,对300对角质颚样本分别使用10、20、28个地标点和50、80、100、200、300对样本组合,以探讨不同地标点和样本数方案时表示形态变异的平稳度。研究结果表明,地标点数量会使质心大小结果产生误差;为了更好地展示角质颚的形态变异程度,最终确定研究样本在50对以内时,上颚和下颚采用26个地标点;研究样本为50~300对时采用27个地标点。研究分析认为,基于LaSEC的头足类角质颚地标点和样本定量分析可以拟定表示角质颚形态变异的最佳地标点数量,并通过角质颚形态变异箭头图来明确表示角质颚形态变异的最佳地标点方案,为后续基于地标点法的头足类角质颚形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