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研究在不同浓度2-苯乙醇作用下,酵母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优化2-苯乙醇生物合成过程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渗透性、胞内ROS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键酶基因表达。【结果】随着2-苯乙醇浓度增加(从0到4.0 g/L),酵母细胞分解代谢能力、细胞膜渗透性及aro10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逐渐增加;胞内ROS浓度先增加后减少。当2-苯乙醇浓度从2.4 g/L增加到3.0 g/L,酵母的分解代谢能力、细胞膜渗透性、aro10基因表达水平等生理生化特性都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结论】产物原位转移过程中水相2-苯乙醇浓度可考虑控制在2.4 3.0 g/L。  相似文献   
82.
袁小爱  田东  谷晓明 《四川动物》2012,31(2):191-196
应用核基因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1)部分序列对贵州9种菊头蝠和5种蹄蝠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运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1.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形成两个平行的分支,支持它们是两个平行科的结论。2.马铁菊头蝠是菊头蝠科中第一个独立出来的亚分支,与其余8种菊头蝠的亲缘关系最远;Rhinolophus sp.与大菊头蝠聚合为一支,推测Rhinolophus sp.可能是大菊头蝠,或者是大菊头蝠的近缘种,它们是继马铁菊头蝠之后分离出来的第二亚分支;中华菊头蝠、栗黄菊头蝠、中菊头蝠聚合为第三亚分支,贵州菊头蝠、大耳菊头蝠、菲菊头蝠聚合为第四亚分支,此两分支形成姊妹群。3.在蹄蝠科的亚分支中,三叶蹄蝠、小蹄蝠、普氏蹄蝠依次分离出来,最后分出的是大蹄蝠和中蹄蝠。  相似文献   
83.
硒蛋白S(selenoprotein S,SELS)是一种在内质网和细胞膜潴留的硒蛋白,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负调控因子,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SELS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心血管疾病、缺血性中风和先兆子痫等疾病的发生风险相关。简要介绍SELS的生物学功能,并对近年来SELS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研究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玛多县境内高寒地区20个科、38个属、62种植物叶片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的测定,来确定植物群落的光合型。结果表明,所测定的62种植物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δ^13C)介于-28.6‰和-25.2‰之间,说明这62种植物均属于C3植物,没有C3植物或CAM植物。植物这种光合型的分布与该研究区的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低温是该区没有C3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同时光合型的分布也反映了植物对独特地理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85.
梁陕霞  王宜爱 《蛇志》2004,16(2):36-37
本院2001~2003年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126例。本文根据病情阐述其诊断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6.
紫外线与光修复交替处理春雷霉素产生菌得到了高产突变株,再结合自然分离选出了US95^#。该菌株不但产量高,还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并在大罐良好发酵工艺控制和条件下,罐发酵水平在春雷霉素生产上有了重大突破,发酵水平比历史最高水平提高12.9%。  相似文献   
87.
叶辉  母其爱  吕军  张东华 《昆虫知识》2004,41(6):555-558
云南半帚孢 (Leptogramphyunnanensis)是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da重要的共生真菌 ,在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寄主树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揭示 ,纵坑切梢小蠹主要通过与受到感染云南半帚孢的韧皮组织的接触携带上云南半帚孢的。纵坑切梢小蠹卵、幼虫和蛹对云南半帚孢的带菌率较高 ,均大于 90 % ,而成虫的带菌率较低。纵坑切梢小蠹的体表和体内均携带有云南半帚孢 ,但体表带菌是纵坑切梢小蠹带菌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头、足、翅和腹部带菌率的研究发现 ,云南半帚孢在纵坑切梢小蠹各部位的分布大体相同 ,揭示纵坑切梢小蠹没有携带云南半帚孢的特化构造或器官。  相似文献   
88.
人工食物对高原鼠兔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玉米面、小米面和绿豆粉 (质量比为 5∶3∶2 )的混合食物饲喂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种高原鼠兔 ,4 0d后断头杀死 ,取其后腿肌肉测定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用混合食物饲喂后 ,高原鼠兔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显著升高 ,由对照的 (- 2 4 6 6± 0 2 5 )‰上升为 (- 19 0 5± 0 0 9)‰ ;稳定性氮同位素的组成变化较小 ,仅由对照的 (3 2 8± 0 13)‰增加为饲喂后的 (3 6 1± 0 32 )‰。经人工食物饲喂后 ,高原鼠兔与其食物间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为 4 73‰ ,稳定性氮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为 2 79‰。C4组分食物的加入影响高原鼠兔的稳定性同位素 (特别是氮同位素 )代谢模式 ,其稳定性同位素代谢周转率可能高于原来预测的 4 0d。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ATP致伤的大鼠小胶质细胞细胞活力、细胞膜通透性及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取对数期形态结构及生长分化良好的大鼠小胶质细胞,随机分4组,每组设3个复孔。①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不进行ATP处理。②ATP组:接种细胞24 h后ATP处理。③NaHS+ATP组:NaHS预先孵育30 min后再用ATP处理,并且NaHS始终存在于反应体系中。④KN-62(P2X7受体阻断剂)+ATP组:KN-62预先孵育30 min,其余同NaHS+ATP组。MTT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荧光染料YO-PRO-1检测各组相对荧光单位(RFU)反映膜的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2X7受体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ATP (1、3、5、10 mmol/L)作用3 h均可明显降低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力,NaHS (200 μmol/L)干预后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力较ATP组明显增加(P<0.01),但NaHS达400 μmol/L浓度时,其保护作用未进一步增加。②随着ATP浓度的增加,大鼠小胶质细胞内YO-PRO-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NaHS预处理可明显减少细胞对YO-PRO-1的摄取(P<0.01)。③ATP (3 mmol/L)能上调P2X7受体蛋白表达水平,而NaHS (200 μmol/L)预孵育则可明显抑制ATP引起的P2X7受体蛋白表达的上调(P<0.01)。结论:NaHS可减少ATP致伤的大鼠小胶质细胞的P2X7受体表达、降低通透性、增加细胞活力,提示调控P2X7受体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是H2S神经保护作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0.
【目的】提高杀真菌素链霉菌发酵生产恩拉霉素的产量。【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恩拉霉素生产菌株杀真菌素链霉菌F1中影响细胞次级代谢及抗生素合成的核糖体S12蛋白的编码基因rps L进行改造,将第43位的赖氨酸(Lys)分别替换为天冬酰胺(Asn)和精氨酸(Arg),并对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生长特性、抗生素合成以及摇瓶发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改造菌株的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产孢周期明显缩短,野生型菌株在MS培养基中,28°C下需要培养5-7 d后才能产生孢子,而在相同条件下,改造菌株3 d后就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恩拉霉素产量相对提高,摇瓶发酵条件下,改造菌株L-M1(Asn43)和L-M2(Arg43)的恩拉霉素产量分别可达到1 334 U/m L和1 456 U/m L,与野生型菌株F1相比分别提高了11.9%和22.1%。【结论】通过遗传改造,恩拉霉素的产量得到了提高,为其他位点的遗传改造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