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本文测定了数种蝙蝠葛碱衍生物对钙调素(CaM)激活的人红细胞膜Ca~(2+)-Mg~(2+)-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该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机制表现为竞争性抑制,过量的CaM能完全逆转这些化合物所引起的抑制。当Ca~(2+)-Mg~(2+)-ATPase被胰蛋白酶(trypsin)限制性酶解完全活化后,其活力不再受CaM激活,但仍被这些化合物所抑制。  相似文献   
82.
瓜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是葫芦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试验表明幼虫最嗜食冬瓜叶,其次是黄瓜、丝瓜和西瓜,对南瓜和蒲爪叶取食较少.雌蛾产卵时对植物有选择行为.在杭州每年从7月中旬起最多发生四代.十一年黑光灯下资料表明.灯下始蛾不早于七月上旬,终蛾不迟于十一月下旬,蛾蜂在八月下旬.卵、幼虫、预蛹和蛹历期(天)与日平均温度(℃)的关系分别是:Ye=18.500—0.550X,Y1=35.203—0.901X,Yp&p=59.705—1.785X.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和瓜螟小室姬蜂(Scenocharops sp.)是首次报道的瓜螟寄生蜂,前者年平均寄生率达54.2±38.2%.另发现瓜螟绒茧蜂(Apanteles sp.)、扁股小蜂(Elasmus sp.)和病毒.  相似文献   
83.
植物性驱蚊剂的开发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昆虫的习惯化行为反应是制约有效植物性驱蚊剂发展的障碍之一.为了了解登革热重要媒介昆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对植物性驱避剂的行为机制,本研究在分析了香茅油溶液对幼虫存活影响和对成蚊驱避作用的基础上,将白纹伊蚊幼虫于经稀释的香茅Cymbopogon nardus油溶液中饲养,然后通过局部涂肤的方法,测定白纹伊蚊雌蚊的刺叮选择行为变化.结果显示,香茅油对成蚊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但是幼虫经香茅油溶液饲养后,尽管仍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但是44.5 mg/L和178 mg/L的低浓度香茅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减弱.说明幼虫期对精油溶液的经历,可诱导白纹伊蚊刺叮选择行为的习惯化反应,从而降低植物性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84.
苹果着色问题是影响我国许多产区苹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苹果着色相关基因MdMYB1(GenBank登录号:DQ886414)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开发出一个酶切位点为HaeⅢ的CAPS标记Mb2,该标记可用于区分杂交亲本‘富士’和‘嘎拉’苹果及分析其杂交后代植株。进一步利用Mb2标记对该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可将77个后代植株分为2组,一组42个后代植株含有来自‘嘎拉’亲本的非红色性状等位基因以及来自‘富士’亲本的非红色性状等位基因或者红色性状等位基因,其果实颜色预测为非红色与红色或者非红色与桔红色;另一组35个后代植株含有来自‘嘎拉’亲本的红色性状等位基因以及来自‘富士’亲本的非红色性状等位基因或者红色性状等位基因,其果实颜色预测为桔红色与红色或者只有红色。本研究结果将为选育优质苹果新品种提供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本文研究布鲁氏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基因缺失株和PGM蛋白对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的损伤作用及其引起炎症反应时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布鲁氏菌pgm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本文分别用布鲁氏菌pgm基因缺失株和纯化的PGM蛋白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和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本实验获得了纯化的PGM蛋白,成功构建了pgm基因缺失株,采用该基因缺失株免疫小鼠后,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虎红平板实验和试管凝集实验结果显示为阴性;pgm缺失株和PGM蛋白感染HPT-8细胞均能诱发贴壁细胞脱落;而且pgm基因缺失株侵袭HPT-8细胞的能力较M5-90明显降低.pgm基因缺失株侵袭HPT-8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M5-90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变化不明显,PGM蛋白感染HPT-8细胞时,其细胞因子LDH表达水平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PGM蛋白和pgm缺失株可致胚胎滋养层细胞损伤,且引发滋养层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布鲁氏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鸢尾(Iris L.)叶片取向与其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鸢尾叶片取向对植株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影响.自然状态下,鸢尾的叶片不同取向影响植株对光能的截获;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相关;东西取向叶片的Pn要大于南北取向.南北取向的植株中叶片叶绿素(Chl a和Chl 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略高于东西取向.日进程中,各取向的叶片在一天中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光抑制.相对于东西取向的植株,南北取向植株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在两种取向的植株中,叶片东侧和南侧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下调幅度较大;PRI的变化量(△PRI)大小依次为:东侧>南侧>西侧>北侧.鸢尾植株取向改变了叶片倾斜角度,两者共同导致光能截获减小;同时,叶片光能利用效率下调和叶黄素循环增强,这可能是不同取向植株均未发生严重光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柑橘全爪螨种群空间格局的地学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地学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柑橘园主要害螨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空间相关性,变程介于1.10~21.0m,其半变异函数主要符合高斯模型,表现为聚集分布,其中3月、8月和9月的聚集强度较大;种群空间格局动态显示,4月、10月为该种群的两个发生高峰期,柑橘全爪螨种群数量快速上升扩散。地学统计学方法能够应用于柑橘全爪螨种群的空间格局分析,并有助于对该害螨进行发生预测与控制处理。  相似文献   
88.
首次发现并记述海南原鼻白蚁Prorhinotermes hainanensis Ping&Xu,1989有翅成虫。海南原鼻白蚁有翅成虫头背缘平直,前胸背板宽1.29~1.31 mm,体长4.82~4.88 mm。本文提供了雌雄个体外部形态特征描述与图片,研究标本采集于海南省三亚,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9.
以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室内群体与野外群体为研究对象,测定工蚁体内4种糖基水解酶和滤纸酶活(FPA)的活力大小及分布。结果表明:内切-β-1,4-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外切-β-1,4-葡聚糖酶(CBH)、内切-β-1,4-木聚糖酶(EX)及FPA的活性在不同组织中有较大差异。两类群体的BG、EX及CBH有相似分布,BG和EX分别高度集中于中肠和后肠,CBH主要在中肠及后肠分布。FPA和EG在两类群体中有不同分布,室内群体的主要在中肠,野外群体的则集中于后肠。两类群体各种酶活力大小顺序同为:EX>EG≥BG>CBH。此外,室内饲养群体的大小及年限对台湾乳白蚁木质纤维素酶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0.
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us spp.(Hymenoptera:Bethylidae)寄生低龄天牛幼虫和吉丁类蛀干害虫。本研究利用核糖体ITS序列和3个线粒体基因序列区分8种常见的肿腿蜂。测出8种肿腿蜂的核糖体间隔区ITS1-5.8S-ITS2序列全长2 060 bp。通过对ITS序列分析,根据ITS1序列1 319-1 333 bp位置处"CTTCT"的个数,将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白蜡吉丁肿腿蜂、沙蒿吉丁肿腿蜂、苹小吉丁肿腿蜂、松脊吉丁肿腿蜂、落叶松吉丁肿腿蜂,这7种肿腿蜂分成两类,其中,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白蜡吉丁肿腿蜂、沙蒿吉丁肿腿蜂为一类,有3个"CTTCT"单元,新发现的苹小吉丁肿腿蜂、松脊吉丁肿腿蜂、落叶松吉丁肿腿蜂为另一类有两个"CTTCT"单元,所以,ITS序列能够将苹小吉丁肿腿蜂、松脊吉丁肿腿蜂和落叶松吉丁肿腿蜂从已知种管氏肿腿蜂、川硬皮肿腿蜂和白蜡吉丁肿腿蜂中区分出来,也为这些新发现的肿腿蜂个体成为新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8种肿腿蜂线粒体基因cytb,12S和16S 3个基因片段,并结合线粒体基因序列数据和系统发育树。所得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吉丁肿腿蜂的所有个体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独的姐妹群,并且在所测的3个基因中落叶松吉丁肿腿蜂都有很高的自检支持率(90%以上)。cytb和12S基因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明:松脊吉丁肿腿蜂的所有个体聚集为一个单独的类群(自检支持率在90%以上)。这种多个基因综合比较分析的方法,为肿腿蜂科硬皮肿腿蜂属的个体种类鉴定及线粒体基因的进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最终肿腿蜂新种的鉴定仍需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