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1篇
  免费   911篇
  国内免费   53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29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与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住院患者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及病原特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为3.5%,主要为革兰阴性菌(71.5%),多重耐药菌居前7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来自于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等.多重耐药菌对选用的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多重耐药菌耐药率普遍较高,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监测,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调查分析育龄妇女妊娠期需氧菌性阴道感染的发病率.方法 采用Donders高倍镜湿片镜检法联合细菌预成酶快速检测法对长兴县妇幼保健医院产前门诊常规孕检的育龄孕妇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结果 201例育龄孕妇中,共检出需氧菌性阴道感染患者36例,占总人数的17.9%.其中,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孕妇需氧菌增殖例数分别为5(占7.2%,5/69)、4(占7.4%,4/54)及6(占7.7%,6/78);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孕妇需氧菌阴道炎例数分别为7(占10.1%,7/69)、6(占11.1%,6/54)及8(占10.3%,8/78).结论 在妊娠早、中及晚期均会出现需氧菌性阴道感染,临床医生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治疗,防止阴道上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调查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以了解本地区女性支原体感染状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支原体鉴定、药敏试剂盒,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894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8319例,阳性率55.9%,其中解脲脲原体6 316例(42.4%),人型支原体282例(1.9%),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1 721例(11.6%).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39.8%),对多西环素、普拉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耐药率较低(≤7.0%).结论 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多西环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可作为本地区非淋病性尿道炎(NGU)的首选药物,环丙沙星耐药率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经验用药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播散.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耐药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415例疑似生殖道感染标本采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415例女性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感染209例,阳性率为50.4%(209/415),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141例,阳性率34.0%(141/415),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25例,阳性率6.0% (25/415),Uu和Mh混合感染43例,阳性率为10.4% (43/41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Uu、Uu+ Mh、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敏感性普遍较高,相反对红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较差.结论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已婚育龄妇女应加强妇科检查,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以降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某院门诊及住院婴儿送检的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婴儿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46.24%),其余依次是粪肠球菌(22.04%)、肺炎克雷伯菌(7.80%)、屎肠球菌(5.37%)、铜绿假单胞菌(4.3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6.51%和58.62%。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苯唑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100%。结论婴儿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应引起重视;临床医师要根据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对危重病例和存在泌尿道畸形反复发作病例,革兰阴性菌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革兰阳性菌可选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粘质沙雷菌噬菌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针对耐药性粘质沙雷菌的噬菌体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纯化针对粘质沙雷菌的裂解性噬菌体,观察噬菌体对宿主菌的裂解特异性,通过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结构,提取噬菌体核酸进行酶切电泳,测定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和一步生长曲线,SDS-PAGE电泳初步分析噬菌体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结果从医院污水分离出7株可裂解粘质沙雷菌的噬菌体,对其中一株噬菌体(命名为ФSM9-3Y)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电镜显示噬菌体呈蝌蚪状,头部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70 nm;尾部长约50 nm。ФSM9-3Y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一步生长曲线表明;ФSM9-3Y的潜伏期约30 min,暴发时间70 min,暴发量为629 PFU/cell。凝胶电泳显示噬菌体基因组为双链DNA、大小约54 kb。SDS-PAGE呈现至少包括13种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25~130 kD,其中主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 kD。结论此次分离的噬菌体ФSM9-3Y为裂解性噬菌体,根据形态和结构特征,粘质沙雷菌噬菌体ФSM9-3Y属于有尾病毒目,肌尾噬菌体科。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人体肠道定植着大量的细菌,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机体处于动态平衡,腹部外科手术的刺激和创伤可以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结构和屏障功能,使细菌的数量、比例发生改变或空间上发生移位,引发内源性感染,最终导致机体各种功能障碍.研究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细菌及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在癌症发生表观遗传学研究中,DNA甲基化是研究最多也最深入的一种机制,异常甲基化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胃癌的第Ⅰ类致癌原,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癌变模式中可能起先导作用.胃癌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H.pylori的致癌机制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综述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上皮细胞DNA异常甲基化的关系,阐述H.pylori感染介导慢性炎症诱发胃黏膜上皮细胞DNA甲基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对271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675株,革兰阴性杆菌457株,占6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159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真菌59株,占8.7%,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0.
建立小鼠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生殖道局部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将小鼠生物型沙眼衣原体C. muridarum 1×104 IFU阴道接种于C57B6背景雌性小鼠,取感染后阴道拭子做沙眼衣原体培养,计算IFU,监测小鼠感染和病原体清除情况;80 d后处死小鼠,检测子宫输卵管病理改变;ELISA检测感染过程中小鼠生殖道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α、IL-6、MIP-2和TNF-α产生情况。小鼠感染在第3至第15天维持较高水平,然后病原体被逐渐清除,整个病程约3~5周;病理检测显示子宫输卵有严重炎症、管腔扩张积水,狭窄等;于感染后第3天检测到局部IL-1α、IL-6、MIP-2分泌,第7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 IL-6于11 d恢复正常,IL-1α和 MIP-2于15 d恢复正常)。 TNF-α仅在第7天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相对于TNF-α和IL-6,IL-1α和MIP-2维持时间较长。成功建立沙眼衣原体感染小鼠生殖道模型,沙眼衣原体急性感染可诱导小鼠生殖道局部分泌IL-1α、IL-6、MIP-2和TNF-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