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瘢痕疙瘩俗称(瘢痕瘤),也叫(蟹足肿),是皮肤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一般分为表浅性瘢痕、增殖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不但妨碍美观,而且伴有痛痒,特别是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的局部活动功能障碍,甚至畸形。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我们于2001年5月-2003年6月用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38例瘢痕疙瘩,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探头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患侧开颅去骨瓣减压和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其中,行普通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28例,脑室型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32例。比较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剂量和应用时间,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区域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 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 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恢复情况。结果: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和天数较普通颅内压监测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随访提示脑室型ICP监测组预后良好比例较普通型ICP组显著增加(P0.05)。并且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提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组患者术后局部脑血流参数r CBF、r CBV、MTT、TTP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普通型颅内压监测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脑室型颅内监测探头改变了脱水剂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模式,通过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患者损伤部位的r CBF、r CBV、MTT和TTP可评估脑损伤的程度以及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玉米幼苗种子根局部供磷可明显改变根系的形态。供磷区侧根生长增加,无磷区侧极生长减少。供磷区1次、2次侧根长度与2次侧根数量明显增加;而1次侧根数量则不增加。供磷区缩小时,根系生长加快,单位根区磷吸收速率增加,但单位根重磷吸收速率的增加不很明显。磷局部供应植株主要通过供磷区根系的生长来增加磷的吸收,以满足植株对磷的需求。局部供磷植株中转运到供磷根区的光合产物明显多于无磷根区。  相似文献   
84.
本文研究了以点眼和滴鼻途径接种了新城疫 B_1系疫苗后的不同时期 SPF 雏鸡的哈德泪腺、气管、肺脏、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的免疫组织学及其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变化规律。证明在哈德泪腺的腺导管、腺泡间质、气管粘膜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肺各级支气管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层及附近肺泡壁中、肺间质中都以聚集或弥散形式存在着比对照组多的淋巴细胞,这些淋巴细胞有时形成淋巴小结样结构,还可看到较多的浆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等细胞器增多,细胞呈旺盛的活动状态,同时哈德泪腺、气管粘膜杯状细胞和单泡腺分泌增多,气管粘膜上的纤毛也增多,这有利于将产生的抗体及时排出和防止病毒粘附。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通过广西巴马小香猪建立中华眼镜蛇咬伤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的动物模型. 方法 选择健康的广西巴马香猪12头,分为蛇毒组和对照组各6头,每头猪按照本课题组前期获得的半数致死量为剂量依据,蛇毒组以浓度5 mg/kg,剂量0.2 ml/kg于实验猪右后侧大腿肌肉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蛇毒后观察实验猪的生物学行为和...  相似文献   
86.
针对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ocalLinearEmbedding,LLE)利用试凑法寻找近邻数耗时的缺陷性,提出一种增强的核局部线性嵌入算法(EnhancedKernelLocalLinearEmbedding,EKLLE)自动为样本分配邻域;该算法以高斯核函数为核心改进标准LLE距离度量准则,结合样本的类别信息,无需人工干预自动为样本设置不同的近邻数,克服了试凑法获得最优结果时需要大量时间;最后在各样本近邻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维数简约及待测样本分类。EKLLE算法有效地将高维基因表达谱数据映射到低维本质空间中,解决了传统LLE算法不能很好地处理合噪声或者稀疏数据的缺点。通过对比其他肿瘤样本分类实验,验证本文方法的实时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87.
局部实验增温对根田鼠栖息地内斑块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局部实验增温所形成的斑块效应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的可能影响,通过建立开顶式增温小室模拟全球变暖,采用标志重捕法分别调查了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上4种处理内根田鼠的捕获频次。这4种处理分别为实验增温组、剪草模拟放牧组、实验增温兼剪草模拟放牧组以及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⑴不同的放牧强度对根田鼠的捕获频次没有显著影响;在重度放牧样地上,不论是暖季还是冷季,4种处理内根田鼠的捕获频次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轻度放牧样地上,暖季,4种处理内根田鼠的捕获频次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冷季,这种差异则可达到显著水平(P<0 05)。⑵增温小室的建立所形成的隐蔽效应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并没有显著影响,剪草处理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也没有影响,在暖季,局部实验增温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并无影响;在冷季,实验增温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P<0 05),而实验增温兼剪草模拟放牧组与剪草模拟放牧组间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在暖季,局部实验增温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不存在明显影响,而在冷季,这种影响在实验增温组与对照组间达到显著水平,而实验增温兼剪草模拟放牧组与剪草模拟放牧组间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8.
探讨如何利用针电极肌电信号来评价人体的肌肉疲劳。采用参数化模型的方法提取针电极肌电信号的AR模型a1参数,并对反映肌肉疲劳时间过程的a1参数进行直线拟合。实验结果发现拟合的直线变化趋势能够较好地反映肌肉的疲劳过程。  相似文献   
89.
吸入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入能有效地诱导粘膜局部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比其它途径更方便,更安全,成为当今免疫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本介绍了吸入免疫的基本情况、提高其效果的措施,以及吸入免疫的优缺点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0.
Bal  K.  Gautam Gregg  Henderson Cai  Wang 《Insect Science》2014,21(2):174-180
Use of proper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formulations of termiticides are im- portant to reduce their negative impact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we conduct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localized treatments with commercial dust and liquid formulations of fipronil against Formosan subterranean termites, Coptoter- mes formosanus Shiraki. The test arena consisted of a specially designed 16-chambered structure with a center chamber connected to 5 foraging chambers that themselves were connected to 10 additional foraging chambers. One peripheral chamber received a liquid or dust treatment and termites were released in the center chamber. Results showed that 〉 91% of the termites were dead within the 9-d test period despite the localized treatment of only 1 foraging chamber. Termites that were still alive after 9 d were transferred to an untreated dish and held for 10 more days. The majority of those termites were dead and the rest were moribund on day 19. Regardless of the specific dish treated, both formulations of fipronil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efficacious. Termites did not exhibit repellency to either formulat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ocalized (or spot) treatment with either commer- cially available dust or liquid formulations of fipronil can be a viable option for control of a termite infestation where complete soil drenching is not desir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