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对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的区系分析。现已知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6科,71属,156种,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次之。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科、属、种分别占四川的69.2%、55.5%和21.4%;(2)物种具有古老性和特有性。残遗植物以及中国,四川特有种多;(3)物种具有过渡性。  相似文献   
82.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发现冶勒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共有143种.按Anisworth G.C.(1973)系统,隶属于2个亚门,11个目,34科,70个属.对优势科、食(药)用、有毒菌以及它们的营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该地区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占四川的11.09%);②潜在的经济和生态价值较高(食用菌82种,药用菌26种,外生菌根菌55种);③营养类型多样化(木生,土生,粪生,外生菌根,虫生).  相似文献   
83.
四川龙滴水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8月对四川省松潘县龙滴水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结合资料记载,该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2种,隶属于2目4科7属,其中8种属于中国特有种;爬行动物12种,隶属于1目4科9属,其中4种属于中国特有种;动物地理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的成分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84.
中国葱属系统发育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形态分类和细胞分类的基础上, 从国产葱属的全部9个组中, 选择18个代表种(含外类群), 运用PCR方法, 分别扩增出trnK和rpL16两个叶绿体基因片段. 用2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 共获得303个酶切变异位点, 其中163个为信息位点. 运用PAUP(Version 3.1.1)等软件对所得数据分析表明: 葱属可以分为6个亚属级的分类阶元, 宽叶组的划分是合理的; 根茎组、单生组和洋葱组均是不自然的分类群, 属下组的划分应作相应调整. 对葱属属下分类系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秋枫属的染色体数目及其进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秋枫属两个种Bischofia javanica和B·polycarpa的体细胞进行了染色体计数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种在形态学上虽然存在差异,如秋枫是圆椎花序,重阳木是总状花序,但染色体数目均为2n=196。同时,结合细胞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特点探讨了秋枫属的染色体基数,多倍化的起源及其演化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中国拥有丰富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但有关百合属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关系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基于ITS、cpDNA(trnV-ndhC、petL-psbE)及单拷贝核基因AKT等3个基因片段,选取特有分布于西南地区的百合属6个近缘类群共48份样本及GenBank获得的数据,对百合属Leucolirion组进行了系统发育与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ITS结果支持前人的处理,即将Leucolirion组细分为2个亚组,subsect.Leucolirion6a和subsect.Leucolirion6b。建议将湖北百合(L.henryi)和南川百合(L.rosthornii)归入到subsect.Leucolirion 6a,与泸定百合(L.sargentiae)、淡黄花百合(L.sulphureum)、宜昌百合(L.leucanthum)和岷江百合(L.regale)等4个种一起组成Leucolirion组;原本属于Archelirion组的野百合(L.brownii)与subsect.Leucolirion6b聚为一支,故将它与台湾百合(L.longiflorm)、麝香百合(L.formosanum)等组成一个新组,命名为百合组(sect.Lilium)。(2)组间关系上,Leucolirion组与百合组的系统发育关系较远,前者与分布于日本的Archelirion组形成姐妹类群,而后者与Sinomartagon组的亲缘关系更近。(3)基于叶绿体联合基因和单拷贝核基因AKT的6个近缘种的遗传距离显示,湖北百合与南川百合明显区别于Leucolirion组内拥有白色管状花的4个类群。叶绿体联合基因树和单拷贝核基因树结果表明,泸定百合、淡黄花百合、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在遗传水平上表现出了极高的相似性,遗传关系十分相近,这可能与百合属植物特殊的繁育系统有关,影响了物种间遗传变异与分化。  相似文献   
87.
利用9条ISSR引物对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5个居群和圆裂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subsp.rotundiloba)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1)四川牡丹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百分率(PPB)为89.36%,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9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41 3;圆裂四川牡丹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百分率(PPB)为81.91%,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85 7,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28 5;圆裂四川牡丹的各项多样性参数略低于四川牡丹,而且居群水平上,四川牡丹与圆裂四川牡丹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2)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355 5和0.379 1,2个物种居群内的遗传分化都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这2个物种居群间的基因流(Nm)非常有限,其中四川牡丹为0.906 5,圆裂四川牡丹为0.819 0。(3)经Mantel检测,四川牡丹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6,P=0.01),而圆裂四川牡丹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4,P=0.402)。(4)UPGMA聚类结果显示,四川牡丹与圆裂四川牡丹在分子水平上出现了明显分化,二者为相互独立的物种。研究表明,四川牡丹受到的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与四川牡丹相比,圆裂四川牡丹居群受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地保护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居群的所有个体,而在迁地保护时,因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应尽可能大量采样,达到最大限度保存其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中国独活属果实的解剖学研究及独活属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我国独活属17种植物的果实解剖结构的基本牲作变异幅度。根据果实的油管数目,形态,分布以及表皮毛的有无,侧翅发达程度,果实分晨鼎及胚乳形态等,结合该属植物的外部形态,细胞学,花粉形态和叶柄解剖等特征;将独活属分为5组。并提出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不仅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而且也是其变异中心;  相似文献   
89.
中国独活属果实的解剖学研究及对独活属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我国独活属(Heracleum)17种植物的果实解剖(横切)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变异幅度。根据果实的油管数目、形态、分布以及表皮毛的有无,侧翅发达程度,果实分果爿及胚乳(横切面观)形态等,结合该属植物的外部形态、细胞学、花粉形态和叶柄解剖等特征;将独活属分为5组。并提出我国西南的横断山区不仅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而且也是其变异中心;文中讨论了独活属植物果实的进化趋势和属下分类处理。在综合各分支学科依据的基础上作者对独活属的分类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属下分类系统,建立一个新组———多管组Sect.Plurivitata,并列出了分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0.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大木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现已知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7科,73属,173种,分别占重庆蕨类植物科的86.05%、属的66.97%、种的44.47%;(2)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含6种以上的优势科有8个,含4种以上的优势属15个;(3)地理成分复杂,在科、属的水平上,以热带成分为主,分别占总科属数的82.61%和74.51%,而种的地理成分则以温带性质为主,占总种数的51.21%,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以及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4)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