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四川省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相对较小而成为许多古老,特有,珍稀植物的“避难所”,被誉为珍稀植物的“摇篮”。综合《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四川有珍稀濒危植物105种(计54科83属),其中多数种起源古老,单种科,单种属和少种属占较大比例,特有植物丰富,并且绝大多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或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四川珍稀濒危植物致濒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对策,即:传统保护与 拯救性保护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切实减少人为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12.
烤烟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156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引物,对来自国内外的31个烤烟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在检测的246个位点中,127个位点为多态位点(52%)。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烤烟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31个品种基本上可分为4大类,品种最多的第一大类(19个)主要由来自美国的Orinoco烤烟选育而成,反映了我国现在推广的烤烟品种遗传基因比较狭窄。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烤烟品种的鉴别和纯度测定。研究为烤烟杂种育种中亲本的选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葱属单生组4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葱属单生组Allium sect.Haplostemon Boiss.的4种8个地方居群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3个种的核型属首次报道。研究结果表明:除在棱叶韭内同时具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居群外,所研究的其余种的居群均为二倍体。以本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该组已有的细胞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单生组的染色体基数为8,在组内存在1A和2A两种核型类型;(2)组内随体染体类型丰富,在该组物种的生存适应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3)有些种(如薤白A.macrostemohn,棱叶韭A.caeruleum等)表明出现明显的种内核型分化,有的种甚至在外部形态上也有分化;(4)高度不育的三倍体(棱杏韭)和和五倍体(薤白)居群靠小鳞茎和珠芽进行无性繁殖,以此保持群的稳定和扩大。另外,从生境、繁育制度、多倍化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认为 在单生组中不同的生境有利于诱发染色体的结构作数目变异。多倍化和兼性无融合生殖繁殖制度并存,则有利于克服染色色体变异所带来的育性降低这一繁育障碍,同时使居群中所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得以保存,因此,多倍化和普性无融合生殖繁育制度并存是该组中多倍体类群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物种遗传结构和杂交的角度介绍了当前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对于物种遗传结构,文章分析了物种生物学特性、生态因子对它的影响,强调了种群不同世代遗传结构研究的重要性。而在杂交研究领域,文章揭示了分子生物学手段有着比传统形态分析方法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叶子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的苞片色彩鲜艳,呈花瓣状,在景观园艺和环境美化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了解花瓣状苞片的演化机制,该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分别对苞片和叶片进行测序,比较苞片和叶片在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最终获得54.48 M对长度为150bp的双向clean reads,从头拼接出55 782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1 003.79bp,N50为1 402bp。共有30 874条Unigenes能被注释到公共数据库,其中有12 631条Unigenes能被注释到基因本体。差异化表达分析确定苞片和叶片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456个。该研究分别对不同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苞片中高表达的差异化基因有黄酮类合成相关的基因,花色合成关键酶多巴双加氧酶(DODA)以及发现与花瓣发育相关的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的差异化基因主要是参与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干燥的鳞茎是市场名贵药材"川贝"的主要来源,目前由于人们的过度挖采及环境的恶化,使得其野生资源已近枯竭,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药材物种。该研究通过收集暗紫贝母的地理分布点经纬度,结合26项生态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暗紫贝母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其中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县、茂县、松潘县、红原县、黑水县等地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县、玛沁县、同德县、兴海县、河南县地区以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是暗紫贝母最佳适生区。此外,在西藏和云南也有零星的分布。对暗紫贝母的分布贡献率较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5个,分别是海拔(40.8%),年均降水量(28%),1月最高温度(7.1%),最干季平均温度(6.6%)和昼夜温差日均值(6.6%)。其中,海拔为2700~4 500m、年均降水量为400~1 400mm,是暗紫贝母最适宜生长的生态位参数。该研究结果为暗紫贝母的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7种国产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和研究,报道了小白花贝母(F.albidoflora Duan&Zheng)、川贝母(F.cirrhosa Don)、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 ex Fischer&Meyer)、华西贝母(F.sichuanica Chen)、托里贝母(F.tortifolia Duan&Zheng)、新疆贝母(F.walujewii Regel)、裕民贝母(F.yuminensis Duan)等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结果显示,7种国产贝母属植物的核型均具有高度不对称性。此外,小白花贝母与已报道的黄花贝母(F.verticillata Willdenow)的核型存在明显差异,提示Flora of China将小白花贝母归并入黄花贝母的分类处理可能并不恰当,二者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横断山区是中国柴胡属Bupleurum植物的分布中心。本文对横断山区6个种2变种进行了染色体记数报道,其中4个种2变种是首次报道。对横断山区的10个种4个变种、中国北方(河北和黑龙江)的3个种的nrDNA ITS进行测序,同时从GenBank里面下载同属的来自非洲和地中海西部的16个nrDNA ITS序列数据,结合染色体数目变化结果,初步探讨了横断山区柴胡属植物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可能是现代柴胡属植物的频度中心和多样分布中心之一。它们的祖先种可能是非洲北部的木本柴胡属植物B.fruticosum,或者是地中海西部的柴胡属植物,推测是通过中东和高加索扩散而形成的,其中与非洲南部特有种B.mundtii的亲缘关系也较近;染色体基数演化趋势是:8是较原始基数,6和7是次生基数,其染色体异基数变异和多倍化可能是物种形成、进化以及向外扩散的主要方式;在ITS系统发育树中,中国柴胡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为8的种类聚为一支,染色体基数为6和7的种类聚为了一支,不支持舒璞等(1998)关于中国柴胡属的属下分类系统。结合已有的形态学、细胞学、孢粉学证据和ITS系统发育树,建议窄竹叶柴胡B.marginatum var.stenophyllum独立成种。  相似文献   
19.
四川前胡属的花粉形态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前胡属 Peucedanum L.7种植物的花粉形态 .研究结果表明 :该属花粉为三棱长球形 ;三孔沟 ,边孔 ;外壁两层 ,层次分明 .根据花粉形态可归为 :矩形型和赤道收缩形型二个类型 ,其演化趋势为矩形型→赤道收缩形型 .研究结果支持了关于前胡属在伞形科中是一个较自然和较进化的类群的观点 .本文从孢粉学角度还初步分析了该属的属下系统 ,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丫蕊花属植物花粉和种子微形态特征比较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4种丫蕊花属植物(丫蕊花、小果丫蕊花、云南丫蕊花和高山丫蕊花)的种子微形态特征及表面纹饰等进行观察,并对除云南丫蕊花外的3种丫蕊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大小、表面纹饰等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并讨论了花粉及种子微形态特征的进化生物学意义,为丫蕊花属植物物种间的分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丫蕊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多为长球形,少数为超长球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圆形,花粉大小为(22~36.5)μm×(11.5~24)μm,花粉外壁纹饰为刺状颗粒。(2)丫蕊花的花粉较大,极轴明显长于其余种,小果丫蕊花极轴长度最小。(3)花粉外壁刺状颗粒纹饰在4种丫蕊花之间存在差异性特征。(4)丫蕊花属植物种子细梭形,两端具纤维状长尾,种皮表面纹饰为复网纹纹饰。(5)云南丫蕊花的种子最大,种脊显著;小果丫蕊花种子最小。(6)组成种子表面网纹纹饰的网脊、网壁及网眼的表面特征等在各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