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海鲜是全球超过30亿人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占人类饮食中动物蛋白的16%左右。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海鲜来自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业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达2435亿美元,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方式(年增长约6%)。未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预计人类对海鲜的需求将翻倍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将持续保持增长,成为未来海鲜供应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2.
为研究有益菌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对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高密度养殖池塘水质及底质的影响,在模拟加州鲈高密度养殖池塘单独施用硝化细菌,通过检测养殖水体pH、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总氮(TN)及总磷(TP)等水质指标,底质沉积物中有机物、全氮及全磷等指标以及池塘浮游动植物量,以评价硝化细菌处理对加州鲈高密度养殖水体水质影响及底质净化作用。结果表明,硝化细菌能够稳定养殖水体pH,降低水体亚硝酸盐氮浓度,减缓养殖水体TN浓度上升,去除底质沉积物中有机物及全磷含量,有机物去除率达54.17%,全磷去除率达43.34%。硝化细菌处理前期浮游动植物总量高于对照池塘,后期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3.
鲟(Sturgeon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之一, 最近几年, 我国鲟养殖总产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目前除了一部分开口饲料从国外进口外, 鲟其他生长阶段的饲料均采用国产鲟饲料。但国产饲料质量参差不齐, 造成鲟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甚至导致鱼体抗病力下降。文章对其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盐类、维生素需求量, 以及蛋白源、脂肪源和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鲟营养需求的深入研究和配合饲料的合理配制提供参考依据。幼鲟对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约为36%—40%, 赖氨酸和蛋氨酸需求量分别为2.80%和1.13%, 蛋能比为18—22 mg/kJ, 脂肪的需求量约为11.1%—35.7%, 碳水化合物约为11%—35%, 磷为0.50%—0.87%; 鲟能较好地利用动植物蛋白原料和植物油, 一些功能性添加剂有促生长和提高免疫的功效, 关于维生素和矿物盐需求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84.
应用自制复合菌剂M5于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高密度养殖系统中,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并监测养殖水质,研究了复合菌剂作用的效果及潜在的机理。结果显示,复合菌剂M5的使用可显著降低养殖水环境的pH值,降低污染物NH+4、NO-2和COD的浓度,抑制弧菌属(Vibrio)中某些条件致病菌的生长。基于PICRUSt与KEGG数据库的功能预测及肠道菌群的群落分析,复合菌剂既可作为额外的营养补充物,缓解肠道群落之间对营养源的竞争,又可提高虾的消化能力、免疫力。新型复合菌剂M5可显著改善养殖水质并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从而提高养殖存活率。  相似文献   
85.
田恬  王庆  罗洪添  杨宇峰 《生态学杂志》2016,27(6):2009-2014
休眠卵是桡足类的重要生存策略,其在沉积物中的丰度对水体种群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干塘是池塘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对池塘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2014年2月15日(干塘前)和3月2日(干塘后),分别采集广州市南沙区养殖池塘内表层沉积物,研究沉积物中桡足类休眠卵对浮游种群的潜在补充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干塘前未冷藏沉积物样品在盐度20时的潜在补充量和孵化率最高,4 ℃冷藏4周后最高值出现在盐度为15的处理组.干塘后未冷藏沉积物样品在盐度15时的潜在补充量和孵化率最高,冷藏4周后最高值出现在盐度为20的处理组.这说明干塘前桡足类休眠卵的潜在补充量显著高于干塘后,且干塘对沉积物中休眠卵的持续孵化时间有影响.  相似文献   
86.
大黄鱼池塘不同混养模式生态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GM  Xu YJ  Lu HX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325-1331
利用菊花江蓠、双齿围沙蚕和大黄鱼在陆基围隔中构建鱼+藻(FG)、鱼+藻+沙蚕(FGP)以及鱼+沙蚕(FP)3种复合养殖模式,以单养鱼(F)模式为对照,探讨不同模式系统的沉积物、水体环境状况、养殖效益及氮、磷元素的回收效率.结果表明:菊花江蓠主要作用于系统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具藻处理中氮、磷含量均显著低于无藻处理,对于水体环境中磷的利用效率达到投入量的33.8%~34.0%;沙蚕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沉积物环境的改善,具沙蚕处理中氮、磷含量低于不具沙蚕处理,且在沉积物表层(1~2 cm)和次表层(2~4 cm)差异均显著.相对于F处理,FGP及FP处理总氮(TN)、总磷(TP)和无机磷(IP)分别下降了8.9%~9.2%、6.1%~6.3%和8.0%~8.1%.沙蚕对于沉积物中磷的回收达到投入量的7.5%~7.8%,有效减缓了磷在沉积物中的积累.FGP系统具有最佳的物质利用率及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87.
现代微生物识别技术在水产养殖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水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鉴于微生物在养殖水体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技术角度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微生物分子识别技术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综述了以核酸为靶分子和以微生物表面抗原为靶分子的两类微生物识别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为水产养殖环境的改善及其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尖吻蝮人工养殖灌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彩 《蛇志》2012,24(3):277-279
目的探讨采用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湖南京湘源蛇类养殖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灌喂器人工灌喂尖吻蝮,观察记录随机抽取的30条尖吻蝮幼蛇及30条尖吻蝮成蛇在机器灌喂后每条幼蛇的体重数据,每3个月测量1次,观察12个月统计尖吻蝮的体重增长情况,并与常规灌喂方法饲养的尖吻蝮进行比较。结果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成活率为86.67%,平均体重达(482.39±40.19)g;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96.67%,平均体重达(1346.13±117.51)g。而同期常规灌喂技术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全部死亡,尖吻蝮成蛇成活率为76.67%,平均体重(878.56±82.39)g。结论人工灌喂器饲养的尖吻蝮幼蛇及成蛇的体重增长快速,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从微藻中提取生物柴油原料的思路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最初养藻的目的仍是供人类食用,我国20世纪60年代也曾提倡过用小球藻养猪或食用小球藻来消除浮肿等"三年自然灾害"疾病①.但迄今为止,微藻并没有被作为食品.虽然近年来把微藻作为营养品食用的人在增多.微藻中含有近一半蛋白质,所以如果实现了大规模养殖,微藻对生物燃料的贡献不会亚于对人或动物的食物(饲料)链的贡献②③.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食用微藻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害,所以选择藻种时,不能忽视④.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机开始,人们对微藻有了新期望.  相似文献   
90.
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的温度适应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幼体发育和幼蟹存活及摄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1—27℃有可能出苗,但21℃幼体发育相当慢;24—27℃是适宜育苗温度,27%是最佳育苗温度。蟹幼体在30℃以上仅发育至Z4,18℃以下,仅发育至Z3。温度骤变5d后,幼蟹在10—30℃存活100%,35℃存活75%,5℃以下仅能存活4h。存活幼蟹,20—30℃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4.64g以上。5℃/d的温度渐变时,幼蟹在10—35℃存活100%,5℃存活25%,40℃存活不超过6h。存活幼蟹,30℃摄饵最佳,日平均摄饵量达9.80g;20—35℃摄饵正常,日平均摄饵量达5.1g以上;15℃和10℃摄饵很少,日平均摄饵量分别为0.5g和0.1g;5℃以下及40℃不摄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