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82.
目的通过观察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模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分析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炎症程度的关系,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在大肠埃希菌感染时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麦氏浊度为2.73约为1×109CFU/m L大肠埃希菌通过尾静脉注射建立ICR小鼠感染模型44只、空白对照4只及阴性对照4只。实验组按1、3、6、12、24、48、72、96、120、144和168 h,共11个时间段,每次取4只小鼠,抽取外周血800μL,利用SYSMEX2100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变化情况。结果大肠埃希菌ICR小鼠感染组1~24 h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降低(0.01P0.05),第2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至第7天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在第7天时略有回落;感染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在感染12 h到第7天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照组为0.06±0.03,感染1 h为0.07±0.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6 h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12 h开始到第7天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第7天时为最高值(1.52±0.38)。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比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大肠埃希ICR小鼠感染模型组中判断小鼠感染状况敏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结合白细胞总数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能为临床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状况提供更灵敏的诊断参考数据,且易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索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患者228例。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成高NLR(>2.52)组和低NLR(≤2.52)组,分析比较其预后情况。结果术前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在性别、肿瘤形态、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分化程度,肠周淋巴转移,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相较于低NLR组,高NLR组肿瘤复发转移率以及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NLR升高提示肿瘤分化差、转移早且与患者肿瘤复发以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NLR>2.52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加味射干麻黄汤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脂质过氧化物(LPO)、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溶液、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血清ECP、LPO及FeNO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67%(44/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血清ECP、LPO及FeNO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中,观察组治疗后喘息、咳嗽、咳痰、胸闷、哮鸣音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中,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气峰值流速(PEF)昼夜变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清ECP、LPO及FeNO明显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加味射干麻黄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其内在机制可能和调节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ECP、LOP及FeNO的表达相关,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确诊感染的出生三日内的新生儿106人,以及未感染新生儿57人,将其分为未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败血症组,比较其血清PCT、CRP、SAA、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败血症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败血症组的WBC高于或者低于未感染组(P0.05);一般感染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败血症组PCT高于感染组(P0.05)。WBC、N、PCT用于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551、0.580、0.815,当PCT的值设为6.785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灵敏度50.0%,特异度为97.7%。结论:PCT对于诊断败血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鉴别一般感染和败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在诊断细菌感染方面是PCT的补充,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6.
重症哮喘是指在过去一年中超过50%的时间需要给予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和白三烯调节剂或全身激素治疗,才能维持哮喘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疾病。重症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多,治疗困难,是临床热点和难点问题。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重症哮喘疾病发生中处于重要地位,多种炎症细胞和前炎性因子介导的免疫应激均参与了重症哮喘的发生和发展。本综述对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重症哮喘炎症病理改变做了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重症哮喘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断和寻找更为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不同阶段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114例哮喘患儿(观察组)和36例非哮喘患儿(对照组)的BALF作为研究标本,分别测定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Gal-3、MPO、GM-CSF和TGF-β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和中重度患儿组与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CS、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重度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59±0.49 vs 10.27±3.89]、[13.82±3.54 vs 21.03±7.05]、[123.07±25.68vs154.82±36.44]、[121.68±7.98vs221.59±44.12];中重度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6.91±1.43 vs14.42±3.17]、[15.52±4.42 vs25.18±9.73]、[129.53±30.42vs164.78±34.03]、[171.35±21.48vs240.83±34.08];不同阶段哮喘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Gal-3与MPO、GM-CS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之前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患儿BALF中Gal-3、MPO、GM-CSF、TGF-β1的水平变化与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哮喘病症发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GM-CSF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脾脏树突细胞后,FACS分析表明其B7-1且和B7-2表达水平明显提高,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显示其对T淋巴细胞具有更强的刺激作用;树突细胞体外经放射线灭活的B16肿瘤细胞刺激后免疫正常同系小鼠,能诱导出显著的CTL活性.使免疫小鼠对野生型B16肿瘤细胞的攻击具有一定抵抗作用;这种经瘤苗刺激的树突细胞导入GM-CSF基因后,体内可诱导更强的CTL活性,更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并且对肺转移荷瘤小鼠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使肺转移结节明显减少,60%的荷瘤小鼠长期存活.结果提示体外经瘤苗刺激、GM-CSF基因转染的树突细胞可望成为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9.
研究将对巨噬细胞双重功能均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GM-CSF的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再经肿瘤抗原致敏后通过静脉注射用于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的治疗.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GM-CSF基因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转染后4h即可分泌较高水平的GM-CSF.转染后10d仍可有效表达;转染后16h左右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也达最高水平;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高;荷瘤3d的实验性CT26结肠癌肺转移小鼠经肿瘤抗原致敏的GM-CSF基因转染巨噬细胞治疗后第16天肺部转移结节数明显减少;经治疗小鼠脾细胞经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也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GM-CSF基因转染及表达能有效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及效应功能;经肿瘤抗原刺激后其对转移性肿瘤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0.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是一类对人类危害极重的RNA病毒,为了解其密码子使用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该文采用CHIPS、CUSP、CodonW和SPSS软件对MERS-CoV 9条基因序列进行了偏爱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获得了每个基因密码子3个位置的GC含量和ENC值以及所有基因序列的RSCU值,并与大肠杆菌、酵母、人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GC3明显低于GC2、GC1且小于50%,ENC值为50.59,表明该病毒密码子偏爱性偏低且偏爱以A、T碱基结尾的密码子。中性绘图和ENC绘图分析表明密码子的偏爱性主要受到选择作用的影响。通过和其它三种生物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发现其与酵母密码子使用频率相差最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MERS-CoV的19个最优密码子。研究结果对MERS-CoV寻找最佳宿主进行体外表达,从而研发基因工程疫苗及治疗性抗体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