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猴表皮干细胞横向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皮干细胞可以作为角膜上皮细胞的替代物, 在自体眼表修复及组织工程生物角膜的构建中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 ~ 4代猴表皮干细胞和人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进行共培养(Transwell法), 于共培养前后使用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织 化学技术对其分化情况进行检测和鉴定. 并于第2, 4, 6, 8和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干细胞转分化的比率. 实验采用条件培养基诱导法作为对照. 表皮干细胞在共培养前表达表皮干细胞标志, K15和整合素β1阳性, K3/K12阴性; 共培养后转为表达K3/K12, 从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现出角膜上皮细胞的特征, 但是条件培养基诱导法阳性率较低. 可见, 表皮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在角膜缘基质组织及角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下, 可以横向分化为类角膜上皮细胞, 有可能重建角膜上皮, 进行自体生物角膜的构建.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单纯的玻璃体腔注射对裸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建立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全身麻醉配合眼部局部麻醉情况下,利用微量注射器往裸小鼠玻璃体腔内迅速注入10μL生理盐水,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注射眼进行固定、切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特别是视神经节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层次清晰,各层排列整齐而致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单层排列,大小不一,染色质分布均匀。实验组于注射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的情况不明显,十层结构仍相对清晰。但于第7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出现细胞明显缺失的现象,第14天为最严重,第30天和第60天与第14天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玻璃体腔注射过量的生理盐水能够损伤视网膜组织,造成神经节细胞减少,有可能成为一种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细胞可透过性Cre重组酶表达、纯化及生物活性检测(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e/lox P系统由Cre位点特异重组酶和可被Cre特异性识别的lox P位点构成,该系统广泛用于条件性基因敲除和表达,以研究基因功能.为了表达和纯化一种细胞可透过性Cre重组酶(即His6-NLS-Cre-MTS);经IPTG诱导,在BL21(DE3)宿主菌成功表达His6-NLS-Cre-MTS融合蛋白,通过His-Bond Ni-NTA树脂分离并纯化了该蛋白质,随后借助细胞和非细胞的重组系统成功检测了His6-NLS-Cre-MTS的生物活性.细胞可透过性Cre重组酶提供了一种快捷而高效的在细胞和在体水平进行遗传操作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74.
华东志留纪最早期的华夏正形贝动物群及其宏演化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志留纪最早期的腕足动物群在文献中很少记录,与标准笔石相伴者更为稀罕。江西玉山志留系底部因发现Akidograptus ascensus带的笔石而确定该处盛产志留纪初期(鲁丹早期)、多样性较高的腕足动物群。根据组成、性质与层位,它与浙江江山、常山、淳安、余杭等7个地点的同期组合可统一命名为华夏正形贝动物群(Cathaysiorthis Fauna)。它包含了不同群集,都产自细碎屑岩(如泥岩)中,其分布主要受海水深度和距华夏古陆远近的控制。这个动物群生长在奥陶纪大灭绝后的残存期,文章探讨了它的残存特征。研究揭示,奥陶纪末大灭绝对腕足动物演化的一个实质性的贡献在于制约了奥陶纪占优势的A组(正形贝/扭月贝大类群:发育铰合面、窗齿型铰齿、正扭型主突起和简单腕器官)的繁盛态势,滋生了B组(五房贝/无洞贝大类群:发育后转面、弓齿型铰齿和复杂腕器官但缺失正扭型主突起)在志留纪的优势,造成腕足动物宏演化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文中提出“优势替代滞后型式(Pattern of lag of dominance replacement)”,专指A组类群的优势被B组类群替代的时间不是紧跟在奥陶纪末大灭绝之后,而是距大灭绝结束约4Ma之后。文中描记新属华夏正形贝(Cathaysiorthis gen.nov.)。  相似文献   
75.
新疆巴里坤地区志留纪的大型图瓦贝组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巴里坤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北部,地处中、蒙边境,地层区划上,属于天山-兴安区北天山分区的博格多山小区,与东准噶尔分区的北塔山小区毗邻,地质和地理位置均很重要(插图1)。  相似文献   
76.
微壳饰以放射纹(简称壳纹)为主要特征、缺失同心层的始石燕类(本文指始石燕亚科Eospiriferinae的代表),初现于早志留世早期(Early Llandoverian),绝灭于中泥盆世早期(Eifelian)。它作为石燕族最早出现的一支,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相当广泛的分布。始石燕类  相似文献   
77.
上扬子区早志留世(兰多维列世)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一、前言利用地质历史时期海域深度的各类资料,研究海平面的升降变化,人们已做出有益的成果。开始是对新生代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后又涉及到中生代。有关古生代海平面振荡的模式是近十余年才提出来的,其中包括晚石炭世(Saunders等,1979:英国与美国),晚泥盆世(Dennision等,1975:阿巴拉契亚山区;Johnson,J.G.,1971:北美西部和加拿大极区),早志留世(Johnson,M.E.,1975、1977:北美;Johnson等,1980、1981:北美;Johnson等,1982:北欧),奥陶一志留纪(McKerrow,1979:北美与欧洲),以及晚寒武世(Lochman-Balk,1970:北美)的等。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依据能反映海  相似文献   
78.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鲁丹期(Rhuddanian)是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的残存期和复苏期。志留纪初期冈瓦纳大陆边缘壳相地层稀少,多数地区为沉积间断或笔石相地层,研究底栖壳相生物残存-复苏期的宏演化普遍缺乏理想材料,而华南上扬子区贵州湄潭地区发育了志留纪早期的壳相地层,即五里坡层(鲁丹阶中部)和牛场组(鲁丹阶上部),为探索这一关键地史时期三叶虫动物群宏演化型式及其背景机制提供了依据。贵州湄潭岩坪剖面和高江剖面的五里坡层和牛场组共发现三叶虫7目11科15属(含亚属)17种(含1新种、3未定种),根据其属级分类单元的时空分布规律,将这些三叶虫识别为5种宏演化类型:即减缩幸存型、扩增幸存型、复活幸存型、新生型和死支漫步型。不同类型的属级分类单元在大灭绝中具有不同的宏演化型式,体现出其应对灾变而采取的不同的生存策略。减缩幸存型和复活幸存型是大灭绝后生态系统复苏和再次辐射的主要源泉,它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宏演化进程;新生型的出现则标志着大灭绝后环境的实质性改善,三叶虫的全面复苏也随之到来。  相似文献   
79.
尹旭明  黄冰  马兰  刘星 《生理学报》2013,(2):178-184
β-arrestin2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负反馈调控蛋白,介导受体的脱敏,此外β-arrestin2还可以通过招募信号分子,介导G蛋白非依赖的信号传导过程。β-arrestin2广泛分布于各重要脑区,参与神经环路的信号传递。本文旨在研究β-arrestin2在可卡因诱导的小鼠奖赏行为中的作用。采用β-arrestin2基因敲除小鼠(Arrb2/),检测了β-arrestin2在不同剂量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形成中的作用,还检测了其在可卡因诱导的自主活动性变化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中等剂量(20mg/kg)和高剂量(30mg/kg)可卡因诱导的CPP实验中,Arrb2/小鼠比野生型小鼠(Arrb2+/+)表现出更强的可卡因诱导的位置偏爱,而在低剂量(10mg/kg)可卡因实验中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可卡因诱导的Arrb2/小鼠的自主活动性显著低于Arrb2+/+小鼠。以上结果提示,β-arresstin2在可卡因诱导的奖赏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对贵州遵义高桥大角寺剖面的奥陶系湄潭组下段和中段笔石的研究结果表明,湄潭组下段从下而上可以识别出Didymograptellus eobifidus带、Corymbograptell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中段含有一层笔石,缺少特征属种,根据其总体面貌,可能相当于Expansograptus hirundo带。文章描述其中11属16种:Pseudophyllograptus angustifolius(Hall),Phyllograptus claviger(Monsen),P.annaHall,Didymograptelluseobifidus(Chen and Xia),D.protoindentus(Monsen),Acrograptus kurcki(T rnquist),Corymbograptus vacil-lans(Tullberg,1880),C.deflexus(Elles and Wood),Expansograptus extensus(Hall),E.nitidus(Hall),Xi-phograptus lofuensis(Lee),X.cf.lofuensis(Lee),Azygograptus suecicusMoberg,Dictyonemasp.,Den-drograptussp.,Inocaulis plumulosusHall。这一笔石动物群分异度较低,大多数为上扬子区的常见属种,代表当时黔中古陆北缘近岸海洋环境中的笔石动物群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