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在作物改良中,常利用植物属间的远缘杂交,将异种植物的有用性状向栽培种转移。植物远缘杂交的难易程度一般由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所决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禾本科中的两个亚科即早熟禾亚科(Pooidea)和黍亚科(Panicoidea)之间的杂交并不完全受这一规律的限制,特别是六倍体的普通小麦(早熟禾亚科)和玉米(黍亚科)之间的杂交,可以发生高频率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形成。为了扩大小麦的基因资源,近年来育种学家突破了小麦族内各物种间的杂交限制,观察到小麦×玉米和小麦×高粱的受精率(单、双受精)分别可达到59…  相似文献   
72.
远缘杂交中不育基因的位置和效应的最大似然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统计方法,利用标记位点的异常分离,来估计远缘杂交中不育基因位点的位置和效应,在回交群体中,用最大似然法对不育基因与标记位点之间的生组值和配子存活率进行估计。将表现连续分布的育性指标转化为百连续变异的遗传标记的分离,可以避免对育性直接观测所带来的重组值估计结果的不稳定,还可以同时估计雌雄配子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3.
鲫(♀)鲤(♂)杂交F1代精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伏君 《动物学报》2000,46(4):366-371,T002,T003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了以红色鲫鱼作母本和湘江野鲤作父本所得杂交F1代雄性生殖细胞的生长发育。F1代雄性个体的生殖腺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类型:(1)完全能育型,个体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精子,如双尾精子、双头精子、大头精子(多核精子、双核精子);(2)不完全能育型,有少数精子细胞可以通过变态形成正常的精子,大多数生精细胞从精母细胞到精子是异常的,如核物质不规则浓缩、染色体不等分离;(3)完  相似文献   
74.
作者曾报道了一个玉米(Zea mays L.)基因组特异的重复序列DNA(克隆MR64)通过小麦(Triticum persicum Vav.ex Zhuk.)与玉米杂交导入一个小麦加倍单倍体(DH)植株中。利用分析主宰该重复DNA序列可以稳定地传递到小麦DH3代植株。通过Intermet在DNA数据库中进行序列相似性搜寻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MR64的DNA序列和玉米的最近报道的两个逆转座子P  相似文献   
75.
植物远缘杂交中的染色体行为及其遗传与进化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李再云  华玉伟  葛贤宏  徐传远 《遗传》2005,27(2):315-324
远缘杂交与多倍体化在高等植物的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矛盾和令人费解的现象是“自然界在合成多倍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人类在这方面却收效甚微”。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自然多倍体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产物,人类难以在短期内重复和完成这一过程;另一方面可能对不同的染色体组结合后的遗传与互作机制还不太了解。故多倍体化后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成了目前多学科研究的重点。在有些有性和体细胞杂种内亲本染色体在细胞内分开排列,但此染色体行为的遗传和生物学意义还不太清楚。在植物远缘杂交中出现的假配生殖、半配生殖、染色体消除和亲本染色体组分开等异常染色体行为,也反映出不同物种在配子和染色体水平上的不亲和。需对植物远缘杂交中的染色体行为和遗传进行不同层次与系统的研究,才可能深入了解杂交后新种的形成及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76.
杂交是遗传分析和得到新类型的基本方法。遗传学史上,只有分类学上亲缘的生物才能杂交。细胞工程方法的提出,为把分类学上很远缘的生物基因组合到杂种细胞内直至得到原核和真核生物杂种提供了根本可能性。原生质体融合是研究植物细胞和包括酵母在内的微生物细胞杂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7.
以萝卜为母本,以芥蓝为父本,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进行杂交,然后通过胚抢救(embryo rescue)得到F1代植株,并利用RAPD技术对杂种F1代幼苗进行了鉴定.RAPD鉴定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亲本的特异带或者亲本不具备的新谱带,有的还遗失了亲本的特异带或者共有带.  相似文献   
78.
以萝卜为母本,以芥蓝为父本,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方法进行杂交,然后通过胚抢救(embryo rescue)得到F1代植株,并利用RAPD技术对杂种F1代幼苗进行了鉴定。RAPD鉴定结果表明:杂种表现出亲本的特异带或者亲本不具备的新谱带,有的还遗失了亲本的特异带或者共有带。  相似文献   
79.
作物远缘杂交育种的途径及其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远缘杂交的育种可操作性及效果多年来颇有争议,科学家对物种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恰恰是指导作物远缘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物种形成理论研究表明生命的共同起源是远缘杂交的理论基础,生物多样性是远缘杂交的物质基础。生物种间的繁殖隔离机制是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的根源所在,而物种形成方式又为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异域性物种形成方式下的生殖隔离具有不彻底性,是克服远缘杂交受精前不亲和性的理论根据;同域性物种形成方式中多倍体化的方式对远缘杂交受精后不亲和性的克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通过对以上方面的阐述,剖析了远缘杂交的障碍来源、克服途径及实质,为作物远缘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玉米自交系×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性状变异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人工剥苞多次授粉方法,将近缘一年生二倍体类玉米(大刍草)与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对F1、F2以及回交后代B1的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株高、穗位高、分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远缘杂交后代农艺性孳的遗传变化。结果表明,远缘杂交后代株高、穗化高分离变异较大,而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分离变异较小,不同世代植株分蘖变化较大,F1代有57.5%植株、F2代有23%植株、BC1F1代有0.8%植株有分蘖;雌穗光周期敏感性大于雄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