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十多年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198)Au标记法研究白蚁的活动规律、危害范围以及示踪探巢等多有报道,但一般使用的放射性强度比较大,为数个至十多个毫居里(mc),弊病较多。为此开展了用低放射性强度微居里(μc)级的~(131)I和~(198)Au标记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31)I和~(198)Au5O—150μc标记诱集箱内的白蚁,即可达到上述研究和防治家白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黄翅大白蚁的分群孔图象与主巢方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 我国南方诸省危害土质堤坝的主要白蚁危害种,一般多为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其次是黄翅大白蚁Macrotemes barneyi Light。然而也有些水库则以黄翅大白蚁为主,如广东湛江志满水库1982年据分群孔普查出黄翅大白蚁21巢,其中分群孔图象标记清楚的有12巢例;黑翅土白蚁只有一巢例;海南土白蚁7巢例;黄翅大白蚁占该坝白蚁危害种数的72.41%。 为提供堤坝白蚁找巢技术,从1978—1982年对黄翅大白蚁的分群孔分布图象与主巢方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3.
海南土白蚁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栋  石锦祥 《昆虫学报》1989,32(3):311-316
水文进一步报道了海南土白蚁Odontotermes hainanensis(Light)的取食活动、巢系结构及其对堤坝的危害和用灭蚁诱饵条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4.
目的:改进膀胱再生方法,预防并发症产生,提高膀胱再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膀胱全切除行膀胱再生术66例,大部切除膀胱再生术70例,结核性挛缩膀胱再生扩大术25例.结果:不全随访膀胱全切除者其中1例无瘤生存16年,另1例现已无瘤生存10年.膀胱大部切除无瘤生存10年以上者12例.结核性挛缩膀胱再生扩大术6例死于其它疾病,19例生存.结论:膀胱再生术,可应用于治疗膀胱各种疾病.对膀胱肿瘤切除部位和范围不受限,对病人打击小,年老体弱者可接受.  相似文献   
75.
白细胞介素21(IL-21)属于I类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产生,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大部分骨髓、淋巴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是联系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中间因子。IL-21能够调节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调节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调亡,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与免疫监督功能。此外,IL-21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与其他细胞因子、疫苗等联合应用,可增强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该文综述了IL-21的生物功能及其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6.
泛素是一种包含76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泛素共价结合到底物的过程称为泛素化修饰。泛素化修饰过程是一个由级联的泛素激活酶、泛素结合酶和泛素连接酶所介导的复杂过程,泛素化修饰具有高效、ATP依赖、高度特异的特点。泛素化修饰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转录调控、DNA损伤修复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在泛素化修饰过程中,泛素连接酶对底物的识别,是决定泛素化修饰特异性的关键环节。泛素连接酶底物识别的相关机制研究不断被报道,鉴定泛素连接酶底物的高通量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随着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数据的不断产出,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泛素连接酶底物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对泛素连接酶识别底物的相关机制、高通量泛素连接酶底物的鉴定方法、泛素连接酶底物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和生物信息学在泛素连接酶底物研究中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7.
SARS-Cov及其他冠状病毒基因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对病毒种内和种间基因组的比较分析能获得很多关于病毒起源与演化的信息。对17株SARS-CoV的种内基因组变异分析发现共有137个变异位点,估算出SARS-CoV的突变率为8.04×10-3核苷酸替换/位点/年。变异位点在基因组上的分布不均匀,变异位点最多的是基因组中编码S1蛋白的区域,而在编码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区域中几乎没有变异位点。核苷酸和氨基酸替换的偏性预示变异可能不仅仅是由随机漂变产生。对冠状病毒种间基因组结构比较分析发现,SARS-CoV的基因组结构与IBV很相似;而保守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ARS-CoV属于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分支,并且与血清型第二组冠状病毒进化关系较近。对其他某些分子特征的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方面SARS-CoV和不同组冠状病毒有不同的相似点。进一步对基因组非保守开放阅读框(ORF)的基序(motif)和跨膜区分析发现,各组冠状病毒基因组中位于基因S-E间的非保守ORF可能是同源的,但不是绝对必要的;而IBV和SARS-CoV的基因组中位于基因M-N间ORF可能不是同源的。综合分析SARS-CoV与3组血清型冠状病毒进化关系、宿主分布,以及SARS-CoV和IBV的s2m的进化关系,可以推测SARS-CoV有可能来自禽类。 Abstract:The genome comparison of inter-species and intra-species can give us mu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viruses.There are 137 mutation sites in the 17 genomes of SARS-CoV,and the mutation rate is about 8.04×10-3 substitution/site/year.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gregating sites is not steady,the most variable region appears in S1 protein,and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has very few mutation sites.The substitution bias of nucleotide acids and amino acids indicates the non-random drift products.The comparison of genome structures of SARS-CoV and other coronaviruses shows that SARS-CoV and IBV share the same genome structure.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conserved genes of coronaviruses indicate that SARS-CoV is a new branch of coronaviruses and appears more close to the group II coronaviruses.Interestingly,SARS-CoV shares some different features with different groups of coronaviruses.Addition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first ORFs between S and E genes of some coronaviruses are transmembrane proteins and share the common motif,indicating the possible common ancestor.From the host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of coronaviruses and the phylogeny of s2m,we can deduce that avian is the probable natural host of SARS-CoV.  相似文献   
78.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的SCAR标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雷永  廖伯寿  王圣玉  张银波  李栋  姜慧芳 《遗传》2006,28(9):1107-1111
利用与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 “E45/M53-440”, 经PAGE凝胶电泳后回收、克隆、测序, 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PCR特异引物, 通过对PCR条件的优化, 成功地将AFLP标记“E45/M53-440”转化为实验结果稳定, 操作更简单的SCAR标记“AFs-412”, 标记与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间的遗传距离为6.5 cM。利用获得的SCAR标记对抗、感黄曲霉的花生种质资源进行了分子鉴定, 结果表明标记与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证实了该标记应用于研究群体之外的育种潜力。SCAR标记的建立为开展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简便实用的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79.
80.
胡运迪  赵敏  鲍乾  李栋  魏榆  马松  曾广能 《生态学报》2023,43(1):327-338
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土壤CO2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岩溶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植被恢复伴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其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控制性实验,以土壤、岩溶含水介质初始条件相同,仅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贵州普定沙湾模拟试验场为研究对象,通过1年的土壤CO2浓度和通量数据,研究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的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CO2的浓度和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季节下的土壤CO2通量呈现昼夜变化规律,温度和降雨影响着土壤CO2的排放,前者可促进排放量,后者可抑制排放量,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受影响的程度不同;(2)耕作活动也会影响土壤CO2的排放,耕作使得土壤变得松散,加上岩溶区下伏基岩的溶蚀作用,增加了土壤CO2向含水层的扩散,导致春季耕地表现为负通量;(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的年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