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8年8月和2009年6~7月间对内蒙古自治区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考察,共发现8种,隶7属7科,均为古北界区系成分;以花背蟾蜍、黑龙江林蛙、白条锦蛇为优势种.基于草盖度与两栖动物多样性相互关系的监测结果显示,草原退化对两栖动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结合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格局和生境特点,提出了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和关键生境.  相似文献   
72.
李成  李娟  梁春平  赵联军  王大军  江建平 《生态学报》2017,37(12):4247-4257
2006年8—11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对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地栖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森林砍伐、旅游和植被恢复方式等干扰因子所推动的动物栖息生境变化,探讨了动物群落结构和生境类型的关系。监测历时75 d,8个样地共捕获3纲6目17科21种778只地栖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包括3种两栖类、1种鸟类和17种哺乳类。每百陷阱日的捕获率为32.4%;以普通鼩鼱、高山姬鼠、纹背鼩鼱、高原林蛙等4种为优势种,占全部捕获数的76.9%;其余17种的个体数均较少,物种多度和其分布区域呈显著线性相关(P0.001)。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以干扰相对弱的原生针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为最高,而优势度指数最低;其次为旅游干扰的原生林灌丛和自然更新的次生林灌丛;人工种植的次生针叶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以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进行系统聚类,8个样地的动物群落聚为3类:即干扰相对弱的原生针叶林动物群落、严重干扰的人工针叶林动物群落、部分干扰的原生林灌丛和次生林灌丛动物群落。  相似文献   
73.
脊柱侧弯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Cobb角的准确计算是临床上确定脊柱侧弯分型和制定诊疗方案的关键。针对人工测量Cobb角存在耗时长、不够准确、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脊柱侧弯Cobb角自动测量方法。由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使用LabelMe工具对200例脊柱侧弯患者的X线片数据集进行标注。采用ResNet50作为主干网络改进基本的语义分割模型U-Net,并与另外2个语义分割模型DeeplabV3和PSPNet在脊柱侧弯X线片数据集上分别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U-Net模型的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 MIOU)值达到了94.72%,分别比PSPNet和DeeplabV3模型的MIOU值提升了5.36%和2.30%。最后,基于改进的U-Net模型设计了脊柱侧弯Cobb角的自动测量算法,并开发了可视化的自动测量软件。经过实际测试,发现在常规的电脑上输入一张患者的X线片,只需6.3 s即可自动计算Cobb角大小,其速度远快于医生手动测量,显著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表明本文设计的脊柱侧弯Cobb角自动测量方法是有效...  相似文献   
74.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编目法调查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概况,共有10种,隶3目8科,区系组成以横断山区特有种为主(60%)。根据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格局,确定九寨沟的两栖爬行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和生境为:①低海拔的树正沟,主要保护动物为中华蟾蜍、华西蟾蜍、高原林蛙等两栖动物,重点保护生境为树正群海和翡翠河道;②高海拔的则查洼沟,主要保护动物为北方山溪鲵和西藏齿突蟾,重点保护生境为长海;③扎如沟,主要保护各种爬行动物,重点保护生境为河道两侧的灌丛。  相似文献   
75.
探讨紫菜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刺激作用。以不同浓度的紫菜多糖及生理盐水(NS)经BALB/C小鼠腹腔连续注射7 d(1次/d)后,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及Griess法分别测定小鼠的脾细胞分泌TNF-α、NO水平。0.15 g/kg紫菜多糖注射组小鼠脾细胞分泌TNF-α、NO的水平高于NS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适宜浓度的紫菜多糖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76.
甘肃陇南地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6~7月对甘肃省陇南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20种,隶15属9科。对当地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区系组成,生态的分化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7.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分布有3种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r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a),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种。研究在保护区内设定了16个50m×50m的样地(每个样格分为25个10m×10m样格),对每个样格中3种两栖类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根据3种两栖类分布点距离水体的最远距离初步确定若尔盖保护区高原林蛙(Ranakukunoris)、倭蛙(Narorana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minshanica)的陆地核心生境半径分别为:1000m、55m和580m。由于过大的陆地核心生境在实际保护工作中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因此本文提出最小陆地核心生境的概念:在某一季节,不同性别和生活史阶段的某种动物的90%个体完成该季节正常生命活动所通过或者利用的陆地。由此概念,根据高原林蛙90%的雌体、雄体和幼体分布确定其最小陆地核心生境半径为51m。最后通过最优化理论对高原林蛙和岷山蟾蜍分布格局与水体距离、草本层盖度、两栖类密度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陆地核心生境的范围与其所在生境景观及本种和其他动物种群状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8.
模拟降雨下麻栎林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及氮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荣嘉  高鹏  李成  刘潘伟  孙鉴妮  刘晴 《生态学报》2019,39(8):2732-2740
为探讨人工林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机制及其氮素流失规律,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林地麻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麻栎林与荒草地的产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麻栎林的总产流量、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分别是荒草地的80.5%、61.4%、162.2%。地表径流产流呈不断增加且趋于稳定的特征;壤中流产流时间明显滞后于地表径流的,产流过程径流量波动比较小,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量和壤中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对数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2)麻栎林的全氮总流失浓度、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为11.5、13.1、8.9 mg/L,分别比荒草地低19.0%、13.8%、8.2%。地表径流全氮流失浓度一般前期较大,而后递减并趋于稳定;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在整个产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全氮流失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可分别通过幂函数和多项式函数进行模拟。(3)在整个降雨产流过程中,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量分别占总产流量的61.8%和81.1%,麻栎林和荒草地的地表径流全氮流失量分别占全氮总流失量的70.4%和87.0%,径流、氮素的流失都以地表径流为主。与荒草地相比,麻栎林具有明显增加壤中流,减少氮素流失效果。  相似文献   
79.
以黄河下游地区封丘县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和R软件的支持下,在栖息地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了两栖类生物分布与栖息地变量(池塘水体溶解氧DO、电导率COND、浊度TURB、水体氨氮NH3-N、池塘内植被盖度VEGinterior、池塘内挺水植物盖度EMER、池塘边缘植被盖度VEGedge、两栖类幼虫捕食者PRE和池塘面积AREA)和采样点池塘250、500、1000、2000 m半径缓冲区内景观变量(池塘面积AP、与最近道路的距离DR、耕地面积AF、林地面积AW、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蔓延度指数CONTAG)的关系.结果表明: 中华大蟾蜍的分布主要与栖息地变量中的PRE和较大缓冲区半径内的景观变量(AW2000、DR2000、SHDI1000、CONTAG1000)相关;黑斑侧褶蛙的分布与栖息地变量中的EMER和较小缓冲区半径内的景观变量(SHDI500)关系密切;金线侧褶蛙的分布主要与栖息地变量中的VEGinterior和PRE相关;泽陆蛙的分布主要与较大缓冲区半径内的景观变量(AF2000、SHDI2000)相关;两栖类生物总体上主要与栖息地变量中的EMER和较小缓冲区半径内的景观变量(SHDI500)相关.在农业景观中,保护两栖类生物应该保护永久性和半永久性池塘、提高池塘内部植被盖度、增强栖息地池塘之间的功能连通性.  相似文献   
80.
杏鲍菇液体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对杏鲍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和液全培养条件(适宜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杏鲍 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3%,蛋白胨0.2%,KH2PO40.05%,MgSO40.05%,pH6.5,适宜的液全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基的初始pH6.5,摇瓶装量100-140ml/500ml,摇瓶转速150r/min,接种量10%,最佳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