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分析了稻鸭共作下水稻植株的壮秆效应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鸭子在稻田的活动使水稻植株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植株碳氮比、茎秆干物质输出率都明显增加,茎秆基部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2.88%,茎粗增加64.90%,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也分别提高了11.78%和10.95%;稻鸭共作提高了水稻深层根系比例和根系活力,黑根比例降低了16.63%.因此,稻鸭共作对水稻植株有壮秆效应,提高了植株的抗逆性,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2.
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连作障碍已成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探明马铃薯连作障碍的机理,减轻连作障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与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物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中真菌DGGE图谱的条带数量增加,连作1~5年处理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分别比对照(轮作)增加了38.5%、38.5%、30.8%、46.2%和76.9%,说明马铃薯连作使根际土壤中真菌优势种群的个体数明显增多.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各处理间真菌种群结构的相似性越来越低.通过真菌DGGE条带的克隆测序比对发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马铃薯根际土壤土传病害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球毛壳菌作为一种生防菌,连作5年时数量明显减少.连作使根际土壤中病原真菌种群过渡成为优势种群,根际微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作用于根系,使根系活力和吸收面积下降,最终导致块茎产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3.
基质水势对切花百合植株干物质分配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物质分配与转移是观赏植物外观品质形成的基础,受水分影响极大.本文以切花百合品种‘索邦’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在南京的连栋温室内开展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水分处理的栽培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定植期和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切花百合干物质分配和转移的变化规律,以及基质水势对百合地上部和地下部各器官(花、茎、叶、鳞茎、茎生根)干物质分配指数的动态影响,并确定了切花百合正常生长的临界基质水势,最终建立了基质水势对切花百合植株干物质分配影响的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所建模型对百合各器官(花、茎、叶、鳞茎、茎生根)干质量的预测效果较好,模型对花、茎、叶、鳞茎、茎生根干质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95、0.86、0.95、0.85,预测相对标准误分别为19.2%、12.4%、19.4%、12.2%、31.7%.-15 kPa可作为切花百合‘索邦’水分管理的临界水势.  相似文献   
74.
陆地棉皱缩叶突变体基因wr3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利  狄佳春  赵亮  陈旭升 《遗传》2014,36(12):1256-1260
陆地棉皱缩叶突变体是本项目组自主发现的一种自然突变体。前期对其表型性状的观察发现该突变体的农艺性状有别于前人已报道的皱叶突变体;通过陆陆杂交世代群体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 皱缩叶突变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wr3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以皱叶突变自交系L037和海7124为亲本配置组合得到的海陆杂交F2为作图群体, 利用本实验室遴选的平均覆盖棉花26对染色体上的234对SSR引物(每染色体相对等距离分布9对引物), 通过对双亲以及近等基因池的筛选, 共得到12对多态性引物。用这些引物检测F2作图群体每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 经Join Map 4.0分析显示, 位于Chr.21的引物BNL3279与目的基因连锁, 二者间的遗传距离为28.7 cM。随后对Chr.21上的其他引物进一步筛选, 共得到16对与目的基因连锁的标记, 其中与目的基因距离最近的标记NAU3740的遗传距离为4.8 cM, 另一侧标记cgr5428的遗传距离为10.4 cM。由此推定, 皱缩叶突变体基因wr3在棉花第21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5.
镇江内江湿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小气候日动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5月,选择镇江内江湿地具有代表性的裸地、虉草群落和芦苇群落,分别代表植被群落的不同演替阶段,测定不同群落、不同层次的光照强度、气温、土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研究其植物群落小气候的日动态.结果表明,随演替由裸地到虉草群落到芦苇群落进行,群落内光照强度、气温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日变幅减小.其中,日均光照强度由1 204.7 μmol·m-2·s-1降至141.28 μmol·m-2·s-1,日均变幅由1 126μmol·m-2·s-1降至265 μmol·m-2·s-1;日均气温由32.2 ℃降至24.9 ℃,日均变幅由12.75 ℃降至4.8 ℃;日均土温由21.83 ℃降至19.47 ℃,日均变幅由4.5 ℃降至2.1 ℃.群落内空气相对湿度明显升高(由58.95%增至87.3%),变幅减小(由29.75%降至5.15%).生境具有早期的开放性和后期的封闭性,小气候环境朝着更为阴、凉、湿的环境变化,且波动性减弱,稳定性增强.各群落内的光强、气温、湿度及土温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但不同演替阶段各因子间相关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76.
大豆施硫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3个水平硫元素(0,30,60 mg·kg-1)对大豆的生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施硫处理侧根数和根系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6%~33.2%和6.6%~34.3%,根瘤数量和干重分别增加了2.7%~35.9%和13.0%~75.7%,叶绿素含量增加了0.4~3.9个单位,单株产量提高了7.3%~12.8%.施硫还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表明施硫可明显提高大豆各项生理生态指标,促进大豆植株生长,提高大豆产量,其作用效果因施硫水平不同而异,综合各因素,以30 mg·kg-1施硫水平作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7.
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的重组N蛋白-ELISA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已构建成菌的重组质料Petn转化入E.coli BL21(DE3)中,在最佳诱导条件下获得重组N蛋白.随后用His-Bind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对纯化效果及纯化产物的特异性分别用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试验检测.在此基础上,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种条件进行优化(如抗原的包补,作用时间及底物的选择),确定了判定标准,建立了检测PRRS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此方法检测了200份血清样品,并与IDEXX公司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达91%.  相似文献   
78.
以籼型(Oryza sativa L.)杂交组合汕优63为对照,以中粳9516、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亚种间三系杂交稻冈优881和两系杂交组合X07S/紫恢100为材料,研究其在生育后期(抽穗-成熟)自然条件下剑叶的叶绿素衰减、CO2交换、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膜脂过氧化表现.结果表明: 水稻在生育后期伴随叶绿素衰减,其叶内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ΦPSⅡ、电子流传递速率ETR都有相应地下降,这种光能转化的障碍使多余的光能传递给PSⅡ的还原侧,产生O(-)/(*)2累积,发生膜脂过氧化和MDA的积累,引起光合色素及光合膜的破坏,发生光氧化早衰.这种现象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耐光氧化的粳稻9516,其叶内的 Fv/Fm、ΦPSⅡ、ETR、qP下降较少,具有较稳定的光能转化能力,不易早衰,具有较高的结实率;而对光氧化敏感的籼稻汕优63其叶内的Fv/Fm、ΦPSⅡ、ETR,光化学猝灭参数qP下降较多,易发生膜脂过氧化,导致叶片早衰,影响水稻灌浆结实和产量;而二系的和三系的杂交稻的耐光氧化特性和早衰表现居于中间.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角度出发,在目前株型良好的基础上,兼顾杂种优势和防止早衰两方面考虑,在母本中利用粳型或带有粳型基因的不育系是育种上一个值得重视的策略.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茎顶端不同类型原基分化的动态过程,以明确原基分化的综合模式,并建立了不同原基分化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叶原基和苞叶原基分化与播后累积生长度日(GDD, growing degree days after sowing)的关系呈S形曲线,而小穗原基和小花原基为上升段抛物曲线.从分化模式看,苞叶原基具备营养器官原基特征;小穗和小花原基的分化进程能较好地反映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顶端发育的影响.小麦茎顶端原基分化的综合模式为由三段子模式构成的近似S曲线.叶原基数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而苞叶原基、小穗原基和小花原基数以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主.以平均热间距来衡量,适期播种处理的叶片、苞叶和小穗原基分化速率最高;而小花原基数与小花分化持续期之间的数量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和理解小麦茎顶端发育的生物学规律.  相似文献   
80.
定植期和定植密度对温室单头切花菊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植期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切花菊外观品质的重要栽培措施.本文以单头切花菊‘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v. Shenma)为材料,研究定植期和密度对温室单头菊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定植期和密度范围内,随着定植期的延迟、密度的增加,单头菊株高增加,单株叶数、茎直径减小,单株鲜质量降低,花颈长度增加,花朵直径减小,但密度对株高的影响不大.在上海地区非加温温室单头切花菊生产中,以生产A级产品为目标的适宜定植期为8月中旬,适宜种植密度为64株·m-2;以生产B级产品为目标的适宜定植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适宜种植密度为72~80株·m-2.本研究为建立基于光、温和密度的温室单头切花菊外观品质预测模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