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31.
为弄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群落随宿主植物演化的变异规律,通过对MaarjAM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 根据每个分子虚拟种(virtual taxa, VT)包含的DNA序列不少于5条的标准, 筛选出188种菌根植物。通过分析植物与其根内AM真菌的关系发现: 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随着寄主植物的分化而增加; 在不同的植物系统类群中, 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不同; 在起源时间较晚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中, AM真菌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起源较早的苔类、角苔类和蕨类植物类群, 而与寄生植物共生的AM真菌物种丰富度与早期植物无显著差异; 不同寄主植物进化类群间AM真菌组成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 AM真菌群落随着寄主植物进化而发生变化。在进化过程中, 寄主植物倾向于选择保留共生效率较高的AM真菌。  相似文献   
232.
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研究了新疆棉区棉花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土壤生物活性受到作物连作障碍的负面效应和秸秆长期还田培肥地力的正面效应的双重影响.在短期内(5~10年),连作障碍明显,连作与秸秆还田5和10年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比种植1年降低36.54%和25.66%,细菌、放线菌数量下降较快,分别为种植1年的61.12%、70.16%和67.91%、145.79%,而真菌所占比例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比种植1年降低0.76%、2.52%和28.12%、11.44%,连作与秸秆还田5年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种植1年降低9.21%.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生物性状趋于好转,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与短期(5年)相比,连作与秸秆还田15和20年的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71.52%、61.03%和141.74%、240.83%,而真菌所占比例下降,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增加.淀粉酶活性在短期内上升,连作与秸秆还田5和10年分别比种植1年增加11.38%和10.41%,连作与秸秆还田20年则降低31.34%.  相似文献   
233.
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内蒙古棉花综合实验站设置大田试验,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一膜三管六行”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研究播期(4月20日、4月30日和5月10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播期推迟,棉花生育时期推迟,生育期缩短,铃期日均温降低,收获密度增加;播期显著影响棉株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与分配,以及产量和品质形成,4月30日播种条件下,棉株干物质和养分在经济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养分总积累量及养分的皮棉生产效率较高,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达6505.9和2660.9 kg·hm-2,且纤维品质较优;4月20日播期下,收获密度、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低,虽然生物量和养分经济系数最高,但最终籽棉和皮棉产量仍较4月30日播期降低10.9%~14.0%和11.1%~14.2%;5月10日播期,虽然可以避开种子萌发期低温冷害,但棉铃发育期日均温偏低,尽管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高,但是生物量和养分经济系数、养分的皮棉生产效率最低,最终籽棉和皮棉产量较4月30日播期降低32.5%~34.7%和35.9%~36.2%,且纤维品质最差.综合分析, 4月30日左右为内蒙古西部荒漠旱区棉花种植的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234.
基于我国南方38个稻田试验点222个样本的表土有机碳数据,设5种施肥措施类型[无机氮肥(N)、无机氮磷肥配施(NP)、无机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F)],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我国南方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相对年变化量和固碳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种施肥措施下,稻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变化量集中在0~0.4 g·kg-1·a-1,两熟制和三熟制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均增量分别为0.20和0.26 g·kg-1·a-1;有机肥处理(O和OF)比无机肥处理(N、NP和NPK)的表土有机碳含量相对年增量更高,其中,OF处理最高,为0.32 g·kg-1·a-1;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速率逐渐降低,N、NP、NPK、O和OF处理下表土固碳持续时间分别为22、28、38、57和54年.从土壤固碳角度考虑,有机无机肥配施为我国南方稻田最佳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35.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试系统,研究了超高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两优培九(P9)和对照汕优63(SH 63)类囊体膜的荧光光谱特性和时间特性.以脉宽为120 ps,重复率为4MHz,波长为514 nm的Ar+激光分别激发P9和SH 63水稻类囊体膜荧光.通过对其超快荧光的时间特性和光谱特性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灌浆期还是在扬花期,P9水稻类囊体膜中光系统I激发能传递的速度比光系统Ⅱ的快;P9和SH 63两种水稻类囊体膜在灌浆期的激发能传递速度都比扬花期的快;两种水稻类囊体膜的光谱特性还给出,在从扬花期到灌浆期这一生长发育过程中,SH 63水稻类囊体膜的色素成分和结合状态发生了变化,而P9却没有出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236.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从疑患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症(PMWS)的死亡仔猪组织病料中扩增出ORF2全基因(702bp).将此片段克隆入pGEM-T easy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TORF2,并对此质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克隆的ORF2与美国PCV-2分离株AF264039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与其他PCV-2毒株同源性分别为92.3%~98 6%和92.3%~96.6%.重组质粒pTORF2经BamH I、EcoR V双酶切,回收ORF2基因,转移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的相应酶切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质粒pSecTagORF2.此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ORF2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建立PCV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37.
苜蓿核糖体基因物理定位及染色体荧光分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核糖体基因为探针对,二倍体和四倍体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45s在四倍体、二倍体种中总是以单位点位于核仁组织区,5s则有2~3个位点;以二倍体种的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表明,蓝花苜蓿(M.coerulea)和黄花苜蓿(M.falcata)均能与四倍体染色体进行杂交,仅杂交信号强弱的染色体数目有差别;荧光染料DAPI使苜蓿的染色体显示带纹,蓝花苜蓿的DAPI带与C-带基本一致.文章对四倍体苜蓿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8.
基于辐射和温度热效应的温室水果黄瓜叶面积模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温室黄瓜(Cucumis sativus)叶片生长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构建了适合我国种植技术的黄瓜叶面积模拟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播期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的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更准确地模拟温室水果黄瓜的叶面积。该模型对黄瓜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和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879 2和0.398 0,比用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模拟叶面积指数的精度分别提高了37%和74%。  相似文献   
239.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试系统,研究了超高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两优培九(P9)和对照汕优63(SH 63)类囊体膜的荧光光谱特性和时间特性。以脉宽为120ps,重复率为4MHz,波长为514nm的Ar^-激光分别激发P9和SH 63水稻类囊体膜荧光。通过对其超快荧光的时间特性和光谱特性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灌浆期还是在扬花期,P9水稻类囊体膜中光系统I激发能传递的速度比光系统Ⅱ的快;P9和SH 63两种水稻类囊体膜在灌浆期的激发能传递速度都比扬花期的快;两种水稻类囊体膜的光谱特性还给出,在从扬花期到灌浆期这一生长发育过程中,SH63水稻类囊体膜的色素成分和结合状态发生了变化,而P9却没有出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