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活性中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系统地整理了国内外关于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活性所进行的抗血栓、抗动脉硬化中药筛选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黄酮、香豆素、生物碱、有机酸、糖等类物质。  相似文献   
72.
小毛茛居群分化研究(Ⅰ)——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毛茛的 3个地点共 6个居群的的形态变异作了观测。该种的株高、叶形、花瓣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用 31个形态及生境性状作出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小毛茛居群遗传分化主要与居群所在生境因素相关 ,与地理位置之间仅有不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3.
Pythium guiyangense is a mosquito pathogen, and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agent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mosquitoe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trains adaptable to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ing stable virulence to mosquito larvae, and being able to prolong the shelf life, an effort was made on transforming the fungus by using homologous or heterologous virulence genes. In this paper,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 of P. guiyangense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s reported. As a result, an A. tumefaciens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74.
为了全面验证研制的牛血清蛋白(BSP)酶联免疫试剂盒的性能,由3个部门6人协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6人进行的18次试验全部满足BSP-ELISA试剂盒的质控标准,达标率100%;6名实验人员对3、4、5、10、20ng/ml浓度的BSP标准品进行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在1.96%~6.24%之间,精密度较好;回收率在94.8%~98.7%之间,准确度理想,测量限量为3ng/ml。该试剂盒与人血白蛋白、卵清蛋白等均无交叉反应,对BSA、B-IgG特异性蛋白的检测回收率为101.2%和94.7%;与牛血清白蛋白试剂盒对比测定11种疫苗总计108批,符合率为96.3%,针对不同疫苗,BSP残余量约为BSA的1.12~3.13倍,验证结果表明,该试剂盒可检测疫苗中BSP而不仅是BSA,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疫苗中牛血清的真实情况,有利于疫苗生产的严格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5.
农业活动是三江平原湿地主要干扰方式之一,长期的农业活动已对该区域湿地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以三江平原退化湿地20种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8个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特征,揭示农业活动导致的生境退化对湿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势种中,小叶章具有最大生态位宽度,漂筏苔草具有最小生态位宽度。伴生种中,球尾花具有最大生态位宽度。湿地植物对不同资源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60%的湿地植物对土壤有机碳表现为较窄的生态位宽度,70%以上的湿地植物在土壤含水量、氮、磷、钾资源维具有较高的生态位宽度。优势种在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和氮资源维表现出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这种差异是影响湿地优势物种分布和种群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养分的变化,会引起植物种群间对有限资源的竞争,成为影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动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6.
以水曲柳成熟合子胚子叶为材料诱导体胚发生,通过改变诱导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及浓度,分析二者对水曲柳体胚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剂在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高渗透压有利于体胚诱导:在添加生长调节剂的条件下,添加75 g·L-1的蔗糖可提高体胚诱导率;通过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0 g·L-1蔗糖产生的体胚在含有BA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率更高。研究结果为提高水曲柳体胚诱导率、改善体胚发生状况和优化体胚发生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波立维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 BNP)、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T-pro BNP、IL-6、IL-8、LVEDD、IVS、LVD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NT-pro BNP、IL-6、IL-8、LVEDD、IVS、LVD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抑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左室重构,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每月口服伊班膦酸盐、维生素D3及钙剂预防肝移植术后骨质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终末期肝病行尸体原位肝移植的患者,患者肝移植术后每月口服伊班膦酸钠(150mg)、维生素D3(800IE)及钙剂(1g/日),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评估移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同时评估骨的代谢物碱性磷酸酶(BAP)、尿吡啶诺林(PYD)、尿脱氧吡啶诺林(DPYD)的变化。结果:肝移植术后3个月患者的腰椎骨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及测量值较移植前均有所下降,在持续治疗后12个月及后上升较为明显,骨密度较基线值的百分比从移植后的3个月到24个月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3个月的骨碱性磷酸酶较移植前明显的下降,在6、12个月时较前增加,但在24个月时再次下降。而移植术后的3、6个月的尿吡啶诺林、尿脱氧吡啶诺林上升,在12、24个月时与移植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移植后2年骨折发生率为4%。结论:每月口服1次伊班膦酸盐能显著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第1年及第2年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s,PRMTs)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之一,主要参与组蛋白精氨酸位点甲基化修饰,改变真核基因组的染色质结构,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本研究鉴定了8个玉米的PRMT蛋白序列,通过与两种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的全部PRMT蛋白序列的同源比对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确定玉米PRMT蛋白主要分布在3个不同的亚家族中。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软件预测和分析了全部玉米PRMT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和亲水性,以及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等重要参数。这些数据对后续鉴定玉米PRMT蛋白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利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肥胖模型,通过对添加不同剂量反式脂肪酸(TFAs)喂养的大鼠脑及血液氧化损伤相关指标比较,探讨TFAs对肥胖大鼠脑和血液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喂饲基础饲料、饮食诱导的肥胖组(DIO组),喂饲高脂饲料,1%及8%反式脂肪酸组(1% TFAs、8% TFAs组)喂饲添加1% TFAs及8% TFAs的高脂饲料。8周后,心脏取血后,处死动物,留取脑组织及血液以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不同饲料喂养8周后,8% TFAs组大鼠脑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CON组、 DIO组与1% TFAs 组(P<0.01);CON组、DIO组、1% TFAs及8% TFAs组大鼠脑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依次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TFAs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低于DIO组、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8% TFAs组大鼠脑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 0.01);8% TFAs组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5)、DIO组(P<0.05)及1% TFAs组(P<0.01)。结论:高含量TFAs摄入可引起肥胖大鼠血液和脑发生氧化损伤,上调氧化损伤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