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6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HIV-1细胞嗜性的研究是理解HIV-1传播和发病机制的关键.通过对HIV-1B和C亚型的R5和X4型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适应性进化分析,发现R5和X4病毒经历了不同的进化方式,并且不同的HIV-1基因受到不同的正选择压力,意味着复杂的自然选择压力驱动HIV-1的进化.分析HIV-1Gp120超变区上的正选择位点,发现相对于其他超变区,更多的正选择位点发生在B亚型X4病毒的V3区,B亚型R5病毒的V2区以及C亚型X4病毒的V1和V4区域.因为这些区域通常影响和决定HIV-1的细胞嗜性,更多的正选择发生在这些特定的超变区意味着作用于Gp120上的选择压力与Gp120的受体识别和结合功能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B和C亚型还是R5和X4型病毒,显著更多的正选择位点发生在Gp120的C3区域(33.3%~55.6%,P〈0.05),意味着C3区对HIV-1的生存和适应比先前认识的更为重要.另外,在R5和X4病毒的env基因中,约有一半的正选择位点是相同的,尤其是Gp41上的第96,113和281位正选择位点均出现在所分析的4种病毒类型中.这些共同的正选择位点不仅意味着对病毒生存和适应的重要性,也意味着R5和X4存在交叉免疫源性位点的可能性,这对于AIDS疫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横纹金蛛多次产卵生物量分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袋是雌蛛产卵、若蛛孵化等繁育后代的保护性场所.常见农林蜘蛛横纹金蛛(Argiopebruennichi)一般一生产卵3~6次,织制卵袋3~6个.本文对横纹金蛛的体重、卵袋生物量、卵粒数与卵粒重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卵次数增加,产卵间隔时间更长,但雌蛛产卵后至下一次产卵前生物量的增量在减少,而对卵袋生物量的投...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低温(<8℃)对小菜蛾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和蛹在4℃和6℃下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分别处理55d和70d后,卵和蛹全部死亡;经4℃和6℃处理的蛹,在16℃下羽化成虫的平均产卵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处理45d时,产卵量均为0.小菜蛾幼期各虫态在0℃以下,死亡率随低温强度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就耐寒力而言,3龄幼虫和蛹最强,其次是2龄和4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的耐寒力最弱.不同低温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期虫态对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总体说来,经过处理的小菜蛾幼期虫态,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普遍延长,一般处理某一虫态对其相邻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大.小菜蛾蛹经低温处理后其羽化成虫的产卵量随着蛹期所经历低温强度的增强和时间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74.
小麦目标产量设计及适宜品种选择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运用知识工程和系统建模方法,在综合考虑决策点光温生产潜力、历史平均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肥水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等诸多因子对增产系数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计算动态增产系数,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小麦目标产量设计知识模型;通过定量计算小麦品种特征值与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适宜品种选择的量化知识模型.利用南京、郑州、泰安、保定和太原5个不同生态点的不同年型每日气象资料以及不同历史平均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和肥水管理水平,对目标产量设计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利用广州、南京、泰安、北京、哈尔滨5个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以及15个不同品种资料,对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知识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75.
离体小麦胚胎对10种必需氨基酸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试验了小麦离体胚胎对10种必需氨基酸在不同浓度下的生长反应,结果指出,不同氨基酸对小麦胚胎有专一性作用浓度。按照试管植株的生长表现,10种必需氨基酸对试管植株的生长抑制强度(或者说是酶的反馈抑制强度)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强作用型、中等作用型和弱作用型。试验还发现,相同族的氨基酸对试管植株有基本相同的作用强度。这些结果为小麦离体氨基酸抗性选择提供了起始抑制浓度、半生长浓度和临界生长浓度等重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6.
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小菜蛾对薇甘菊挥发油、芋烯、α-松油烯、里哪醇、β-石竹烯、马鞭草烯酮6种挥发物嗅觉反应,在网室,比较了挥发油及5种挥发物对小菜蛾雌虫产卵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薇甘菊挥发油不仅对小菜蛾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且能显著地减少其成虫在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薇甘菊挥发油所含的5种挥发性化合物中芋烯、α-松油烯和里哪醇表现出较强的驱避效果(流量为100-180mL/min)和产卵抑制作用(剂量为10-20μL/株),而小菜蛾对马鞭草烯酮和β-石竹烯的嗅觉反应以及小菜蛾在这两种化合物处理的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7.
EB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它的潜伏感染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研制疫苗用于EB病毒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必要。本综述了EB病毒的结构及基因表达特点、EB病毒潜伏期感染基因表达及潜伏期基因产物的功能,以及研制EB病毒疫苗的靶抗原的选择。  相似文献   
78.
佩妃延腹榕小蜂的产卵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榕树与传粉榕小蜂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是协同进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榕树除了与传粉榕小蜂共生外,它还为许多非传粉榕小蜂提供食物和生境。佩妃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 pilosa Mayr腹部第8~9节背板极度延伸,形似长长的产卵鞘,其后更长的才是真正的产卵鞘。它将产卵针刺入榕果的果壁,产卵于果内。该蜂是对叶榕Ficus hispida L. 的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yr)的盗食性寄生蜂。我们利用数码照相机记录了佩妃延腹榕小蜂产卵的全过程,详细描述了其产卵行为。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下列行为特点: (1)当雌蜂找到合适的产卵位点时,身体呈倒立状,后足扶持产卵鞘到选定的产卵位点;2)从开始插入产卵针到产卵鞘向后弹出,腹部第8~9节背板延伸部分与产卵鞘之间有两次大幅度的靠拢与分开,第一次靠拢与分开是保证产卵针以最佳的垂直角度插入果内,第二次是使产卵鞘向后弹出,将暴露在外的产卵针顺利地插入果内;3)雌蜂产卵针沿榕果直径方向(最短距离)插入果壁;4)前足与后足比中足发达,与整个产卵过程中支撑身体的行为有关 。  相似文献   
79.
通过使用枯草芽胞杆菌一个蔗糖敏感sacB基因发展了一种依靠蔗糖的负向筛选系统,这种方法允许没有标记突变的基因进入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染色体。首先,构建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apxⅡ基因GFP插入失活型的重组质粒pOSAKCG,其中一个表达盒含有氨苄青霉素基因和以外膜蛋白omlA作为启动子表达sacB基因。重组质粒pOSAKCG通过电穿孔转化,它的突变apxⅡCA基因与野生型亲本菌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HB03染色体上野生型apxⅡCA基因发生同源交换,两步法筛选获得了apxⅡ基因突变株HBC^-/GFP^ ,PCR和Southern blot对突变株进行初步鉴定,进一步对突变株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包括它的溶血活性、免疫原性、生长特性及其对小鼠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药物抗性标记突变株的构建是成功的。该突变株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突变株作为载体和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 (太湖种群和温州种群 )受精卵和温州种群流产卵脂肪酸及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太湖种群受精卵、温州种群受精卵和温州种群流产卵在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上无显著差异 ,而谷氨酸 (Glu)、胱氨酸 (Cys)和丝氨酸 (Ser)三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太湖种群受精卵、温州种群受精卵及温州种群流产卵的脂肪酸种类分别为 16、13和 14种。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 18 96 %— 2 3 0 9% ,单烯酸 (MUFA)占 5 1 76 %— 6 2 6 5 %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占14 2 7%— 2 8 96 % ,其中最主要的脂肪酸为C16∶0、C16∶1和C18∶1。除C2 0∶1外 ,其他脂肪酸含量在三者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太湖种群受精卵的C18∶2、C18∶3显著高于温州种群受精卵 ,而温州种群流产卵的DHA要显著高于太湖种群受精卵。温州种群受精卵和流产卵在C16以下的脂肪酸 ,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此外 ,本文还讨论了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与流产的关系及脂肪酸组成对出苗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