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冯慧芳  余明  薛立 《生态学报》2020,40(14):4894-4902
研究了林分密度和外源性氮(N)磷(P)添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可以为当前不同密度的亚热带林在氮沉降和施磷肥条件下,影响我国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养分转化的酶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人工林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铵(NH_4Cl)和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_2PO_4·2H_2O)作为N肥和P肥,氮磷添加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施N、施P和施N+P;种植密度设置低密度(1667株/hm~2)、中密度(2500株/hm~2)、较高密度(4444株/hm~2)和高密度(10000株/hm~2)4个水平。在4种密度的大叶相思人工林下各设置一个样地(即4个样地),每个样地内5个样方,每个样方内设置4种处理,合计共16个处理,5个重复,80个小区,测定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析林分密度和NP添加对大叶相思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添加对各林分密度下的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P添加显著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和高密度林分大叶相思林地的土壤脲酶活性,却降低了低密度林分的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磷酸酶活性在P和N+P添加两种处理下显著小于对照和施N处理;土壤脲酶、磷酸酶以及对照和P添加处理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N和N+P添加后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升高。林分密度和外源性NP添加的交互作用对三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2.
全球气候变暖与氮沉降是两个同时存在的全球变化主要因素,但目前关于二者的研究多以单因子为主。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碳汇,然而目前关于气候变暖与N沉降对细根化学组成元素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站陈大观测点开展增温(W,+4℃)与N添加(N,+40 kg N·hm^-2·a^-1)双因子试验,探讨增温与N添加对杉木细根C、N、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提高了春季细根N浓度,对细根C与P浓度则无显著影响;增温降低了春季细根C∶N,对细根N∶P无显著影响。(2)N添加提高了细根C浓度与春季细根N浓度,对细根P浓度则无显著影响;N添加降低了春季细根C∶N,提高了春季细根N∶P。(3)增温与N添加的交互作用对春季1~2 mm径级细根C浓度有显著影响,但对0~1 mm径级细根C浓度无显著影响,并且增温与N添加的交互作用对细根N与P浓度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增温与N添加会促进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N添加并未改变亚热带杉木人工林N限制现状;增温与N添加的交互作用对细根C、N、P元素的影响并不一致,受苗木C投资权衡与生长稀释效应所调节。  相似文献   
73.
芳香族化合物受体(AhR)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Wnt)高度保守,AhR与Wnt参与的信号通路对于生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每条通路的失控都可能导致发育障碍和疾病。目前关于这两条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本文着重论述近几年来关于这两条通路的重要研究进展,期望能加强对AhR受体与Wnt信号通路交互作用机制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74.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及其组合3种处理对水生附着生物干质量(附着生物干质量与底栖藻类Chl-a)、总氮(TN)、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鱼藻对水生附着生物干重和Chl-a含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95.62%(P<0.01)和32.31%(P<0.05),环棱螺对二者的去除率为65.69%(P<0.05)和46.19%(P<0.01),组合对二者的去除率为70.07%(P<0.05)和70.16%(P<0.01);(2)金鱼藻、环棱螺及其组合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18%、15.27%和20.48%,对NO3--N为22.34%、18.33%和10.66%,对NH4+-N为37.88%、13.98%和25.72%,对TP为53.12%、8.38%和41.97%;(3)金鱼藻与环棱螺在脱氮除磷时表现出正、负相互作用,负交互作用一定程度地促进了N、P浓度的升高.鉴于水体景观质量的提高和富营养化控制,同时使用沉水植物和螺类有利于水体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75.
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20 ℃、23 ℃、26 ℃、29 ℃和32 ℃)和氮肥水平(不施氮:0 kg·hm-2;高氮:250 kg·hm-2)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0 ℃~29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褐飞虱的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提高,卵和若虫历期缩短,成虫寿命缩短,同时产卵量增加;32 ℃时, 褐飞虱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降低、卵和若虫历期延长、成虫生殖力降低;在不同温度下,高氮植株上的褐飞虱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成虫生殖力均明显高于低氮稻株上的褐飞虱,同时高氮植株上褐飞虱的卵和若虫历期明显短于低氮稻株上的褐飞虱,说明施用高水平氮肥提高了褐飞虱对逆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温度和氮肥对褐飞虱卵存活率、若虫历期和产卵量的交互作用显著,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和长期施用高水平氮肥很可能是近年来褐飞虱猖獗暴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在江苏省高淳县和安徽省绩溪县两地同时进行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和辽河种群二龄成蟹生长比较试验。①在同一饲养环境里 ,4— 9月 ,两种群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②长江蟹比辽河蟹生长期长一个月 ,长江蟹 1 0月底出池 ,故其商品蟹体重大于 9月底出池时辽河蟹体重 (P <0 0 5 )。③长江蟹成活率高于辽河蟹 (P <0 0 1 )。④两种群的雄性个体都大于雌性个体 (P <0 0 1 ) ;但雌、雄差异明显增大的时间是 ,辽河蟹始于 7、8月份 ,长江蟹始于 8、9月份。⑤在绩溪山区池塘低温和饵料贫乏的生态环境中 ,两种群的生长、成活率都比在高淳平原池塘的较好生态环境下低 (P <0 0 1 )。种群与环境、性别与环境的交互作用都极显著 (P <0 0 1 )。在优良环境中 ,长江种群的生长优势和两种群内雄性的生长优势才能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77.
培养液中缺磷或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有着显著影响。随着磷浓度的下降,感染内生真菌的黑麦草显示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其根长和根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8.
阐明宿主细胞密度和病毒感染复数(MOI)对SARS冠状病毒增殖的影响,为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析因设计方法,考虑MOI(0.01、0.05和0.1)与细胞密度(2×104、4×104和8×104/cm2)2个3水平实验因素,在各水平组合条件下培养SARS病毒,以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作为观测指标,分析SARS冠状病毒滴度在不同增殖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MOI、宿主细胞密度和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SARS病毒滴度的影响分别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12.70,P<0.01)、显著性差异(F=6.94,P<0.05)和非常显著性差异(F=8.22,P<0.01)。在0.01MOI和8×104/cm2条件下,病毒滴度达5.57×105TCID50/mL。说明SARS冠状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增殖能力显著依赖于宿主细胞密度、病毒感染复数和二者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9.
80.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2):1238
AimsElymus nutans is one of the dominant plant species in alpine meadow.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silicon application on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in this specie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ertilization practice in alpine meadow.MethodFour levels nitrogen combined with four levels silicon was applied to E. nutans plants in the alpine meadow.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E. nutans were measured.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the E. nutans with nitrogen or silicon application alone;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ogen and silicon treatments on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Combining with the three different levels nitrogen, low level silicon (Si1) application did not increase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but middle level silicon (Si2)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eaf nitrogen content; Combining with the low (N1) or middle (N2) level nitrogen, middle level silicon (Si2) application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Compared with that control without fertilization, the middle level nitrogen combined with the same level silicon treatment had the highest average of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which increased by 119.99% and 85.70%,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indicated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combined with silicon application enhanced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of E. nutans, and 8 g·m-2silicon application had the best result among other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