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 (Hemsl.) H.Chuang]群落优势种群的重要值进行了测定,并利用Levins和Hurlbert的生态位宽度指标及百分率相似性指数、Pianka和王刚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对这些优势种群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铁榄群落中有11个优势种群,其中铁榄的重要值总和最大(319.27%),小栾树[Boniodendron minus (Hemsl.) T.Chen]、日本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 Thunb.)和广西密花树(Rapanea kwangsiensis Walker)的重要值总和也均在200%以上,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évl.) Rehd.]、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和榔榆(Ulmus parvifolia Jacq.)的重要值总和较小,均在70%以下.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优势种群为铁榄、广西密花树、小栾树、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üll.Arg.]及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Mant.),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的是掌叶木.用3种方法测得的生态位重叠结果基本一致;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种对有铁榄-小栾树、小栾树-日本女贞及小栾树-广西密花树等;生态位重叠值较小的种对有掌叶木-朴树和掌叶木-榔榆等.研究结果显示,重要值大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通常较大,生态位宽度大的优势种群间通常生态位重叠较大,但喀斯特生境的高异质性也可使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对间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该铁榄种群中大部分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值和重叠值较高,说明该铁榄群落优势种群间竞争较强,群落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合理布局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分析了这些保护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 包括保护的植被类型、野生保护物种以及热点地区。结果表明: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45.7万km2, 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2%,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4%); 在我国47种自然植被类型中, 有21种植被类型的被保护面积比例低于10%, 说明这些类型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应用Dobson筛除算法对216个保护区中的保护物种进行筛除分析, 发现仅西双版纳、武夷山、长白山、高黎贡山、祁连山5个保护区即包含了381个保护物种(约占总数783种的50%); 前21个保护区可包含占总数75%的保护物种(590种)。根据不同方案划分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地区仍存在一些保护空缺地, 如新疆北部、四川与长江以南地区, 因此, 我国的保护区布局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3.
野生动物资源本底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有效管理的基础。为了掌握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和评估保护成效,在2017和2018年,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等方法,对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该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1)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342种,隶属5纲32目91科233属,其中,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种和41种;与2002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相比,增加了4目9科46属83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达55种,两栖类仅增加1种。(2)青木川镇游客总量从2009年的5万余人次/年,发展到2017年的162万人次/年,保护区外围的旅游开发对该保护区脊椎动物及栖息地均有一定的潜在影响。(3)过去30年内土地利用模式变化明显,2001年未建立保护区时,该区域农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建立保护区后至2018年,农业用地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使得区域内脊椎动物的栖息地面积显著增加。(4)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显著,主要干扰因素发生变化,表现为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总数明显增加,栖息地适宜性和区域完整性显著增强,主要干扰因素类型已由早期的农林牧渔活动转变为现在的外围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64.
2017至2020年,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网格化布设63台Ltl-6210MC红外相机,对区内的黑熊(Ursus thibetanus)及其同域物种进行调查。监测期间,5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9张黑熊活动照片和6次黑熊活动视频,提取到7次黑熊有效照片。根据本次监测到的黑熊位点与文献记录,共确定华东地区黑熊出现位点14个。基于黑熊栖息地特征选择土地利用和7个生境因子为预测背景,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黑熊在华东地区的潜在分布区。为提高预测的精准度,采用了biomod 2软件包中的10种模型算法,并用真实技能统计值(TSS)和曲线下面积值(AUC)来评估这10种算法,只有当TSS值超过0.8且AUC值大于0.9时,才使用该模型算法预测物种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推测保护区内现存2或3只黑熊;(2)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和最湿季节降水量(Bio16)是限制黑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黑熊在华东地区存在3个主要潜在分布区,即浙–赣潜在分布区、浙–赣–皖潜在分布区和浙–皖潜在分布区,适生区面积约为317km~2。综上所述,这些结果可为加强华东地区黑熊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65.
洪柳  余夏君  吴林  牟利  李小玲  王涵 《广西植物》2021,41(3):438-446
鄂西南地区密集分布有后河、木林子、七姊妹山和星斗山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形成了一个珍稀动植物大体相近、互相补充的保护区群,为摸清鄂西南保护区群的苔藓植物组成,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内的苔藓植物丰富度和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渝东南、湘西北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共有苔藓植物77科197属601种,物种数分别占中国和湖北苔藓总数的19.89%和71.46%。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仅含1种的科有15科,仅含1种的属有91属。(2)鄂西南国家级保护区群内的各保护区之间的苔藓物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符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3)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区系类型全面,物种数量也显著高于同处武陵山区的渝东南、湘西北等地区。因此,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大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而且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苔藓植物类群为苔藓植物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是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66.
武夷山不同林龄甜槠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一甜槠天然林不同林龄林下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差异及影响因素,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系统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18、36、54、72 a)天然甜槠林进行了1年的野外原位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甜槠林RS季节动态呈现明显的单峰趋势,林龄对冬季RS影响并不显著(P>0.05),秋季18 a甜槠林RS与其他3种林龄差异显著(P<0.05),林龄对土壤含水率的季节变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不同林龄甜槠林5 cm深土壤温度与RS拟合R2明显高于土壤含水率与RS拟合R2,随着林龄增大,RS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呈上升趋势,依次为1.551、1.589、1.640、1.664,且54、72 a甜槠林RS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显著高于18、36 a(P<0.05);(3)土壤含水率与5 cm深土壤温度共同解释了RS变异的86%—90.3%;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与5 cm深土壤温度共同解释了RS变异的88.3%—91.8%,由此可见,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双因素拟合可以更好地解释不同林龄RS差异。在对未来森林植被土壤呼吸及碳汇功能进行研究时,应在考虑林龄及季节差异的基础上,加强对生物因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67.
啮齿动物的群落结构受生态环境特征影响,并能反映环境变化规律。为探讨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利用铗捕法获得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9种生境类型的环境因子及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数据。2019-2020年春、夏季,共布设样地291块,有效铗日55269个,调查总面积176.875 km2,记录了啮齿类分布的12个环境因子。捕获啮齿动物419只,分属1目4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分别占捕获总个体数的34.13%和27.68%。分析结果显示,卡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捕获率最高的生境类型为沙漠(2.18%);捕获鼠种的主要分布型为耐旱型(98.09%)。12个环境因子在9个生境类型中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该保护区啮齿动物分布的生境异质性高。冗余分析表明,海拔高度、植被种类、灌木盖度和灌木高度是决定啮齿动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4个环境因子,其中植被种数与啮齿类群落多样性呈正相关,随着植被种数数值的增加,除优势度指数外,其它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68.
该研究以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生境类型共选取10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特点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区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草本植物58科183属27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以菊科(Asteraceae)、唇形科(Lamiaceae)、禾本科(Poaceae)和荨麻科(Urticaceae)为优势科;以凤仙花属(Impatiens)、堇菜属(Viola)、蓼属(Persicaria)和冷水花属(Pilea)为优势属。(2)在分布区类型中,科的热带分布成分最多,这与保护区所处的中亚热带植被环境的特点相吻合,属的温带地理分布比重最大(61.69%),但温带分布属内含种数较少,均以单种属为主,相反热带分布属的种数较多,并且属级在区系性质的分析中和科级相比更为敏感和可靠;由科和属的性质递变来看,热带性与温带性成分相互渗透,有较明显的过渡特征,属级的地理分布反映出保护区草本植物区系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分布的性质。(3)各样地中草本植物群落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样地草本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格局不完全一致,但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在样地7的草本植物群落中达到峰值;相异性系数和Cody指数变化格局较为一致,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样地8中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受人为干扰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人工补食条件下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友好行为因补食产生的影响,2007年1~9月,采用行为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大龙潭投食猴群的友好行为进行了观察.共记录到11种友好行为,发生频次居前的是理毛、张嘴、拥抱、游戏、趋近.友好行为的发起者和承受者在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年龄间差异均显著.在一雄多雌单元内发起者按次数多少为成年、少年、青年、亚成年猴,承受者的顺序亦如此.在全雄单元内发起者按次数多少为成年、少年、亚成年、青年猴,承受者的顺序亦如此.友好行为在单元内和单元间差异显著,单元内多于单元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川金丝猴社会单元内个体间的关系紧密,单元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友好行为在繁殖和非繁殖季节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0.
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保护区共有鱼类35种,隶属4目10科30属.该区的鱼类多数为适应于山区溪流生活的种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该区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鱼类包括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ndat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鲤(Cyprinus carpio)、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黄鳝(Monopterus alb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南方白甲鱼(Onychostoma gerlachi)、月鳢(Channa asiatica)等.通过实地调查,对保护区内两条主要水系(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物种相似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