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密点麻蜥的食性及摄食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甘肃民勤209只成体和43只幼体密点麻蜥胃含物表明,密点麻蜥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甲虫和白刺果为食.成体出蛰后即开始强烈摄自,摄食率均在83%以上.食性季节性变化显著,春季仅以动物为食,夏季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各半,秋季植物性食物占1/3.食物种类多样性和营养生态位宽度随体形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2.
石鸡青海亚种的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鸡青海亚种(Alectoris graeca magna)的分布仅限于我国青海、甘肃和宁夏境内。其生态工作国内做得较少,未有过详细报导。本文依一九六九年二月至十二月在青海兴海县,一九八○年四月至七月中在兰州和同年九月至十二月在甘肃会宁、靖远、庄浪、张川,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西吉、隆德和青海西宁地区野外记录整理而成。从习性、繁殖、食性、换羽、天敌和数量统计等方面,对石鸡青海亚种作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63.
斑尾榛鸡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1985年在甘肃祁连山东段西营河林区对斑尾榛鸡指名亚种Tetrastes s.sewerzowi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系统观察。本文报道斑尾榛鸡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繁殖习性及天敌等。  相似文献   
64.
北京天坛公园鸟类群落结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163次,总计654.4h。共记录到鸟类130种,隶属于13目38科。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最高在5月,最低在8月;均匀度冬、春季最高,夏季最低;优势度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同20世纪60~80年代相比,优势种的种数减少,现今仅有麻雀(Passer montanus)、灰喜鹊(Cyanopi cacyana)和喜鹊(Pica pica)3种。候鸟迁徙和留鸟群落内部种群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天坛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报道了丝光椋鸟(Sturnia sericeus)在北京地区野外繁殖成功的记录。  相似文献   
65.
温度对蜥蜴血红蛋白及血浆总蛋白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不同实验温度下驯化的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和密点麻蜥(Eremiax mul-tiocellata)的血红蛋白浓度、血浆总蛋白浓度以及血浆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下驯化的两种蜥蜴的血红蛋白浓度都很低;而在15℃~30℃之间驯化的蜥蜴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且比较稳定;35℃时蜥蜴的血红蛋白浓度则下降。在同温度下密点麻蜥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荒漠沙蜥。同种蜥蜴中,雄性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雌性。两种蜥蜴的血浆总蛋白浓度均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荒漠沙蜥在25℃、密点麻蜥在20℃~25℃时,血浆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基本相等,高于或低于此温度时,清蛋白的比例上升,球蛋白的比例则下降。  相似文献   
66.
雪鸡属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鸡形目鸟类,包括4个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12个喜玛拉雅雪鸡T.himalayensis、1个阿尔泰雪鸡T.altaicus、1个石鸡Alectoris chuckar和1个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为材料.通过P(永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6基因513个碱基,同时从GenBank下载25种鸡形目鸟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通过对鸡形目24个属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214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184个.以鸿雁 Anser cygnoides为外群,在运用不同分析方法得到的拓扑结构基础上,构建了最大简约树(MP)和最大似然树(ML),结果表明鸡形目鸟类鹑族和雉族基本上是多系发生的.结合分子钟和遗传信息分析,可以得出雪鸡属在鹑族中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约在14.6Myr出现石鸡属的祖先种群;而在约12.6Myr属和鹌鹑属开始出现.雪鸡属的祖先足起源于低海拔环境,后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逐渐降起和更新世冰期事件的发生各自演化形成现今各个种.  相似文献   
67.
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营巢生境的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多元统计学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对动物的栖息地进行适宜性分析,是近年动物栖息地研究者和管理者都十分感兴趣的方面。本研究采用马氏距离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拟甘肃雉鸡的营巢生境。模拟结果表明,与已知营巢生境相似水平为0.95的区域面积,仅占整个研究区的0.68%,而与已知营巢生境迥然不同(P<0.05)的区域面积占79.08%。营巢生境与非营巢生境在生境类型组成和地形因素上存在多方差异,营巢生境中农田和草坡占有极大比例,用于营巢的区域总是更接近生境的边缘。特别是接近于农田、草坡和白桦阔叶林等生境,表明倾向于在这几种生境的边缘附近营巢。营巢生境的平均海拔比非营巢生境低,坡度也较缓,坡向则更偏于东南方。在同一生境类型内部,用于营巢的区域和不利用的区域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营巢区域总是更接近生境的边缘。某一生境周围的其它生境类型也会影响雉鸡的营巢选择。  相似文献   
68.
大石鸡边缘种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鹏  卫明  张立勋  刘迺发 《动物学报》2002,48(3):333-338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分布于青海西部、东部,甘肃中部和宁夏西部的干部和半干旱区,由于环境变化,其种群向甘肃南部森林被砍伐的地区扩散,形成涟缘种群。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采自甘肃的大石鸡一个边缘种群和两个中心地理种群共3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基因(D-loop)456-457个核苷酸的基因序列,16个变异位点(占整个序列的3.5%)有15个单倍型。边缘扩散种群有3种单倍型,M6与另两个种群共有,单倍型频率为0.108,而M4和M5为其特有,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081和0.027。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分别为37.5%和0.549。中心地理种群1和种群2各有7个单倍型,除M6炳种群共有,其余为自所特有,单倍型比率分别为46.7%和50.0%,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729和0.786。边缘种群的单倍型比率和遗传多样性均低于中心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69.
环境因子对大石鸡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明  侯鹏  黄族豪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02,22(4):528-534
大石鸡是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青海东部 ,甘肃中部 ,宁夏六盘山以西 ,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荒漠环境指示鸟类。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不仅是生态遗传学的前沿领域 ,而且在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 ,测定了甘肃境内由北向南的 5个大石鸡 ( Alectorismagna)种群 (兰州、榆中、定西、武山和礼县 )的线粒体 DNA( mt DNA)控制区 ( D-loop) 4 5 7~ 4 5 8个碱基长度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兰州、榆中、定西、武山和礼县种群的平均碱基含量中 A( F=0 .30 F0 .0 1( 4 ,32 ) =3.97)、T( F=6 .4 4>F0 .0 1( 4 ,32 ) =3.97)差异极显著。 5个种群的基因变异率分别为 0 .32± 0 .2 7%、0 .4 8± 0 .4 5 %、0 .6 2± 0 .4 3%、0 .4 4± 0 .2 4 %、0 .1 7± 0 .1 4 % ,种群内的平均基因变异率为 0 .4 1± 0 .1 7% ,种群间的平均基因变异率为 0 .4 6± 0 .1 0 % ,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平均基因变异率差异不明显( F=2 .5 90 .0 5 )和无霜期 ( r=-0 .81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