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刘然  刘晓娟  王铭  徐宁  李爱芬 《生态科学》2007,26(3):227-231
研究了2种无机碳源对粉核油球藻(Pinguiococcus pyrenoidosus CCMP2078)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NaHCO3和通CO2P.pyrenoidosus CCMP2078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NaHCO3的添加方式对该藻的生长具有显著差异。一次性添加和分批添加NaHCO3的优化浓度分别为5mmoL·L-1和20mmoL·L-1,后者对数生长末期的细胞密度、干重和比生长速率均最高,分别为8.93×106cells·mL-1,0.247g·L-1和0.225dL-1。通入CO2的体积分数为0.5%时,最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对数生长末期的细胞密度、干重和比生长率分别为3.83×107cells·mL-1、0.42g·L-1和0.212d-1。  相似文献   
62.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大花蕙兰组培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KC 培养基, 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BA、KT、NAA 及KT+NAA 组合, 对大花蕙兰初代培养已分化出的原球茎进行了继代培养。结果发现:①BA 可加快原球茎的增殖速度, 但浓度超过0.5 mg/L 后增殖速度有所下降, 且原球茎变小呈暗绿色。②KT 的促进增殖效果好于BA, 但浓度超过1.0 mg/L 时, 增殖速度也有所下降, 原球茎变小。③NAA 促进原球茎增殖的效果明显好于BA、和KT, 但浓度大于1.0 mg/L 后增殖不再加快, 而且部分原球茎有变褐现象。④在KT 0.5~0.7 mg+NAA 0.7~1.0 mg/L 范围组合的KC 培养基上, 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的速度和质量是比较理想的。考虑到较低的细胞分裂素和植物生长素有利于植物增殖过程中遗传性的稳定, 选择KT0.5 mg+NAA 0.7 mg/L 的KC 培养基作为大花蕙兰原球茎增殖培养基。  相似文献   
63.
目的:Pfs25蛋白是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的侯选抗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Pfs25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参照GenBank中公布的pfs25基因序列,通过毕赤酵母喜好密码子分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采取定向克隆策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s25/pGAPZαA,经BstXⅠ线性化,电转染法转化酵母菌株GS115,在Zeocin抗性的筛选培养基上获得表达目的基因的pfs25/pGAPZαA/GS115重组酵母菌,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产物;通过在YPD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和目的基因表达,验证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Pfs25蛋白,且重组菌株遗传性质稳定。结论:为研制基于Pfs25蛋白的传播阻断型恶性疟疾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众所周知高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但随着植物营养科学研究与分析化学技术的发展,在16种必需营养元素之外,近年来发现还有一类营养元素,适量条件下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或作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为所有的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钠元素便是植物有益元素之一。一、植物体内销的含量通常植物内钠的平均含量大约是干物质总重的0.l%左右,是钾量的回/且比不同种类植物含销量变化很大,例如甜菜的含销量可达3%-4%,相当于钾的含量,甚至高于钾;不同种的牧草含钠量可在20…  相似文献   
65.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将工程学和生物学相结合, 它不同于对自然基因模拟的基因工程和对代谢途径模拟的代谢工程,而是在以基因组解析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基础上,以系统生物学思想和知识为指导,综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技术,建立基于基因和基因组、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的基本要素(模块)及其组合的工程化的资源库和技术平台,旨在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生物分子、生物部件、生物系统、代谢途径与发育分化过程,以及具有生命活动能力的细胞和生物个体.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率的影响及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成三组:未加IGF-I空白组、IGF-I刺激组、IGF-I+LY294002阻断组,检测阻断剂LY294002是否阻断PI-3K/Akt通路(Western Blot检测三组P-Akt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观察三组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p-Akt的表达(P<0.05);阻断IGF-I诱导的PI-3K/Akt通路后MTT显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LY294002可抑制IGF-I诱导的survivin的表达(P<0.05)。结论:IGF-I可通过PI-3K/Akt通路诱导survivin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凋亡。  相似文献   
67.
对2011年6月南黄海冷水团及其周边海域23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20个类群,平均丰度为(1194±873)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881±669)μg干重/10 cm~2,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绝对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89.7%,其次为底栖桡足类(5.5%)、甲壳类幼体(1.8%)、多毛类(1.2%);对生物量的贡献上依次为海洋线虫(49.0%)、多毛类(22.9%)、桡足类(13.9%)、介形类(7.8%)、涡虫(2.0%)。在垂直分布上,79.1%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0—2 cm的表层,16.4%分布在2—5 cm的次表层,4.5%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5—8 cm的下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总丰度和总生物量与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显著正相关;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沉积物中部分重金属(Pb、Cu、Fe、Ni、C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IOENV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分选系数组合最能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分布差异。根据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可将研究海域划分为3个区域,包括:冷水团中央区域,冷水团边缘区和近岸区,其中冷水团边缘区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冷水团区域次之,近岸区最低;整个冷水团海域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是非冷水团海域的2.3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68.
潘竟虎  刘晓 《生态学杂志》2015,26(10):3126-3136
以干旱内陆河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空间主成分分析和GIS技术,获取甘州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分布状况.选取海拔、坡度、自然和文化景观保护区、土壤类型、土壤侵蚀量、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距工业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以及距水体距离等10个要素作为约束条件,并采用景观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来优化生态功能网络的结构及功能.结果表明: 甘州区生态安全综合状况一般,以中等安全水平为主,面积为1318.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7%.低度安全水平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北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9%.构建了由6条生态廊道、14个生态节点、1个较大的生态源区和若干个小面积源区组成的点、线、面交织的区域生态网络格局,将有效改善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黄海冷水团对小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分别于2013年6和11月,搭载"东方红2号"科学考察船对南黄海冷水团海域8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个航次的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900.8和758.4 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886.9和615.7μg·10 cm-2.方差分析表明,两个季节8个站位间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两个航次共鉴定出17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的类群,在两个航次中分别占总丰度的88.5%和94.0%.其他数量上较重要的类群还有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动吻类和介形类等.两个航次中分别有92.5%和95.4%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0~5 cm的表层沉积物内,线虫和桡足类分布在0~2 cm的比例分别为59.1%和78.2%.对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线虫和桡足类丰度与其沉积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与底层水温度和粉砂-粘土含量呈负相关,主要类群线虫的丰度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另一主要类群桡足类的丰度与底层水温度、粉砂-粘土含量呈负相关,与中值粒径呈正相关.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类群组成与环境因子的BIOENV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底层水温度、底层水盐度、沉积物含水量、沉积物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含量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0.
主要通过对中国学者2013—2014 年间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查阅和整理,分类综述我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抑郁症、 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种重大疾病靶点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