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用N个密码子对m个编码对象进行编码的编码格式是m元N维空间中的一个顶点。64个密码子对20种氨基酸和终止密码子进行编码格式的组合编码数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数字。对多元高维编码空间的拓扑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并由此推导出m -N空间的特性三角的排列方式以及给出特性三角公式的数学证明。指出 ,目前的遗传密码的编码格式是21元64维编码空间的一个顶点。应用组合数学分析的方法 ,计算了遗传密码格式的最大组合编码数CM =4.19×1084 ,基因组遗传密码的组合编码数CG =1.13×1080 以及线粒体遗传密码的组合编码数CT =1.38×1079 等。分析结果表明 ,遗传密码的指定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可能来源于λ简并后的偶数三联密码配对的组合编码的对称破缺  相似文献   
62.
花生蛴螬空间分布型研究及药效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花生蛴螬田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在已知的m m回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密度下花生蛴螬的理论抽样数和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试验方法 ,并对 2种药效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3.
窝雏数处理对两种雀形目幼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 1 997~ 1 999年野外实验 ,对高寒草甸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两种雀形目鸟的窝雏数进行增减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组的幼鸟生长率和离巢体重都大于增加组 ,说明窝雏数增加后 ,幼鸟质量下降。随着窝雏数增加 ,这两种幼鸟生长率显著下降 (小云雀 :r =-0 965 ,P =0 0 3 5 <0 0 5 ;朱顶雀 :r =-0 82 8,P =0 0 2 2 <0 0 5 )。窝雏数改变对小云雀幼鸟出飞重影响不显著 (r =-0 41 8,P =0 5 2 8>0 0 5 ) ,而对黄嘴朱顶雀有显著的影响 (r=-0 90 1 ,P =0 0 1 4<0 0 5 )。  相似文献   
64.
对分布于吉林白城地区草原生境中栗斑腹巫鸟的窝卵数、营巢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期栗斑腹巫鸟种群的平均窝卵数为 5 .0 9± 0 .5 8枚 /巢 ;窝卵数与产卵期、出巢数与产卵期、窝卵数与卵大小之间呈负相关 ,产卵期与孵化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巢外径与窝卵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巢的其余指标均与窝卵数呈正相关 ;平均孵化期为 12± 0 .4 9d ,孵化率为 36 .3% ,繁殖成功率为 11.11% ;7日龄以上的雏鸟群体大小为 2 .5 6± 1.5 3只 ,栗斑腹巫鸟的雏鸟存活率为 2 7.6 9% .  相似文献   
65.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发生的分形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飞  李红兵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1,21(2):279-285
运用分形理论以安徽省庐江县植保站和江苏省吴县值保站1979~1990年及太湖地区农科所1986~1998年间褐飞虱发生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例,对褐飞虱发生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庐江站、吴县站和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在一定标度域内具有分形性质。其分维值分别为0.7158、0.52l2和0.2816;(2)褐飞虱发生的分维值是表征一定标度区间的发生程度差异的一个新的参数,分维值大,则发生程度轻,反之则重(3)分维数D值与褐飞虱发生的聚集程度是密切相关的,D值小聚集程度大,反之聚集程度小,D值可以作为褐E虱聚集分布程度的一个指标;(4)褐飞虱发生具有多重分形结构,其广义维数谱Dq曲线可以用于褐飞虱发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6.
辽东栎林乔木各龄及结构动态的量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形维数对样带内乔木种群的龄组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植物群龄级结构动态干扰条件下的敏感性,进行了各龄级的稳定、衰退、增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样带各地段辽东栎种群均为优势种群,各龄级个体空间占据能力强于其它种群;大叶白蜡种群的龄组随海拔升高趋于丰富、五角枫种群的龄及趋于单一。所有乔木种群的龄及结构均为年轻的增长型,种群增长性(Vpi)、干扰敏感性大小差异很大,与龄及数量和空间分布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
阿拉善高原2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及生态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雄忠  王新平 《生态学报》2020,40(17):6001-6008
根系构型决定了植物对资源的吸收方式,根系构型的变化是植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和有效生存策略。在阿拉善高原西南缘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混生群落采用传统挖掘法收集两种植物根系,基于量化的根系形态指标,利用几何拓扑学及分形理论分析了根系构型特征,探讨了该地区2种植物对干旱生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根系均以水平分布占优,根系浅层化分布明显,混生的两种植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2种荒漠植物均具有较大的比根长(SRL)和比表面积(SRA),红砂SRL=21.3 cm/g,SRA=7.6 cm2/g,珍珠SRL=22.4 cm/g,SRA=6.5 cm2/g,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获取;红砂根系拓扑指数(TI)、修正拓扑参数(qa和qb)分别为0.86、0.52、0.49,珍珠猪毛菜对应参数分别为0.93、0.76、0.73,表明2种植物根系均趋向于鱼尾形分支结构;根系分形维数值(FD=1.488、FD=1.422)较小,而分形丰度值(lgK=1.855、lgK=1.774)较大,表明2种植物分支相对简单,但空间拓展能力强,有利于对营养空间的占有。上述特征可能是阿拉善西南缘红砂-珍珠猪毛菜群落2种荒漠植物植物对干旱贫瘠生境的重要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68.
白雪  赵成章  康满萍 《生态学报》2021,41(5):1878-1884
根系构型影响根系空间分布和营养吸收效率,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生存策略。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的方法,分析了甘肃金塔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3年生和6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根系分叉数与分支角度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湿地群落盖度、高度逐渐增加,多枝柽柳种群的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根系深度、分叉数、比根长、比表面积、各级根系直径随之增加,根系分支角度和根冠比逐渐减小;多枝柽柳根系分叉数与分支角度回归方程的标准主轴斜率逐渐增大(P<0.05),随着林龄的增长,多枝柽柳根系分叉数的增加速度逐渐大于根系分支角度的生长速度,二者在林龄间呈现出差异化的异速生长关系。随着林龄的增长,多枝柽柳根系构型模式由"扩散型"转变为"紧缩型",体现了种群应对生境胁迫和竞争的生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69.
防治前与防治后赤梧毛虫幼虫在松林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用Iwao方法给出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防治前与防治后的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70.
植被恢复对黄土区煤矿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骏  党廷辉  薛江  文月荣  徐娜  吴得峰 《生态学报》2016,36(16):5067-5077
目前关于植被恢复对排土场土壤团聚性的影响还不清楚,以植被恢复下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测定了排土场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研究了植被恢复类型(草地、灌木)和排土场地形(平台、边坡)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促进了排土场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平台0—20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R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达到31.1%,0.70 mm和0.26 mm,边坡分别达到13.3%,0.37 mm和0.17 mm,均显著高于裸地,分形维数(D)在平台和边坡分别为2.91和2.96,均显著低于裸地;平台土壤团聚性要好于边坡,草地对于平台土壤团聚结构改良效果较好,而灌木对于边坡改良效果较好;排土场土壤有机碳和粘粒含量均与土壤团聚体指标有显著相关性。植被恢复提高了排土场土壤团聚性,植被恢复类型和地形对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特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