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552.
通过石蜡切片观察6种山茶属(Camellia)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应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叶片组织结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进一步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6种山茶属植物的耐热性。结果表明,6种山茶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叶肉组织中含有结晶体和不规则的石细胞,栅栏组织由1~3层长圆柱状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叶绿体。影响6种山茶属植物耐热性的主要指标为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角质层厚度、组织疏松度。6种山茶属植物耐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大果南山茶(C. semiserrata var. magnocarpa)、莽山红山茶(C. mongshanica)、石果红山茶(C. mairei var. lapidea)、长尾毛蕊茶(C. caudata)、东南山茶(C. edithae)、红皮糙果茶(C. crapnelliana);按耐热性可分为3类,大果南山茶为耐热型,莽山红山茶为中耐热型,其他4种为低耐热型。  相似文献   
553.
1999年《昆虫知识》第 36卷第 4期刊载了宋法仁先生所撰写的“蝉和秋蝉”一文[1] ,文中对兰州人的“蝈蝈误秋蝉”进行了明辨。但读过此文 ,却给人一种错觉 ,即兰州地区根本没有蝉。为了弄清兰州地区到底有无蝉科昆虫的分布 ,笔者专门查阅了周尧与雷仲仁 (1 997)主编的《中国蝉科志》[2 ] ,发现兰州不仅有蝉 ,而且还不只一种。从中国已知蝉科昆虫的分布看 ,东北山蝉LeptopsaltaadmirabilisKato、雅氏山蝉L .yamashitai(EsakietIshihara)、绿姬蝉Cicadettapellosoma(…  相似文献   
554.
555.
雷藤内酯四醇和雷公藤精碱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56.
五大连池浮游植物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作发  夏重志 《植物研究》1993,13(2):210-215
本文研究了五大连池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水温,透明度,pH值,NH_4~+,SiO_2、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等因子回归计算呈正相关及No_2,NO_3、P_2O_4等因子相关性不显著,阐述了五大连池浮游植物数量变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五大连池的营养类型和鱼产潜力。  相似文献   
557.
558.
姜在阶(1973)曾对一些硬蜱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生理状态下的抗热性特点及不同种类间的抗热性差异作过研究,提出可用硬蜱的抗热性作为鉴别物种的指标。一般认为,硬蜱的抗热性与保持水分平衡的表皮脂类密切相关。但是,关于蜱类表皮化学的研究,国内尚未见到报道。  相似文献   
559.
发刊词     
  相似文献   
560.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ic erectile dysfunction,DMED)和抑郁症的共病情况,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对DMED的影响。方法:将500例糖尿病男性患者进行勃起障碍评估和抑郁评分,将筛选出的DMED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无抑郁症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C肽、睾酮(T)、催乳素(PRL)及雌二醇(E2)等信息。DMED并发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MED和抑郁症的共病率为73%,DMED患者的抑郁量表指数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激素水平是DMED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病程、睾酮水平是DMED并发抑郁症的影响因素。结论:DMED患者和抑郁症的共病率较高,年龄、病程和睾酮水平可能是DMED和抑郁症共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