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繁殖期鸟类的巢址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许多雀形目鸟类选择在树上营巢,但开阔的沿海地区通常缺乏成片的自然林地,人工种植的廊道状海堤林则成为多种雀形目鸟类的营巢地。2018年4-8月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堤林中,对繁殖鸟类巢的分布及两种优势繁殖鸟类---黑尾蜡嘴雀(Eophona migratoria)和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种鸟类的生态位重叠情况。结果表明:海堤林生境中共发现10种繁殖鸟的127个巢,鸟巢多数位于5 m以上的空间;影响黑尾蜡嘴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巢树和灌木等,巢位置、乔木和安全等因素是次要因素(前5主分量累计贡献率为71.9%);影响黑卷尾巢址选择的主要是巢树因素和灌木因素,巢向、乔木因子是次要因素(前5主分量累计贡献率78.0%);在巢址生态位分化上:两种鸟类的巢向(Utest,Z=-3.013,P<0.01)、巢高(Utest,Z=-6.718,P<0.01)、巢位置(Utest,Z=-5.402,P<0.01)、隐蔽性(Utest,Z=-4.081,P<0.01)选择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两者在这些因子存在生态位分化;两种鸟类在12个巢址因子选择上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大(最小值为0.500,最大值为0.998),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在滨海地区,海堤林是依赖树木筑巢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需要加强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52.
陈潘  张燕  朱晓静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19,39(7):2282-2290
生物入侵威胁本地物种生存,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来植物是入侵生物中的重要一类,可以显著改变本地植被群落,并影响其他生物类群。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较高营养级,对由入侵植物引起的栖息地变化十分敏感。互花米草自引入中国沿海以来,其分布区域不断扩散,多数研究认为互花米草入侵造成本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退化。系统梳理了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栖息地、食物资源、繁殖、群落等方面的生态影响。主要负面影响有:(1)植被群落结构不利于鸟类栖息、筑巢、觅食;(2)鸟类食物资源丰度和多样性下降;(3)本地鸟类种群数量和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在我国东部沿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已经显著改变了植被与鸟类分布格局。但随着入侵历史的增长,少数小型雀形目鸟类却可以逐渐适应互花米草生境。互花米草入侵为某些非本地鸟类提供了空白生态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本地物种多样性,对互花米草的快速清除反而可能不利于已适应并依赖互花米草生境的鸟类。综上,认为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多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应开展长期、大尺度、多因子的监测研究和多物种比较研究,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互花米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3.
以18个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丹顶鹤大陆种群重要繁殖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丹顶鹤重要繁殖地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突出表现为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了1400.5 km2,主要转化为耕地、水体和草地,耕地面积大幅增加了1085.4 km2,主要由沼泽湿地、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丹顶鹤重要繁殖地2000-2015年景观连通性保持稳定,但吉林莫莫格、黑龙江七星河、挠力河等自然保护区景观破碎化程度明显增加;东部种群重要繁殖地沼泽湿地缩减面积和不适宜生境增加面积均大于西部种群,表明东部种群繁殖地的恶化程度更为严重,需引起高度关注。首次基于长时间序列对丹顶鹤大陆种群繁殖地的变化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促进丹顶鹤野生种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4.
罗芳  潘扬  鲁长虎 《生态学杂志》2013,32(8):2179-2185
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沈农265’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Fe(0、0.1、0.25、0.5 mmol Fe2+·L-1 )、Cd(0、0.1、1.0 μmol Cd2+·L-1)处理对水稻植株体内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独供应Fe显著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同时供应Cd后生物量不再下降;单独供应Cd降低了根系中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同时供应Fe时这种降低作用消失.Fe处理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Cd处理也降低了Fe含量,两者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高Cd(1.0 μmol·L-1)和Fe互作,增加了水稻根系中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明在低Cd环境中为水稻提供一定数量的外源Fe能降低植株Cd含量;但高Cd胁迫将降低水稻对Fe的吸收,并导致植株体内产生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55.
动物在大别山五针松种群天然更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昌祥  钟稚昉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18,38(17):6194-6203
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为我国特有树种,其天然植株较少且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更新困难,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的10—12月,在目前已知最大天然种群所在地安徽岳西县河图镇大王沟,研究了大别山五针松球果与种子特征、种子雨与土壤种子库、动物对种子的取食和搬运,幼苗分布格局及其与鼠穴分布的关系,以期探明动物在其天然更新中的作用,分析其天然更新不力的原因。结果显示: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败育率较高,阳坡个体球果发育情况好于阴坡;种子成熟期间没有明显的种子雨,土壤种子库也未调查到完整种子。共记录到母树与球果的访问动物6目11科16种,其中7种动物确定取食种子;地面种子摆放实验显示超过95%以上的种子被啮齿动物捕食或搬运至他处取食或贮藏,不同的摆放处理对啮齿动物的捕食、搬运没有显著影响;小林姬鼠(Apodemus sylvaticus)盗食现象严重,埋藏实验中人工贮点当夜被发现的概率在90%左右,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小林姬鼠是其种子主要捕食者。研究地的大别山五针松种群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新增一年生幼苗5株和7株,这表明大别山五针松在当地存在天然更新。幼苗多单独生长在母树周围,点格局分析显示在0—0.6 m的尺度范围内呈随机分布;在0.6 m尺度呈聚集分布。大别山五针松幼苗在小林姬鼠巢穴周边分布,其更新格局受到小林姬鼠贮点位置分布情况影响,小林姬鼠极有很可能为大别山五针松的传播者,啮齿动物对大别山五针松种子的捕食与搬运影响了大别山五针松的天然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56.
1991年至 1 996年连续 6年在哈尔滨市郊进行了毛脚冬季生态初步观察 ,并采集了 1 8只标本。毛脚为冬侯鸟 ,居留期为 1 0月至次年 4月初。多活动于农田、荒野、村落等开阔地带 ,活动生境内其它常见鸟类 8种。以鼠类为主要食物 ,常见 4种 ,偶见小鸟。依据采集标本 ,种群可分为 3个年龄段 ,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7.
苏州太湖湖滨人工种植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种植芦苇(Phragmites adans)是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手段,人工芦苇湿地鸟类群落研究有助于评价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效果。自2010年6月到2011年5月,根据研究样地情况在人工芦苇湿地内设置一条1.5 km的样线和一条1.0 km的样线,原生芦苇湿地内设置一条1.5 km的样线和两条200 m的样线,逐月对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人工芦苇湿地和原生芦苇湿地鸟类群落进行了对比研究,运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两种生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1目28科50种,其中人工、原生芦苇湿地分别为39种、36种,共有种25种。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纯色鹪莺(Prinia inornata)等留鸟在芦苇湿地中一直占优势地位。总体上看,两种芦苇生境中鸟类种数和密度的月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11种)和2月(25.36只/hm2),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30种)和6月(73.64只/hm2)。从各季节看,春季(H'=3.411 5)和夏季(H'=3.050 1)人工芦苇湿地鸟类多样性高于原生芦苇湿地,春季(J=0.993 5)、夏季(J=1.035 9)和冬季(J=0.831 5)人工芦苇湿地均匀度低于原生芦苇湿地;全年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人工芦苇湿地(H'=3.274 7,J=0.893 9)原生芦苇湿地(H'=3.300 2,J=0.920 9)。从两种芦苇湿地的鸟类群落比较来看,各项数据差异均不显著,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内人工芦苇湿地的恢复已接近原生芦苇湿地。  相似文献   
58.
食果动物与依赖其传播种子的植物间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互惠关系,生境破碎化往往干扰种子传播过程,继而破坏这种关系.生境破碎化通常降低食果动物的多样性,但亦有相反的情况出现.食果动物对生境破碎化的适应能力不同,泛性森林动物和广食性动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境破碎化对依赖动物传播的植物影响有差异,多数植物受到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植物不受影响,甚至受益.动物在破碎生境中对种子传播的有效性是种子搬运量、传播距离、种子萌发及种群建立等环节的综合效果.破碎化生境中种子的搬运量与动物的觅食行为和食物选择有关;种子传播距离受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的改变和生境斑块异质性的影响;种子萌发和更新种群建立成功与否决定于是否存在有效的种子传播者.生境破碎化如何影响种子传播以及动植物相互关系,尤其是异质斑块的空间分布如何影响食果动物的传播有效性、破碎化生境下动植物互惠共生关系如何建立,生境破碎化导致的植物入侵对本地植物种子传播的影响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正>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属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全球共有11个亚种,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地;我国只分布有2个亚种,即普通  相似文献   
60.
长尾鸭(Clangula hyemalis)属于雁形目鸭科海鸭亚科(Merginae).分布于北半球的广大区域,繁殖地位于北极、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欧亚大陆北部地区,主要生境是苔原地带的池沼,也见于海边和山区的湖泊,在水边的陆地营巢.沿北美的东西海岸、欧亚大陆北部的海岸迁徙和越冬.在东亚地区的迁徙路线上种群数量稀少,我国沿海关于其迁徙和越冬的报道较少,在辽宁、河北、福建等地有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