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雪鹀(Plectrophenax nivalis)属雀形目鹀科(Emberizidae)。分布于北半球北部的广大区域,繁殖地位于北极区苔原冻土及海岸陡崖,越冬南迁。我国境内雪鹀分布范围较小,为北方亚种(P.n.vlasowae)。夏季在俄罗斯乌拉尔山系以西东北部向东沿至白令海峡一带繁殖(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2),冬季则迁徙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北海道(Brazil 2009),我国境内越冬见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内蒙古东部(常家传等1985)、黑龙江省及吉林省,也有迷鸟偶见于河北。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多在河边岩石和荒山小树林中的光裸地面活动。2012年11月11日在江苏如东小洋口曾发现两只雪鹀在堤岸上短暂停留,未拍摄到照片。2013年12月26日,在江苏省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射阳县新洋港镇沿海湿地水产养殖塘附近(33°41'23.35″N,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的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特征和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开展对鸟类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根据保护区地形和水系分布特点,选择了27个水鸟集中分布的地点,每月调查1次,共调查12次。共记录到水鸟7目14科58种。保护区4月水鸟数量达到全年的最高值,5—8月水鸟数量和种类随之降低;10月水鸟数量明显增加;12月至翌年3月,保护区除了大鸨Otis tarda,几乎看不到其他水鸟。大鸨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晚冬2月和春季迁徙季节(3—5月)。保护区春、秋季的主要物种是雁鸭类,水鸟数量和多样性的变化与雁鸭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密切相关,这些水鸟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三道泡子和东泡子等地,当地拥有大面积的沼泽如芦苇沼泽和苔草沼泽,是雁鸭类取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环志回收的结果表明: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Grus vipio和丹顶鹤G.japonensis分别在日本鹿儿岛和我国江苏盐城越冬;繁殖的部分苍鹭Ardea cinerea个体在浙江舟山地区越冬;部分在黑龙江省兴凯湖繁殖的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在越冬地找到配偶,一起迁徙到保护区进行繁殖。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2010年11月,对杭州湾曹娥江口至甬江口间潮间带及其附近海涂水库的水鸟群落进行定期监测,共记录9目18科128种.其中,候鸟119种,占总数的93%;而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对13种鸻鹬类和9种鸭类进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种间相关性分析,两个类群各有21对和23对显著相关.通过对水鸟季节动态及其迁徙模式分析,将其迁徙过程分为6个阶段,即:4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下旬-9月下旬(旅鸟迁徙高峰期)、2月下旬-3月下旬、10月上旬-12月中旬(冬候鸟迁徙高峰期)、12月下旬-次年2月中旬(越冬期)和5月下旬-7月中旬(繁殖期).种间吸引作用可能是影响该区域迁徙季节鸻鹬类和越冬地鸭类群落组成的重要原因,而该区域特殊地理位置和水鸟群落构成可能是造成鸻鹬类春秋季迁徙高峰数量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豆雁     
正豆雁(Anser fabalis)属于雁形目鸭科雁属,是广泛分布在我国江河、湖泊及海岸的候鸟。在我国的繁殖区仅限于东北北部,主要的越冬地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湿地地区。豆雁上体灰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污白色,嘴黑褐色、具橘黄色带斑。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性喜集群,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通常成对或成群在一起营群巢。繁殖期5—7月,1年繁殖1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黑脸琵鹭的分布及栖息地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3月~2006年4月,对福建省海岸湿地的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在福建省越冬的黑脸琵鹭约60~90只,每年迁徙停歇的种群数量在80只以上,黑脸琵鹭主要选择河口的滩涂湿地作为越冬和迁徙停歇地。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是其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实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程,并帮助当地政府和民众寻找到发挥湿地更高经济效益的产业是保护黑脸琵鹭栖息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Chen JY  Zhou LZ  Zhou B  Xu RX  Zhu WZ  Xu WB 《动物学研究》2011,32(5):540-548
安徽沿江浅水型通江湖泊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近年来,高强度的渔业养殖使湿地严重退化,对越冬水鸟构成威胁。为了解湿地变化对越冬迁徙水鸟的影响,2007年11-2008年4月和2008年11月-2009年4月,对安徽菜子湖和升金湖11个样带内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湖泊渔业模式对水鸟分布的影响。两个湖泊共统计到越冬水鸟7目12科43种。其中,菜子湖群38种,密度为8.2ind./hm2;升金湖42种,密度为3.5ind./hm2,优势种为鸿雁(Anser cygnoides)、豆雁(Anser fabali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在12月底-次年1月上旬达到最大值,但不同类型越冬群最大数量出现的具体时期有所不同。根据水鸟组成的聚类分析,可将水鸟栖息地分为三组。水鸟的分布与渔业模式有关,在自然捕捞区,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密度较大,在围网养殖区密度较小,而鹭类的密度在各湖区变化都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发展可持续渔业对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越冬水鸟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追踪候鸟的迁徙活动是全面认识其生活史年周期的重要途径。中杓鹬(Numeniusphaeopus)在全球广泛分布,但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迁徙活动一直缺乏追踪研究。2018年2月,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布鲁姆为捕捉到的中杓鹬成鸟佩戴平台发射终端或全球定位系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追踪器,以确定其迁徙日程、迁徙路线以及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的地理位置。我们从成功追踪的7只个体获取了6 378条精度高于1 km的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中杓鹬的迁徙时长为(36±4)d,其间在1~3个迁徙停歇地的停留日期为(23±2)d,从越冬地到繁殖地的迁徙距离为(9 795±346)km(n=7)。追踪的中杓鹬在俄罗斯东部和中部区域繁殖,不同个体的繁殖地纬度相近而经度范围较广。在秋季,中杓鹬的迁徙时长为(90±27)d,相比春季迁徙时长更长;其间,在2~4个迁徙停歇地停留(79±29)d,从繁殖地到越冬地的迁徙距离为(10 101±520)km(n=5)。无论在春季还是秋季迁徙,迁徙停歇地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沿海及内陆区域。大部分个体春季和秋季的迁徙路线相近,成功追踪的个体均在秋季返回了上一年的越冬地,这表明中杓鹬对越冬地具有很高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8.
正长尾鸭(Clangula hyemalis)属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分布于全北界,在北极、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欧亚大陆北部等地的苔原地带营巢繁殖;在中国为旅鸟、冬候鸟。该鸟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种(vulnerable,IUCN Red List 2013)。国内分布研究状况已有Zhu等(2012)、韩晓东等(1994)、万冬梅等(2002)、马鸣等(2007)、鲁长虎等(2010)进行过报道。2013年11月30日、12月4日及7日,在济南市黄河北岸的鹊山水库沉沙池(36°74'29.0″N,116°98'41.3″E,  相似文献   

9.
正貂熊(Gulo gulo)属食肉目,鼬科,貂熊属。此种有两个亚种,分别为古北亚种(G.g.gulo)和新北亚种(G.g.luscus)。新北亚种分布在北美北部地区;古北亚种分布在欧亚大陆,我国分布为此亚种(朴仁珠和张明海,2000)。貂熊主要栖息在高山、苔原、泰加林、北方森林区域、沼泽等环境(Mitchell-Jones et al.,1999)。目前,欧洲种群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夏候鸟、冬候鸟的概念应如何理解? 答随季节不同,沿着一定路线迁徙,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移居的鸟类称为候鸟。在候鸟之中,对一个地区来说,在秋季南迁到我国越冬,春季又复北返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雁、鸭等;春季从南方迁来繁殖,秋季又飞到南方越冬的鸟类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如我国的豆雁在西伯利  相似文献   

11.
绿头鸭     
正春天的冰雪还未融化,北京奥体公园北归的绿头鸭已经结成伴侣,成双成对地觅食、休息。游人常常可以见到它们漂浮在冰水中,或者大摇大摆地走在冰地上。绿头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是除了番鸭以外所有家鸭的祖先。绿头鸭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北部温带水域中,越冬在欧洲、亚洲南部、北非和中美洲一带。在我国,它们繁殖于东北、西北、内蒙古和西藏等地,越冬于我国中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部分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它们  相似文献   

12.
长尾鸭越冬习性等未见有详细报道,我们进行野外考察中在大王家岛附近观察到大批越冬于此的长尾鸭。在3天的考察中共记数到长尾鸭2487只,其中主要以40只左右的群体活动,分布在大王家岛及石城岛沿岸,对长尾鸭越冬习性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黑颈鹤的越冬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迁徙鸟类,其繁殖地和越冬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又由于其数量不多,分布局限,在鹤类中是珍稀的种类,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4.
树叶变黄,气温降低,南迁的水鸟陆续起程,开始漫长的迁徙之旅,准备到达越冬栖息地度过寒冷的冬季。鸟类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定期、有规律的移动称为鸟类迁徙,是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象之一。水鸟是指那些生态上依赖湿地生存的鸟类。如水中游泳的天鹅、雁、鸭、鹈鹕、鸬鹚;水域边缘活动的鸥、燕鸥、鹬和鸺;沼泽、苇地、农田等地常见的各种鹤、鹃、鹳、和鹭以及海洋性鸟类鹱、信天翁、海燕等。这些鸟的种类繁多,数  相似文献   

15.
2020年5月—2021年4月,对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水鸟调查,共记录水鸟82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鹬科、鹭科和鸭科鸟类共同组成了该区域水鸟群落的优势类群,涉禽种类多、种群规模小,游禽种类少、种群规模大。豆雁、苍鹭、灰翅浮鸥等为自然保护区内水鸟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月份水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其最大值分别出现在3—4、1和5月。总体上,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物种丰富度维持较高水平,迁徙期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更高,越冬期水鸟种群数量更大,7月水鸟物种丰富度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迁徙期的水鸟群落相似度普遍较高,春季迁徙期鸻鹬类种数占比高,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雁鸭类种数占比高、种群数量大。此外,本次调查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水鸟18种,集中出现在越冬期及早春和晚秋。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杭州湾北部的鸻形目鸟类群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鸻形目鸟类(下简称“鹬鸻”)在海岸各鸟类中,其种类和数量均占首位。鹬鸻群落的研究对海岸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结构的分析,海涂环境质量的评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对鸻鸟群落做了一些工作(Swmebroad 1964.Myers等1979),但鹬鸻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鹬鸻群落在迁徙期的结构特征及引起群落结构变化的因子等方面系统的研究甚少,而国内这方面报道尚未见到。我们于1981年至1983年对上述鹬鸻群落研究方向在长江口、杭州湾北部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阶段工作的一些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主要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繁殖, 在中国主要有两个越冬群体(长江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2,600 km; 渤海湾越冬群体, 迁徙距离约1,500 km)。本文基于2016-2018年的卫星追踪数据(N = 14), 分析了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春季和秋季的迁徙策略和利用风的方式, 总结了850 mb压力下风速和风向对日迁徙飞行速度的影响。该群体春秋两季迁徙距离相似, 但春季的顺风条件(2.2 ± 6.3 m/s)显著优于秋季的逆风条件(-2.4 ± 4.1 m/s, P < 0.05), 这使得春季迁徙飞行速度(280.4 ± 62.0 km/d)显著快于秋季(185.5 ± 72.0 km/d, P < 0.05), 春季迁徙飞行时间(5.9 ± 2.5 d)显著短于秋季(10.3 ± 6.5 d, P < 0.05); 同时, 春季停歇时间(5.4 ± 9.7 d)短于秋季(17.8 ± 18.2 d, P = 0.05)。基于以上原因, 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持续时间(11.2 ± 8.7 d)显著短于秋季(28.0 ± 21.2 d, P < 0.05)。渤海湾越冬群体幼鸟迁徙时, 春季利用顺风更快到达度夏地, 秋季逆风迁徙, 迁徙飞行速度慢, 迁徙飞行时间和停歇时间长。因此, 东方白鹳迁徙时虽然主要利用上升热气流翱翔, 但顺风也是其成功迁徙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崇明东滩越冬鸟类在养殖塘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鸟类对空间的利用直接反映对栖息地的选择。通过对崇明东滩养殖塘越冬鸟类群落调查,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插值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研究越冬鸟类在养殖塘人工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雁鸭类和鸻鹬类在养殖塘分布特征显著不同。雁鸭类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为聚集分布,且丰富度和多度分布较为一致;而鸻鹬类在养殖塘以随机分布为主,丰富度显示一定的聚集分布。养殖塘已经成为崇明东滩越冬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不同生态类群栖息地选择存在差异:芦苇植被发育好,水域面积较小且水深较深,不同斑块以聚集为特征的养殖塘是雁鸭类的适宜生境;鸻鹬类则偏好一定芦苇植被、水域面积大且水深较浅的养殖塘。因此在保护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时应考虑不同生态类群对栖息地选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长耳鸮越冬的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耳鹗又名长耳木兔、长耳猫头鹰,因嗜食鼠类而有益于农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长耳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迁徙习性,每年的秋季,离开繁殖地(我国东北、内蒙古、青海、甘肃至新疆等地)南迁,旅经华北广大地区,冬季几乎遍布全国.河北省东部山麓平原、平原和低平原地带都有长耳鹗越冬种群的分布,其中以在保定市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大院内集群越冬的种群数量最大,1985年12月28日的集群数量曾达298只.  相似文献   

20.
掌握洞庭湖越冬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的迁徙行为和规律,明确迁徙路线和停歇地,是小天鹅栖息地恢复研究及保护的基础。2014—2017年,在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18只小天鹅进行卫星跟踪,收集了38 882条定位数据。本研究确定了小天鹅西线、中线和东线3条迁徙路线,其中,新发现的西线沿我国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以及蒙古国、哈萨克斯坦,抵达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部靠近喀拉海的北极苔原。西线春季迁徙距离为6 715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1.52 km·h~(-1),秋季迁徙距离为7 467 km,平均迁徙速度为32.75 km·h~(-1)。中线春季迁徙距离为2 083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8.93 km·h~(-1)。东线春季迁徙距离为5 965~6 351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8.71±0.95)km·h~(-1),秋季迁徙距离为5 101~5 331 km,平均迁徙速度为(29.15±3.65)km·h~(-1)。小天鹅春季迁徙进程慢于秋季,迁徙途中的最大飞行速度达133.3 km·h~(-1)。内蒙古自治区的黄河湿地和大兴安岭两侧河谷湿地是迁徙途中的重要中转站,小天鹅在此停歇15 d以上。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小天鹅对栖息环境的偏好及迁徙路线选择策略,为禽流感等疾病传播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