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5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遥感和野外调查数据,研究北京市两栖爬行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北京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3目10科17属22种,其中,保护物种15种,占物种总数的68.19%。物种分布整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空间特征,西北部山区丰富度和相对多度较大,门头沟和延庆物种丰富度最大(14种),占调查物种总数的66.67%,优势种为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和山地麻蜥;门头沟、怀柔、房山分布了全市71.54%的种群数量;200-500 m海拔段物种丰富度最高(18种),主要生境为森林灌丛;物种数在6种以上的网格有11个,包括大滩、怀九河、百花山、拒马河、密云水库等。总体来看,物种种类和数量相较之前呈现减少趋势,而土地用途转换具有重要影响。1980-2018年,建设用地表现出以东西城为核心向外围扩张的趋势,侵占的农田占生态系统总转换面积的42.85%;城六区和平原区的主要物种为黑斑侧褶蛙和中华蟾蜍,少有中国林蛙分布。进一步分析两栖动物1500 m的迁徙距离内,森林灌丛和农田为主要的生境类型,城市扩张侵占了部分农田;同时,污染物的排放引起水体水质下降,特别是北运河水系,造成两栖动物的繁殖率降低和栖息地破坏。目前,北京市各类保护地虽覆盖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90.91%和数量的60.45%,但在怀柔宝山镇白河上段、密云水库来水的潮河上段辛庄桥、平谷洳河大兴庄镇-峪口镇等地,仍然存在较大的保护空缺。对此,建议开展长期定位观测,构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并探索建立高强度土地利用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从而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2.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类能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多能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s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与很多细胞一样,MSCs在长期体外扩增过程中会逐渐衰老,出现迁徙能力减弱、增殖速度减慢和分化潜能下降等干性减退的现象,这极大地阻碍了MSCs的应用。目前公认的引起MSCs复制性衰老的因素之一就是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新近研究显示,外源性给药、氧浓度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构建等最新技术都可以通过模拟或者调控微环境来改善干细胞的行为,延缓干细胞复制性衰老。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SCs复制性衰老特征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通过改变微环境来保持MSCs干性的技术和方法,旨在为未来MSCs制剂大规模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卵发生进行了研究。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反应)结果显示: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在卵细胞发生早期颈卵器细胞内均含有质体,且淀粉粒含量丰富,随着颈卵器的发育,卵细胞以及颈沟和腹沟细胞内淀粉粒数量和体积均逐渐减少,最后退化消失。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海金沙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也含有脂类物质,而卵细胞内并未有明显脂类物质产生;卵细胞质膜处也并没有糖类或脂类物质的积累。本研究从组织化学角度佐证了海金沙的特殊性,即既有原始蕨类的特征,又有进化蕨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研究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0.1.1~2021.1.1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1例IFP,重点分析其超声内镜表现及临床特征,探索其内镜下治疗价值。结果:IFP多发生在胃窦,均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平均直径1.2 cm,大部分临床无症状,有时可引起出血或腹痛。超声内镜示其为粘膜下隆起,孤立、界清,表面多光滑,均起源于粘膜下层,呈低回声,界清,类圆形;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治疗IFP,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获得完整的标本,术后病理有助确诊。结论:胃炎性纤维性息肉多发生40岁以上人群,多为胃窦孤立的粘膜下病变,多无症状,超声内镜有助于IFP的术前精确评估,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是治疗IFP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病理最终确诊。  相似文献   
55.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56例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650个淋巴结进行微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检测,并分析微转移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41,zm厚淋巴结连续切片进行观察,连续切片五片的微转移灶检出率较一片和两片的的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按解剖部位分组的患者微转移灶阳性率1组有66.67%(16/24),2组有60%(9/15),3组有41.2%(7/17),无显著性差别(P〉0.05)。微转移灶与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3)和肿块大小(P=0.037)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有微转移灶和无微转移灶的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状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转移灶在无组织学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中较常见,与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ftsZ基因是控制细胞分裂的关键基因,其蛋白能够在分裂位点形成一个环状结构而影响细胞分裂.为了研究木薯质体分裂与木薯淀粉品质形成的关系,根据木薯基因组数据库上的预测序列,设计引物,从木薯基因组中分离了与质体分裂相关的ftsZ家族3个新基因(ftsZ1,ftsZ2,ftsZ3).分别将它们与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构建了3个原核表达载体pET-fisZ1-GFP、pET-fisZ2-GFP、pET-fisZ3-GFP,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的表型和分裂,初步鉴定了木薯质体分裂相关基因ftsZ家族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结果显示:尽管木薯与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较远,ftsZ基因的同源性较低,但是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功能,木薯ftsZ基因的表达能严重影响大肠杆菌细胞分裂.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木薯ftsZ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伊曲康唑和羟基伊曲康唑对临床常见深部感染真菌的体外敏感性,并对两者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酵母菌分离自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曲霉菌分离自气管插管吸取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保护性毛刷;酵母菌采用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鉴定到种,曲霉菌用乳酸酚棉兰压片镜检鉴定到种;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全国10家医院共收集到338株真菌,包括念珠菌281株,曲霉菌37株,新生隐球菌18株和其他酵母菌2株。伊曲康唑(ITZ)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83.8%,70.8%,78.6%,38.5%;50%以上克柔念珠菌为剂量依赖性敏感;伊曲康唑对光滑念珠菌敏感性较差;而对于新生隐球菌、黄曲霉和烟曲霉的MIC50/MIC90分别为0.5/0.5、1/1、1/1μg/mL;羟基伊曲康唑与伊曲康唑有相似的抗菌活性。结论伊曲康唑对大部分深部感染真菌的敏感性较好,光滑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株增多;伊曲康唑主要代谢产物有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58.
为了给我市开展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生态工程提供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优良造林树种,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对我市生态桑产业进行了现状调查和综合评价,并对今后生态桑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同时也为东北地区及干寒地区生态桑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9.
褛裳夜蛾的交配行为及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观察了褛裳夜蛾成虫的交配行为,利用风洞、触角电位技术研究了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通过林间诱蛾试验进行了验证,旨在为褛裳夜蛾性信息素的精确提取及性信息素组份分离、鉴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求偶、交配行为均发生在暗期,有一定的节律性:雌蛾在羽化3d以后开始求偶,1周左右表现最为强烈,3-4日龄雌蛾在暗期4-6h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在暗期6-8h;5-9日龄在进入暗期就开始求偶,最大求偶率出现在暗期4-6h。风洞试验表明,3-7日龄的雄蛾对性腺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性行为反应,5日龄雄蛾在暗期4-6h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最为强烈。3-6日龄的成虫在暗期4-6h开始交配,而7-8日龄的成虫于暗期2-4h开始交配,6日龄的成虫交配率最高,交配高峰在暗期4-8h。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也有一定的节律性:雄蛾对4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开始有电生理反应,对6-7日龄暗期5h性腺提取物反应最为强烈。林间诱蛾试验测定了性腺提取物的引诱活性,7日龄雌蛾性腺提取物林间诱蛾量最高,引诱高峰在暗期4-6h,该结果也验证了褛裳夜蛾雄蛾对性腺提取物的反应节律。  相似文献   
60.
淫羊藿属(Epimedium L.)植物多为常用药材,分类和药材鉴定较为困难。该文采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淫羊藿属31种药用植物花粉的形态、大小和表面纹饰等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1)淫羊藿属植物花粉形态多为长球形,少数为球形,大小为(15.5~25.0)×(27.3~48.1)μm,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三孔沟。(2)花粉粒外壁表面纹饰有网状、条网状、条纹状等类型。(3)花粉粒外壁纹饰如网眼的形状、大小和网脊表面特征等在各物种间有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淫羊藿属药材鉴定与植物分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