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玫瑰圈在人工造瘘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按品管圈实施原则组建科室玫瑰圈,并对接受肠造瘘口术的50例患者通过对人工造瘘口周围皮肤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制定对策及实施,观察患者出院时人工造瘘口周围皮肤状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经实施玫瑰圈护理后,本组中26例患者出院时造瘘口周围皮肤均无红肿、破溃以及粪便排泄不畅等,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7.5%。结论玫瑰圈有利于提高人工造口周围皮肤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乙醇体积浓度百分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抗氧化剂用量等因素,优化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单咖啡酰酒石酸和菊苣酸的加热回流提取工艺,并考察加入抗氧化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条件是以25%乙醇,在80 ℃回流提取90 min。抗氧化剂用量对提取效果影响不显著。优化后的加热回流提取条件对紫锥菊单咖啡酰酒石酸和菊苣酸的提取均适用,提取中无需加入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间作大豆(Glycine max)对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收集和开发固氮菌资源, 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 选用3个甘蔗栽培品种‘ROC22’、‘GT21’、‘B8’与大豆品种‘Guizao 2’进行间种栽培, 采用巢式PCR特异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和固氮细菌nifH基因片段, 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 对间作大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进行系统演化和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间作大豆改变了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及固氮细菌原来的群落组成结构, 尤其对固氮菌群落组成的改变更大, 但对群落物种的优势度影响较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影响甘蔗根际土壤中细菌和固氮菌的多样性, 其中对固氮细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不同甘蔗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在间作大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多样性, ‘ROC22’和‘GT21’间作处理甘蔗根际土壤固氮细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处理, 而‘ROC22’与大豆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固氮菌多样性最为丰富。在大豆生长盛期, 间作处理的甘蔗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最为丰富, 不同处理间的差异也最大, 随后下降。总体来看, 甘蔗-大豆间作显著地影响根际土壤细菌和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和群落多样性, 有助于对甘蔗合理间作栽培模式的认识和筛选高效甘蔗联合固氮体系。  相似文献   
54.
采用16S rDNA-RFLP分析方法对草木樨属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3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MspⅠ)对所有供试菌株的酶切图谱类型组合只有2种。类型I的代表菌株CC-NWSX0003-1与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um)的模式菌株USDA2370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8%,在分类地位上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分支;类型Ⅱ的代表菌株CCNWGS0006与草木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16S rDNA相似性为100%,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分支。  相似文献   
55.
眼镜蛇及竹叶青蛇咬伤与心肌酶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眼镜蛇和竹叶青蛇咬伤后心肌酶谱改变的关系,以提高蛇伤的诊治水平.方法 选择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眼镜蛇咬伤病人124例及竹叶青蛇咬伤86例,根据其肢体肿胀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所有病人在入院时均查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心肌酶谱中还增加了肌红蛋白(Mb)、抗心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I(cTnI)检测参数.并对实验室检测的心肌酶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例眼镜蛇咬伤病人中,心肌酶谱异常者占87.8%;86例竹叶青蛇咬伤病人中,心肌酶谱异常者占79.4%.中度肿胀组和重度肿胀组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为100%;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更显著(P<0.01).眼镜蛇咬伤中、重度肿胀组,其心电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竹叶青蛇伤组,心电图变化无特殊临床意义.结论 我国南方常见的眼镜蛇及竹叶青蛇咬伤,心肌酶谱变化显著,且升高与受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和观察病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6.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genotypes in group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of Baishe in Guangxi, the PCR sandwich hybridization-ELISA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otypes in 30 patinets of Zhuang nationality with hepatitis B. Geontype B, C, D and non A-F were found in this group, in which 56.6% of them were type D,46.6% type C,33.3% typeA-F, 20% type B, Most patients were found with types C D, D B or C B.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genotypes D, C, B and non A-F in this area, and the major one was genotype D. There are mixture of genotypes C D, B C, D B in this region, so the HBV genotype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rea and nationality.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肠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进行早期肠内营养,N-EEN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N-EEN组(P<0.05);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但N-EEN组体重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白蛋白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EEN组前清蛋白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EN安全、可靠,具有维护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将伪狂犬病病毒(PRV)Ea株gE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段融合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b的T7启动子下游,构建成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证实gE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分子量为38kD,位于包涵体中.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处理,复性产物致敏乳胶,并对抗原致敏浓度、致敏时间、致敏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gE乳胶凝集试验(gE-LAT).该方法不仅能显著区分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猪血清和野毒感染猪血清,而且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检测临床360份猪血清,阳性率为57.78%(208/360),比国外阻断gE-ELISA的58.06%(209/360)略低,阳性符合率为94.86%(203/214),总符合率为96.94%(349/360),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9.
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virus,BmDNV)是一种昆虫细小病毒.与其它昆虫细小病毒感染昆虫体内多种组织不同,家蚕浓核病毒只感染家蚕中肠上皮组织的圆筒型细胞,感染该病毒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被孚尔根和甲基绿浓染,在病毒感染的早期中肠上皮组织细胞数量增加,形成褶皱,最后感染细胞脱落到肠腔中[1-3].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证实家蚕浓核病是由于家蚕浓核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来[4],已经分离得到了多个病毒株系[5-8].根据它们在血清学、理化特性、品种感受性和病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为BmDNV-1(伊那株)和BmDNV-2(以山梨株为代表)[8-11].  相似文献   
60.
用化学修饰法及其修饰动力学对米曲霉GX0011β-果糖基转移酶的活性中心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BS、PMSF、EDC能显著抑制酶的活性,底物对这些抑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残留酶活与修饰剂的浓度相关,抑制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进一步动力学分析,初步认定该酶活性中心包括至少一个丝氨酸(或苏氨酸)、一个色氨酸和一个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残基。pCMB、TNBS能显著抑制酶的活性,但底物对抑制无明显保护作用,推断半胱氨酸和赖氨酸残基可能与维系酶活性中心构象有关,但不是酶活性中心基团。DEPC、AA和NAI对酶的活性抑制作用不明显,排除了组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是该酶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