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迄今,医学上重要病毒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仍依赖血清学和生物学(表型特征) 的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一小部分病毒蛋白或少数基因功能的;加之有些病毒易发生抗原漂移,表型标志不稳定,因此,对亲缘关系较近毒株的鉴别,对探讨病毒(型或亚型内)遗传学和流行病学关系,推断病毒流行传播途径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给病毒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2.
Sindbis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用SDS/酚/氯仿/异戊醇处理和乙醇沉淀,制得的基因组RNA具有典型核酸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最大吸收在260nm,最小在235nm。沉降系数为45S。沉降扫描图表明,RNA样品均一,分子完整。 用高渗法在原代鸡胚纤维母细胞测定了基因组RNA的感染性,空斑滴度为5.9×10~4pFU(空斑形成单位)/ml,空斑形态和大小与完整病毒颗粒相同。经核糖核酸酶处理,基因组RNA即丧失感染性,说明了这种生物活性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3.
环介导的恒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介导的恒温扩增(LAMP)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快速DNA扩增技术,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4个特殊设计的引物和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对靶序列进行扩增。LAMP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反应迅速、设备简单等特点,在人类病毒性疾病的诊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从上海郊区番茄条斑坏死病果分离的棒状病毒(ToSNV)的外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小于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TMVc)和长叶车前花叶病毒(HRV),ToSNV的外壳蛋白比TMVc少10个氨基酸残基,比HRV少8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组成中含甲硫氨酸及组氨酸。ToSNV与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HRVsh)及油菜花叶病毒(YMV_(15))有免疫交叉反应,但与TMVc却无血清学亲缘关系,而且ToSNV外壳蛋白的酶解图谱不同于TMVc。因此推测ToSNV是烟草花叶病毒组中既不同于TMVc又有别于HRVsh和YMV_(15)的一个分离株。  相似文献   
55.
从上海郊区番茄条斑坏死病果分离的棒状病毒(ToSNV)的外亮蛋白亚基的分子量小于烟草花叶病毒普通株(TMVc)和长叶车前花叶病毒(HRV),ToSNV 的外壳蛋白比TMVc少10个氨基酸残基,比HRV 少8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组成中含甲硫氨酸及组氨酸。ToSNV 与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HRVsh)及油菜花叶病毒(YMV_(15))有免疫交叉反应,但与TMVc 却无血清学亲缘关系,而且ToSNV 外壳蛋白的酶解图谱不同于TMVc。因此推测ToSNV 是烟草花叶病毒组中既不同于TMVc 又有别于HRVsh 和YMV_(15)的一个分离株。  相似文献   
56.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疫苗免疫是防控流感的重要手段。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在预防流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通用性差和免疫效率低等不足。研制更为安全高效特别是能针对多种流感亚型的新型广谱疫苗成为当前流感疫苗研究的热点。随着结构生物学和反向遗传生物学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策略不断应用于新型流感疫苗的研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100%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主要综述了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并详细阐述了狂犬病病毒与毒力、感染及免疫有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抗登革病毒IgM和IgG抗体 ;同时将病人急性期血清接种C6 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从分离的病毒悬液中提取RNA ,进行RT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该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登革病毒的IgM和IgG抗体。从病人血清中分离的病毒 ,经RT PCR和序列测定证实为登革 2型和 3型病毒的特异序列。表明该患者为登革 2型和 3型病毒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9.
为测定我国两株临床症状、乳鼠神经毒力不同的登革 2型病毒流行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序列 (untranslated region,UTR) ,分析二级结构差异与毒力变化的关系 ,分别从 D2 - 0 4、D2 - 44株感染的 C6/ 36细胞及鼠脑中提取总 RNA.以该 RNA为模板 ,利用 RACE法 ,分别扩增了 D2 - 0 4、D2 -44株的 5′和 3′末端 c DNA片段 .将其分别与 p GEM- T载体连接得到重组质粒 ,测定上述 c DNA插入片段的序列 .用 RNAdraw软件预测 D2 - 0 4、D2 - 44株 5′和 3′端非编码区的二级结构 .D2 - 0 4、D2 -44株 5′端和 3′端非编码区分别有 96和 454个核苷酸 .其中 5′非编码区 59位 C(D2 - 0 4 )→T(D2 -44 ) ,使 D2 - 44二级结构稳定性下降 ;3′端非编码区有 1 5个核苷酸不同 ,其中 T(355)→ A,T(32 6)→ G引起了所在位置二级结构自由能变化 ,且分别位于两个保守序列区 (conserved sequence,CS)CS1、CS2 A.这些位点变化可能与毒力有关 .  相似文献   
60.
TAT蛋白转导域:蛋白质治疗的新曙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AT蛋白转导域是源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at蛋白的一段碱性氨基酸多肽,能够将与之共价连接的多肽、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快速而高效地转导入细胞内部,在药物转运和疾病治疗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TAT蛋白转导域首先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吸附于细胞膜,然后通过脂筏介导的巨胞饮作用进入细胞.随着体外研究的不断成熟,应用TAT蛋白转导域治疗人类肿瘤、卒中、炎症等疾病的动物模型也获得了成功,TAT蛋白转导域进入临床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