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建立克拉维酸生产中废乙酸乙酯的快捷评价方法。采用紫外吸收扫描,以吸收面积作为评价指标,全面评价废乙酸乙酯中的杂质残留。选用不同的树脂吸附处理废乙酸乙酯。结果表明:废乙酸乙酯经FPA90Cl树脂吸附处理后,紫外吸收面积最小,仅有225.601±5.499,残留的杂质最少。经条件优化后,批处理量为60 m3废乙酸乙酯的树脂用于克拉维酸生产,产品质量与新乙酸乙酯生产的产品质量相近。使用树脂处理废乙酸乙酯可减轻乙酸乙酯蒸馏回收和环保的压力,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圆果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粤圆6号不育突变体的类型及不育机理,以粤圆6号及其不育突变体为实验材料,对其花器官及花粉粒进行了形态观察、碘染实验、体外萌发实验及田间授粉实验,结果表明,粤圆6号突变体为雌性不育。对两个材料发育不同时期功能叶和花蕾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不同时期均表现出动态变化。雌性不育突变体功能叶中的可溶性糖在现蕾前期的含量略低于正常可育材料,进入现蕾期和结果期,其可溶性糖却比可育材料分别高出16.0%、33.3%,而花蕾组织中的可溶性糖比可育材料降低了15.5%;可育材料3个时期的功能叶及花蕾组织中可溶性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比不育突变体高出3.9%、29.2%、79.1%、11.9%。上述代谢表达差异可能与雌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53.
为了明确不同桃品种资源果实香气差异,对桃果实香气评价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电子鼻系统对桃品种资源果实整果香气进行测定和区分。通过PEN 3.5电子鼻系统采集74份不同品种资源桃果实芳香成分并得到了不同传感器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PCA)、线性判别法(LDA)和负荷加载(LO)方法分析数据。LO分析结果显示,硫化氢(W1W)、氮氧化物类(W5S)、甲烷类(W1S)、芳香成分与有机硫化物(W2W)传感器对供试桃果实香气的评价起主要作用;结合PCA和区分度值表明白花水蜜、脆保、春冠、奉罐1号、菊黄和红肉桃1号与其他供试品种资源的香气区别较大;LDA可将不同果实生育期桃较好区分,长、中、短不同果实生育期桃甲烷类和芳香成分与有机硫化物传感器响应值差异显著(P<0.05);LDA可将硬肉类型(肉质绵)与其他4种肉质类型桃(不溶质、硬溶质、软溶质和硬质)区分开,且硬肉类型与其他4种肉质类型桃甲烷类传感器响应值差异显著(P<0.05);LDA无法区分不同肉色的桃,且各传感器响应值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生育期长短对桃果实香气有明显影响;硬肉类型桃香气较独特;不同肉色桃香气接近。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DVT组,同期术后未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血清TM、P-selectin、HDL-C、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M、P-selectin、HDL-C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结果:DVT组血清TM、P-selectin、血浆D-D、FIB水平、年龄≥60岁比例高于无DVT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无DVT组(P<0.05)。DVT组血清TM和P-selectin与血浆D-D、FIB呈正相关(P<0.05),血清HDL-C与血浆D-D、FI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清TM≥9.50 IU/mL、P-selectin ≥70.00 ng/mL、HDL-C<1.00 mmol/L、血浆D-D≥700.00 μg/L、FIB≥4.00 g/L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患者血清TM、P-selectin较无DVT患者升高,HDL-C较无DVT患者降低,联合检测血清TM、P-selectin、HDL-C和凝血功能指标可能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5.
布鲁氏菌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由于现有的减毒活疫苗仍存在较强的毒力,因抗原与毒株的差异不大而很难区分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等缺点,限制了现有布鲁氏菌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本文拟对布鲁氏菌的减毒活疫苗株M5进行遗传改造,克服这些缺点.[方法]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用卡那抗性基因替换了布鲁氏菌减毒疫苗株M5的BP26基因,得到了新的标记疫苗株M5△BP26.分别用标记疫苗株和野生株侵染巨噬细胞和感染小鼠,比较分析标记株在细胞内和小鼠体内的存活能力.根据种特异性保守基因dnaK和缺失的BP26基因设计引物,建立双重PCR,用于区分标记株与野生株.[结果]成功构建了.BP26基因标记疫苗株,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标记株仍能在胞内和小鼠内存活,具备作为减毒活疫苗的特性.小鼠实验结果显示,感染后两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9 ,而突变株为101.1 (P<0.01),至第3周野生株的细菌数为102.2 ,而突变株未能检出,表明与原疫苗株相比,标记株的感染力进一步减弱.根据DNA序列的差异,建立了能够区分标记疫苗株与野生株的双重PCR方法,标记株因只能扩增出一条带而能与野生株和毒株相区分,从而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结论]基因标记疫苗株的构建及鉴别PCR方法的建立,为布鲁氏菌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祁国荣 《生命的化学》2002,22(4):394-394
五月某一天,李院士给我来电话说:200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的医药、健康专版上,用三整版(10~12版)篇幅介绍治疗乙肝新药——甘必康,‘甘必康’的“原始组方是由当归、丹参、香橼等13种名贵中药……精制而成”的。文中提到,该药“一经被人服用,便可在人体环境作用下产生大量能够  相似文献   
57.
B染色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染色体是独立存在于物种染色体组之外的一种特殊染色体,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分子水平上对B染色体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B染色体DNA组成与常染色体(A染色体)极为相似,大部分DNA序列是A、B染色体所共有的。B染色体同时还含有相当数量的特异性DNA序列,已发现的B染色体特异DNA全部为高度重复序列,多分布于B染色体的着丝粒和端粒部位。但是,目前对B染色体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58.
玉米B染色体特异APD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染色体存在于多种动植物中,具有很多独特的性状。B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在DNA组成方面十分相似,寻找B染色体特异序列一直是B染色体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含有和不含有B染色体的两种玉米(Zea mays L.)基因组进行了RAPD分析,筛选到一个B染色体特异性分子标记B480。该标记与玉米的自主复制起始序列ARS1和ARS2同源,特别是该序列中的25bp出现在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中。FISH的结果显示,B480集中分布于B染色体着丝粒部位。  相似文献   
59.
玉米B染色体特异RAPD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染色体存在于多种动植物中 ,具有很多独特的性状。B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在DNA组成方面十分相似 ,寻找B染色体特异序列一直是B染色体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含有和不含有B染色体的两种玉米 (ZeamaysL .)基因组进行了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B染色体特异性分子标记B480。该标记与玉米的自主复制起始序列ARS1和ARS2同源 ,特别是该序列中的 2 5bp出现在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中。FISH的结果显示 ,B480集中分布于B染色体着丝粒部位  相似文献   
60.
为了确定β-淀粉样蛋白(AβP)在影响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并导致神经毒作用时的最短活性序列,实验采用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内面向外”式膜片上,观察了AβP的31-35和25-35片段对Ca2+激活大电导钾(BK)通道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浴液中给予5μmol/L的AβP31-35后,BK通道的平均开放概率(Po)和开放频率在1~3 min内分别减少了85.8%(P<0.01)和72.1%(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了41.1%(P<0.01);平均电流幅度则无明显改变(P>0.05);给予同样摩尔浓度的AβP25-35后,BK通道平均Po减少了85.5%(P<0.01),平均开放时间减少了51.4%,(P<0.05).结果提示,两种AβP片段对海马神经元B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AβP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AβP 31-35片段可能是AβP分子中影响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最小活性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