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马铃薯切片陈化过程中,总呼吸速率(Vt)和交替途径容量(Valt)分别升高了5倍和28倍,但交替途径在无KCN存在下几乎不运行。用20μmol/L的水杨酸处理陈化切片可引起总呼吸速率和交替途径容量的少量增加,但交替途径的运行却明显加强。水杨酸的这种促进作用在Percoll纯化的线粒体中也有出现。马铃薯切片中交替途径运行的增加导致了线粒体呼吸控制比及ADP/O的下降。这些都表明水杨酸对马铃薯切片陈化过程中抗氰交替途径的活性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2.
引起生物体的器官或某一部分最终走向死亡的变化即为衰老(senescence),所有高等植物在其生活史上的任何阶段,或在任何结构水平上,衰老均可发生。衰老作为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事件,受到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1908年minot首先对植物的衰老进行了研究,对植物器官衰老研究最多的是叶片和子叶,一般地,子叶的衰老与叶片的衰老没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3.
萌发绿豆子叶自然衰老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下降;从衰老开始到衰老前期,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但游离氨基酸各组分在子叶衰老期间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3H-亮氨酸掺入蛋白质试验和多聚核糖体的相对量及其与总核糖体的比值(P/T)测定都证明在子叶衰老前期有蛋白质的新合成。子叶衰老期间。氨肽酶活性明显降低;而以酪蛋白为底物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却急剧上升,承担着催化蛋白质降解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4.
氧同位素分馏法和氧肟酸抑制法的测定结果都表明,马铃薯切片在12 ~24 h 陈化期间抗氰呼吸途径的实际活性基本保持恒定,尽管前者的测定结果是后者的2 倍。此外,用上述2 种不同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内源乙烯在诱导陈化切片抗氰呼吸途径容量产生的同时并不调控其实际运行。上述结果表明尽管氧肟酸抑制法不能准确测定抗氰呼吸途径的实际活性,但用于一些比较研究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56.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切片在24h陈化期间,总呼吸速率(V_t)明显升高,交替途径容量(V_(alt))增加更为显著。交替途径实际活性(ρV_(alt))及其对V_t的贡献(ρV_(alt)/V_t)在陈化初期上升,12h后基本保持稳定;相应交替途径运行系数ρ值随陈化进程不断下降。陈化切片内源乙烯产生的时间曲线与V_(alt)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ρV_(alt)的趋势不同。用乙烯相关效应剂进行实验,发现促进乙烯产生的ACC及Cu~(2 )可促进V_(alt)的发生,而抑制乙烯产生或其生理作用的Co~(2 )及Ag~ 则可部分抑制V_(alt)的发生。所有上述效应剂虽然对ρV_(alt)及ρV_(alt)/V_t值在12h前有所影响,但都不能改变切片陈化期间交替途径ρ值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内源乙烯对马铃薯切片陈化过程中交替途径的实际运行稍有影响,但对抗氰容量的诱导发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7.
回加Ca^2+对NaCl(2 mol/L)处理菠菜PSⅡ颗粒放氧活恬的作用表现出有两种Km值分别为0.021和0.545mmol/L高亲和与低亲和的Ca^2+重结合过程。高浓度NaCl和低pH(3.0)处理支Ca的PSⅡ颗粒的光抑制放氧活性半衰期明显减小,重结合Ca^2+后,虽然大部分丧失的放氧活性可恢复,但PSⅡ颗粒放氧活性对光抑制的敏感性却并不随之恢复,t1/2无明显改变。显然,重组Ca^2+  相似文献   
58.
前人有关植物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表明,植物切块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呼吸作用、核酸和  相似文献   
59.
番茄果实ACC合成酶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经4步纯化、比活性达20000U/mg蛋白质以上的番茄果实伤诱导ACC合成酶的一些酶学性质。酶反应最适PH值为9.5;酶在pH8.0下最稳定,pH7.5-10短时间处理不会使酶发生不可逆变性;酶在pH8.0和9.5的Km值分别为23和4Dμmol/L;根据酶反应不同时间的产物累积量,得出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函数关系式Vt=V0e-kt,并根据此式求出酶的半寿期为107min。光照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酶的DTNB化学修饰结果表明,在酶活性中心的PLP结合部位很可能有半胱氨酸残基存在。  相似文献   
60.
用示差扫描量热计测定了菜豆第一片真叶在衰老过程中叶绿体被膜相变温度与叶绿体总脂熔融温度的变化。15日龄成长叶片叶绿体被膜相变温度为-6.7~-3.6℃,当转向衰老后,在22,29和35日龄时的相变温度分别为3.2~8.8℃、18.7~24.1℃和27.3~37.8℃。叶绿体总脂的熔融温度在15至35日龄期间也逐渐升高,但升高幅度小于被膜相变温度的升高幅度。可是,叶绿体总脂熔融温度范围却大于相应时期被膜相变温度范围。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发生在叶片15日龄前,而叶绿素含量下降趋势开始于叶片21日龄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