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毛瓣金花茶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利用11个引物对150个个体进行了扩增,共扩增出92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4条。毛瓣金花茶在物种水平和居群水平都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0.4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5 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77 6;在居群水平上,PPB为58.70%~66.30%,h为0.199 7~0.229 3,I为0.300 9~0.343 8。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毛瓣金花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Gst=0.126 6,Φst=11.37%),基因流(Nm)为3.448 0。Mantel检测表明,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755 1,P0.05)。研究认为,毛瓣金花茶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遗传分化可能与其异交型繁育系统和鸟类传粉有关。  相似文献   
52.
东兴金花茶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兴金花茶(Camellia tunghinensis Chang)5个自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兴金花茶多数表型指标居群间变异大于居群内变异;20项表型指标中,果柄粗(FHT)、果实横径(FD)、果实纵径(FT)和果实重量(FM)等13项指标在居群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种子重量百分比(SMPF/FM)的变异程度最大,而种宽(SB)的变异程度最小;表型总体在居群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按变异系数均值大小,5个居群的排列顺序为SFSH1 (0.272)>MJG (0.217)>SFSH (0.207)>SHL (0.190)>DGL (0.170);平均株高、植株基径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灵敏的肉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针对沙门氏菌的属特异性基因invA设计2对引物,对人工污染肉样以及实际肉样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AMP反应能够特异性的检测沙门氏菌,对沙门氏菌纯菌的检测灵敏度为普通PCR的100倍,可达到9.8×100CFU/mL。LAMP检测人工污染沙门氏菌肉样的检测限为9.8×101CFU/mL。因此,本实验利用LAMP建立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操作简便的特点,具有广泛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4.
青檀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特有孑遗植物青檀的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和变化规律,分别于春秋两季从江苏、安徽、河南和山东4省的5个野生青檀居群地采样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出的3,611株内生真菌归于31属,无性型子囊菌中的腔孢类菌群占49.42%、丝孢类菌群占28.52%,有性型子囊菌菌群占2.52%,其余19.52%的菌群不产孢。在真菌属的水平,以拟茎点霉属Phomopsis(22.10%)和交链孢属Alternaria(20.66%)为优势菌群。南京与枣庄的野生青檀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之间的相似性最高(Cs=0.84),南京与南阳的相似性最低(Cs=0.60)。在宿主组织中,青檀叶片、叶柄和枝条中都以腔孢类菌群居于优势。春季和秋季青檀内生真菌的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春季以丝孢类菌群居多(46.71%),秋季则以腔孢类菌群居多(55.85%)。  相似文献   
55.
为了探讨珍稀树种对短期氮素添加的响应,该文研究了氮素添加(0、0.1、0.2、0.4和0.6g·kg~(-1)土)对观光木、棱角山矾和半枫荷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树种幼苗对外源氮素添加的反应不同,施氮显著促进观光木幼苗株高、基径、冠幅以及全株生物量和各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中低氮促进半枫荷幼苗的生长,但高氮抑制其生长;少量施氮对棱角山矾幼苗的形态和生物量参数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中量施氮抑制其生长。氮素营养的改变显著影响3种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分配,观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除高氮处理外,半枫荷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棱角山矾的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能与施氮抑制其茎叶的生长有关。总的来看,观光木幼苗更能耐受高氮条件,半枫荷幼苗次之,而棱角山矾幼苗不耐高氮;但到当年生长季末,各氮处理半枫荷幼苗的株高、基径和总相对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两种植物。  相似文献   
56.
全程硝化菌微生物学特性及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程硝化菌是近期微生物氮循环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引发了对其全球分布、系统发育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全程硝化菌在土壤、地表水、废水处理系统等生境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并从底物亲和力、代谢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其与传统硝化微生物间的竞争互作和生态位分离机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全程硝化菌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可能与其他脱氮微生物如反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和厌氧甲烷氧化菌等耦合实现在低氨氮、低溶解氧条件下的污水深度脱氮,从而节省能耗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入研究全程硝化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评价其生态功能和对氮素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并探索其在生物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7.
探索三叶青黄酮对荷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及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叶青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mL)各10只。连续干预14天后,检测各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移植瘤组织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三叶青黄酮高中剂量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移植瘤组织凋亡率升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P<0.05),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所占比例降低(P<0.05)。综上,三叶青黄酮可降低荷Lewis肺癌小鼠Treg细胞比例,提高免疫功能,诱导移植瘤组织凋亡。  相似文献   
58.
氮对黄花蒿生长、光合特性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同氮处理黄花蒿生长、生物量分配、青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供氮量在0~0.4g.kg-1之间,黄花蒿叶片单位重量的氮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随供氮量的增大而增加,之后开始下降。在较大范围内,环境氮含量越高,黄花蒿的光合能力越强,能够利用的光强也更高;(2)黄花蒿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大,低氮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养分吸收器官,有利于减少氮素对生长的限制,供氮量在0.1~0.6g.kg-1之间,黄花蒿叶生物量分数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高氮时更多的生物量投入到碳同化器官,提高了植株的竞争能力;(3)无论以最大净光合速率、地径、叶片生物量还是以总生物量来衡量,均以0.4g.kg-1氮处理的植株生长得最好,0.2g.kg-1氮处理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产中推荐使用0.2g.kg-1剂量的氮更经济。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喜钙型金花茶对高钙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以及嫌钙型金花茶的避钙机理,该文采用砂培法,分别以两种喜钙型金花茶[直脉金花茶(Camellia multipetala)、柠檬金花茶(C.limonia)]和两种嫌钙型金花茶[金花茶(C.nitidissim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的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设为5、25、50、100 mmol·L-1)的钙离子(Ca2+)营养液进行培养,研究其对两种不同类型金花茶的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嫌钙型金花茶的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总量[(Chl(a+b)]均随Ca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高钙环境降低了嫌钙型金花茶的光合能力;喜钙型金花茶的这些指标在不同Ca2+浓度下无显著变化,高钙环境未影响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嫌钙型金花茶叶片丙二醛含量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在高钙环境下未有显著变化,表明其光合膜系统还未受到伤害。随着Ca2+浓度的升高,嫌钙型金花茶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却不大;喜钙型金花茶在不同Ca2+浓度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不明显,但其可溶性糖含量却明显高于嫌钙型金花茶。喜钙型金花茶对外界钙离子浓度的变化不敏感,其适应高钙的生理机制可能与叶片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关;而嫌钙型金花茶对高钙环境的适应性较差,这可能是其不能在钙质土上生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魏强  凌雷  柴春山  张广忠  闫沛斌  陶继新  薛睿 《生态学报》2012,32(15):4700-4713
在森林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由于森林类型及其所处立地环境不同,森林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具有复杂性。以甘肃兴隆山6种森林类型(青杄林、青杄-白桦林、山杨-白桦林、灌丛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0—60 cm土壤层为研究对象,探讨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在为该区域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土壤剖面上,兴隆山森林土壤容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pH值差异不显著,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速效K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小,表聚效应明显;全P差异不显著,呈"圆柱体"分布模式;2)在森林恢复演替过程中,天然林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渗透性明显好于人工林,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天然林容重不断减少,孔隙度明显改善,通透性能不断增强,而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出现明显退化现象;天然林pH值在演替方向上并未表现出酸化现象;天然林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总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小;3)有机质与全N、水解N、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全N与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